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在前线》是人机融合,未来已经来了。
从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到特种机器人...走进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展厅,一次次眼前一亮,你会突然发现,未来已经来了。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不仅仅是人类的“服务员”,可能更像人类的朋友。也许,在未来,智能机器人将无处不在,人类将与它们并肩工作,共同生活。
“从浩瀚的太空到万里的深海,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从国之重器到人民生活,我们正步入一个与机器人和谐相处的多彩新世界。”在9月10日举行的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这样描述现在和未来。
走进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展厅,从“爱因斯坦”讲解到脑机接口演示,从各种琳琅满目的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到特种机器人,你会在一次次眼前一亮的时候突然发现,未来已经来了。
“爱因斯坦”成了评论员
“爱因斯坦”有着标志性的蓬松白发,嘴唇上方有着浓密的灰色胡须,无疑是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展厅中聚集闪光灯最多的明星之一。
这个栩栩如生的人形机器人扮演了大会解说员的角色:“大家好,我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欢迎来到2021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他一边说,一边做手势,眼睛很自然地眨着。仔细看,他额头上深深的皱纹和脸颊上的斑点非常逼真。
这是来自大连金石滩EX未来科技馆的“爱因斯坦”仿生机器人。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该机器人集成了仿生、5G云、交互技术等高科技成果,可用于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
必选的熊猫机器人“优优”是展会上的又一颗明星。以大熊猫形象为原型,在沃克的基础上为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定制,不仅能引导讲解,还能跳舞、比心。这个擅长卖萌的机器人,在现场特别粉。
消毒机器人“为应对疫情而生”
在大会的展厅内外,你可能会偶然遇到一种行动缓慢的机器人——看到喷在它们头上的白色水雾,你就知道是消毒机器人。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给机器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消毒机器人需求的剧增就是其中之一。据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董事长李庆民介绍,他们生产的智能消毒机器人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紫外线+等离子体”处理,消除病毒,净化空气。它的高精度测温模块还可以监测路过的人的体温。为了保护周围人的健康,它配备了特殊的人体感应装置,当有人靠近时,紫外线灯管会自动熄灭。目前,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部分医院的门诊大厅、发热门诊、检验科等场景。
与疫情相关的还有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带来的咽拭子机器人和病房巡逻机器人。前者可以快速进行连续咽拭子采集的任务,用户可以根据机器人的语音提示快速简单地完成自主采样。后者可用于传染病房的日常查房和会诊,并可实现远程会诊。使用这些机器人不仅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更精确的手术机器人
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亮亮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机器人的应用需求逐渐增加。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重点打造医疗机器人展区,医疗展区面积较上届大会扩大一倍,手术机器人、杨康机器人等不同应用机器人同台亮相。
医疗机器人区还有一个外形像CT检测仪的大型机器人。据工作人员介绍,它内置了机器人导航CT系统,可以对人体内的肿瘤进行三维定位和分割,并配有机械臂辅助向目标方向进针,可以实现纳米级的精细控制自由度。"看得清楚、刺得准、消除彻底是该机器人系统的三大特点."工作人员表示,这款机器人可以代替医生,实现高度精准的微创介入治疗。
一个不怕高温的“逆行者”
红色的外壳,像坦克车一样的履带式底盘,这是生命带来的高温灭火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可以在1000的环境下稳定工作30分钟以上,无需外部辅助冷却。
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高温灭火机器人的技术创新在于,复合材料外壳能有效抑制外部热辐射、热传导和层间热辐射,移动底盘还解决了传动系统在极端温差环境下的工作稳定性。机器人还配备了耐高温摄像头、抗热震镜头组件等耐高温设计,支持镜头在极端温度条件下长时间工作,保证成像质量,让机器人能够深入火场中心采集图像并实时回传。
“机器人可以在火灾现场的高温区域进行火灾侦察、灭火和降温,扩展救援人员的作战能力,确保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这位工作人员说。
特种机器人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类机器人。安保机器人、救援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品种相继问世。这些机器人中的“特种兵”不仅怕高温,还怕冷。
沈浩科技的极寒自适应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可应用于温度低至-40的极寒地区。普通电池的放电特性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变差,电池寿命越来越短。该机器人配备多种耐寒传感器和元件,结合特殊算法和应用软件,能够满足极寒环境下低温续航、结冰路面行驶可靠、检测结果准确的要求。
人类和机器人会成为朋友吗?
一名选手在头上戴上一个特殊的装置,看着屏幕。不一会儿,屏幕上出现了一行英文:你好。这行字不是他的手在键盘上打出来的,而是他的大脑打的。
在机器人大会上,脑机接口大赛参赛选手所做的演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惊叹。你不需要在大脑里植入芯片。你带了一个类似头盔的设备之后,你只需要在脑子里想想你需要什么,就可以实现自动输入。神奇的脑机连接呈现在眼前。
从人机* *到人机* * *融合,第一条线索出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在大会上表示,“未来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非常重要,很多关键技术决定了机器人的未来。其中,记忆技术、感知技术、行动规划、机器学习都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可以移植到机器人身上的人工智能。未来的机器人一定是完整的、智能的、自主的、网络化的控制系统。”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给机器人带来新的变化。”亮亮说,机器人产业最大的特点是创新性强。未来机器人一定会向智能化发展,智能机器人将成为改变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方式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