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时期的商标
孙皓晖小说《大秦帝国》中甘龙的结局:死后,旧族集团和即位,与魏合谋,策动夷曲兵包围咸阳,意图另立新君。但秦惠文王果断出招,临危不乱,快刀斩乱麻。
扩展数据
甘龙先当了医生,然后当了教师。他实际上是宗族的首领,是复辟势力的轴心国人物,是整个新变法势力的最大政敌。
政治观点
把握甘龙的第一要义在于区分甘龙与宗族集团的不同政治特征。把握了这一特点,就能把握甘龙的政治人格。甘龙的政治人格正是甘龙这一政治人物成为艺术形象中“这一个”的基础。
甘龙的政治基础和理念与整个宗族集团的形成有着显著的不同。
政治基础。甘龙在秦献公时期主持实施新政,并长期领导国家。他底子好,又是秦国的功臣,所以对秦国的积贫积弱有着清醒的认识。而宗族集团则是建立在继承祖荫、维护祖业传统的基础上,对秦国的积贫积弱有着实质性的疏离感。这种根本的差异形成了甘龙与宗族集团在政治主张和策略上的重大差异。
政治观点。甘龙主张前期有限改革,后期适度恢复。具体来说,甘龙的政治观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认识的基础,承认秦国不实行新政、不强盛就要灭亡的残酷现实;第二个层面是治国理念,目标是恢复穆公的霸权,与秦孝公求贤令的最初目标相同,而不是彻底的改革;在第三个层面上,支持政治改革的底线是不要触动穆公祖体制。
政治基础和政治主张决定了政治个性的性质。
甘龙的政治本质是怀旧的保守主义者,这不同于盲目倒退的改良主义者。
基于这些基础、主张和实质,甘龙的政治策略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商鞅入秦前),甘龙支持秦孝公谋求强国的各种措施,即支持新政时期;第二个时期(商鞅变法之初),甘龙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观察商鞅变法,并向宗族集团宣布自己的底线,这是一个试验观察期。第三期(商鞅全面变法,甘龙职位空缺),甘龙蛰伏不动的观点有待改变,偶尔暗中进行阴谋,并与宗族集团保持特殊联系方式,为蛰伏阴谋期;第四个时期(孝死后),甘龙果断跳出来,领导恢复穆公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