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产的发展历程
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后,“大生产”香烟作为慰问品,送到前线,受到志愿军战士的欢迎。战士们不仅称赞香烟的味道好,还把烟盒翻过来写上杀敌立功的誓言。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整顿卷烟商标牌号,发现“大生产”牌卷烟国内还有几家烟厂也在生产。究竟保留哪家烟厂的“大生产”牌号?经过多次深入调查了解,商标局认为,沈阳卷烟厂的“大生产”牌卷烟,生产时间最早,销量最大,质量最佳,包装最为精美,不仅东北三省称好,在全国也有一定声誉,而且当时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知道中国东北有个“大生产”牌香烟,许多在东北援助中国建设的外国专家纷纷点名要求供应“大生产”烟。鉴于此,商标局决定取消其他厂家的而保留沈阳卷烟厂的“大生产”牌号。指定沈阳制烟厂是唯一拥有“大生产”品牌的厂家。1953年,制烟厂更名为沈阳卷烟厂。随着“大生产”质量的不断提高,声誉的逐渐扩大,许多援助东北建设的外国专家点名要求供应“大生产”香烟。
50年代初,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前苏联。在中苏会谈期间,毛主席抽的就是东北局为他配备的“大生产”。1958年,毛主席到抚顺西露天矿视察,在接待室看到桌上一盒“大生产”牌香烟,拿起来打量了一下,称赞说:“大生产牌的,好啊,抽一支。”毛主席一边抽烟,一边听取汇报
70年代,“大生产”的产量不断提高,成为沈阳卷烟厂的主导产品。进入改革开放的90年代,为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经过改造后的“大生产”面貌一新,内在质量上乘,烟标装潢高雅,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建国45周年时,“大生产”被确定为辽宁省进京展销会指定产品,并获得优秀产品奖;1995年荣获辽宁省著名商标称号;1996年被评为沈阳市名牌产品。 后沈阳卷烟厂与红塔集团重组,当时辽宁的两个卷烟厂,除“人民大会堂”被评为名优卷烟外,其他品牌盈利都很低,甚至是多年亏损生产,产量最大的是售价两三元钱的五类烟。在国家烟草专卖总局2001年决定压缩一批产量小、亏损大的杂牌之后,沈阳卷烟厂对“大生产”也进行过改造,生产了规格稍高的卷烟,但由于它在辽沈地区已成了低价烟的代名词,品牌提升的空间很小。2007年6月27日,对红塔辽宁公司沈阳卷烟厂的员工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随着最后一箱“大生产”品牌卷烟的包装下线,“大生产”品牌完成了它半个多世纪的使命,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