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名牌!

黑手频频出击江西名牌,江铃商标在乌克兰注册。

本报报道香港“泰豪”商标被抢注事件后,引起了泰豪的高度关注。在企业着手处理抢注事件的同时,记者在6月5438+05日再次得到可靠消息。江西知名品牌遭遇“黑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包括金生、仁和等知名商标也鲜有幸免。不久前,江铃股份的“JMC”商标在港乌被抢注,抢注者之一是其当地经销商。

危机

江西很多名牌都被抢了。

6月5438+05日,记者从江西省商标局获悉,2006年4月,湖南的高向香港特别行政区知识产权署提交了“JMC”商标的注册申请,而仅在过去两个月,一名外国人也在乌克兰注册了“JMC”商标,并附带“江铃”商标图案。据可靠消息,该抢注者是江铃在乌克兰的经销商。

此外,“JMC”商标已于2005年8月在美国注册成功,持有人是一家美国汽车制造商。在这三起抢注事件中,抢注人的注册商标类别都是江铃股份的“老业务”——国际分类第12号机动车。

应该引起大家注意的是,江西名牌“被抢”的事件还在发生。记者了解到,江西著名商标“德裕霍查”在日本市场已失去主动权。据权威知情人透露,日本原本是“德裕霍查”的出口大国,也是率先在2003年初注册了这个商标的经销商。“虽然两者之间还有很好的合作关系,但一旦出现危机,‘雨活茶’将彻底失去这块‘大蛋糕’。原因很简单,主动权在别人手里。”

分析

驰名商标不是“保险箱”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江西名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长期以来,很多实干家在建立自己的品牌时,只着眼于内地市场,而在香港、台湾省、澳门等地区和国外市场,则奉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当你辛辛苦苦创建的品牌具备冲击海外市场的实力时,环顾四周,品牌已经成为绊脚石——商标已经在海外注册。我们做什么呢要么换个牌子,要么“赎回”。价格高!

其实这也是一些国外品牌对中国企业常用的“壁垒”手段。为了防止中国企业将产品打入当地国家或地区,他们通常会在国外秘密注册这些中国商标,而中国企业由于没有商标授权,将无法将其产品拿到注册地区销售。这样,外国品牌就可以成功地阻止中国产品的进入。

问题也摆在江西企业面前。江西省工商局人士告诉记者,很少有企业能先预见到,包括已经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其中,能主动在中国香港、台湾省等地区或国外注册商标的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企业家普遍认为,中国加入了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制度和巴黎公约,只要获得驰名商标,在这些成员国也将享受驰名待遇。“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如果在当地国家或地区没有商标权,同样不受保护。”该人士表示。

行为

海外注册的政策支持

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江西省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扶持重点品牌企业发展的措施,对那些主动到海外注册的企业会更加倾斜。

“这其实是提高品牌发展意识的一种方式,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仅仅走出中国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在国外市场站稳脚跟。”该人士还透露,未来江西省著名商标的评定标准中可能会增加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境外注册,这将使这类企业更容易获得这一荣誉。

他人的建议

福建南平的做法值得借鉴。

为什么有些真正想做品牌的公司不想提前在海外注册?江西省商标局局长吴红平说:“都是钱。”原来在中国注册一个商标的费用是2000元,而在国外可能是2000美元,2000欧元。如果要在每个国家或地区逐一注册,成本将是巨大的。“很多公司觉得海外注册手续繁琐,短期内很难承担这笔注册费,所以走一步看一步,这就给了别人可乘之机。”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国很多地方政府的重视。吴红平向记者透露,福建南平市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该市由几个相关部门牵头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重点企业重要商标的境外注册。同时,该市还为这些重要商标的海外注册提供部分资金,以减轻企业海外注册的负担。相关专家认为,“这种做法值得江西省借鉴。”(黄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