如何区分三极管的三条腿;;;

根据型号,国产晶体管型号的第二个字母是A,C是PNP晶体管,B和D是NPN晶体管,比如3X31是PNP晶体管3BX5是NPN晶体管,3DD15是NPN晶体管。其中AB是锗晶体管,CD是硅晶体管。

日本制造的晶体管与中国制造的不同。一般第三个字母是A,C是PNP,B和D是NPN。如2SD1942NPN,有时省略为D1942,A1015为PNP。

如果没有明确标注晶体管,可以用万用表判断晶体管的极性,确定是硅管还是锗管,同时可以区分其管脚。对于一般的小功率管,一般只用Rx1K档来判断。步骤如下:

1.正常测量和反向测量用红黑探针测量晶体管任意两个脚的电阻,然后交换红黑探针仍然测量这两个脚的电阻。两个测量值具有不同的电阻读数。我们把电阻读数较小的测量称为正常测量,把电阻读数较大的测量称为反向测量。

2.确定晶体管1.2.3的基极并给三个管脚编号。万用表做三种测量,分别是1-2,2-3,3-1,每种测量又分为正测量和负测量。在六次测量中,三次是正的,并且电阻读数是不同的。找到正阻最大的管脚,比如1-2,另一个管脚3就是基极。这是因为两个灯管都是由两个二极管反向连接的(如附图所示)。发射极、集电极、基极之间的正电阻,也就是一般二极管的正向电阻,非常小。当两个探针连接到集电极和发射极时,它们的电阻远大于一般二极管的正向电阻。

3.判断极性的黑色触针接在确定的底座上,红色触针接在另一个任意极上。如果是阳性测量,就是NPN管;如果是阴性测量,则为PNP管。这是因为黑色的指示笔连接到万用表的电池正极。如果是正测,黑色手写笔接P端,晶体管属于NPN型。反向测试时,黑色探针接N端,晶体管为PNP型。

4.确定正极测量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正向测量时,NPN管的黑色触针与集电极相连,PNP管的黑色触针与发射极相连。这是因为无论正负,反向都有一个PN结,电池电压大部分落在反向PN结上。当发射极结正向偏置时,流过集电极电路的电流大,电阻小。所以对于NPN管,当集电极-发射极电阻较小时,集电极接电池正极,即接黑触针。对于PNP管,当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阻较小时,发射极用黑色触针连接。

5.确定是硅管还是锗管对发射极基极进行正测量。如果指针偏转1/2-3/5,则为硅管。如果指针偏转超过4/5,则为锗管。这是因为基极发射极和基极发射极之间施加的电压是Ube=(1-n/N)E,E=1.5v是电池电压,N是一个线性刻度的DC电压的总格数,N是指针偏转的格数。一般硅管U=0.6~0.7v,锗管UBE = 0.2 ~ 0.3V..因此,在测试时,对于硅管,n/N约为1/2-3/5;对于锗管,n/N大于4/5。另外,判断一般低功率,万用表不要用Rx10或Rx1。以500万用表测量硅管为例,该表在Rx10处的内阻为100ω,硅管b.e极的正测量值为电流达到IBE =(1.5V-0.7V)/100ω= 8mA。测量锗管时电流更大,使用Rx1时更大,可能会损坏晶体管。至于Rx1k块,这个块的电池电压比较高,比如1V,12V,15V,22.5V等。,反向测量时可能会导致PN结击穿,因此也应谨慎使用该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