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标的历史价值

文物的价值永远是历史第一。酒标收藏也是如此。

中国的酒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当时的酒标是什么样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酒旗说起,酒旗又叫酒望、酒幕、青旗。《韩非子》记载:“宋代有卖酒人...旗帜举得很高。”“旗”就是酒旗。可见,早在2000年前,我国人民就利用酒旗这种广告形式来推广酒类产品。到了唐代以后,酒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普通的市井招数,而且五花八门。有的把店名写在酒旗上,有的在酒旗上注明经营模式或销售数量,让客人一目了然。《水浒传》里,宋武打虎店的旗子上写着“三碗不当班”,就是告诉大家这家店的酒质量有多好。所以可以说,酒旗是酒标的前身,是酒标的早期雏形。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酒厂的建立,酒的批量生产,酒的流通和贸易,酒标应运而生。酒标是中国酒业发展史的真实写照,对研究中国酒业的历史和灿烂文化以及酒企的产生、发展、分化、组合和地方志编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虽然中国有几千年的酿酒历史,但是关于葡萄酒商标的资料却很少。我看了很多酒文化资料,知道中国最早的酒标大概是茅台酒的酒标。当时茅台酒的标签上印的是陶土木刻,形状窄底宽,类似于花瓣的椭圆形。纸上横书印着“贵州省”,竖书印着“茅台酒”,显得古朴。

1900年,俄罗斯人在哈尔滨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啤酒厂,并使用了啤酒商标,这是中国最早的啤酒标签。怡和洋行是清末在中国开设的最大的洋行。30年代我在上海经营啤酒行业,所以得到了“怡和牌”啤酒标签,这是历史标签,也是酒标中的稀世珍宝。这些酒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现状。

解放后,国内一些酒作坊合并,形成公私合营,同时新建了一批酒厂,于是有了五星茅台酒标、泸州大曲酒标、汾酒标、金奖白兰地标等八大名酒标。后来出现了竹叶青、古井贡酒、董酒、青岛啤酒等18种全国名酒标。“德州大曲”、“即墨老酒”、“五加皮”、“五星啤酒”等27种国家优质酒的标签。

60-70年代的“红太阳(12.88,-1.43,-9.99%)”、“红梅”、“葵酒”、“沛公”等酒标,在文革时期留下了政治痕迹。

改革开放以来,设计师突破了观念的牢笼。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酒标也是百花齐放,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如“春风”酒标为国画,杨柳飘飘,春燕飞舞,是一派生机勃勃、祥和宁静的景象,表现了“文革”后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船山”的酒标是一幅古色古香的长卷。有一个明清思想家王船山和朋友谈话的场景,很美,内涵很丰富。“圣灯之夜”的酒标是为圣诞节开发的品酒标签。人们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外国的葡萄酒,这表明人们思想开放。“心酒”系列有三个标签,分别是“情”、“诚”、“孝”。酒的标签上印有“酒与人格同等重要”的字样,警示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状态下,要注意道德,规范行为。近年来,中外合资成为时尚,一些酒厂引进外资,共同生产一批新酒。于是有了新的标有中外合资的酒标。比如中德合资的汉莎、艾德、汉斯、魏玛,中美合资的明斯特、冰川、阿尔卑斯,中瑞合资的中瑞黑啤。这些酒标图案既有中国的传统文化气息,又融合了洋人和洋俗的设计手法,中西合璧,设计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