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影响了唐代绘画的审美风格。英雄主义是如何变得丰满美丽的?

每个时代的审美观念都是在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影响下形成的,唐代审美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多元的、分时段的。初唐,拓荒远征的边塞,造就了蓬勃的审美姿态;盛唐,国力带来的是一种兼容并包、开放的审美姿态;以及安史之乱后中晚唐向南朝回归以纤巧为美的转变,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唐代审美观念在不同时代影响下的多变。

唐代女性形象

第一,唐朝的审美观念是不断变化的。

1.初唐时期,人们普遍倾向于豪迈勇敢。

南北朝至隋代以来,中国北方地区受民族大融合带来的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的影响,发生了审美观念的融合与转化。在关陇一带发家致富的唐力,受北朝和边塞胡风的影响,早就形成了如木兰诗中所描写的?万里来荣基,关山度若飞?这种始于唐代的豪迈胸怀和气度,自然带来了雄浑雄浑的审美观念,自然淘汰了南朝伤春悲秋、亡国之声。

2.到了中唐时期,开始转向对丰满和美丽的偏爱。

欧阳修有话说:?眉毛弯弯,脸颊饱满,就可以知道唐人还是以胖为美,以圆为美。?全国统一后,由胡汉混血儿形成的冠龙集团及其建立的唐朝,对南方旧族以瘦为美的审美观念嗤之以鼻,发展了自己的审美价值。

胡人大多身体强壮,与南方人相比,骨骼高大,身体强壮。受胡风影响,唐代男女都以丰腴壮实为目标,美不胜收。作为?可汗?唐太宗对胡风也持开放态度,胡人的审美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晚唐逐渐回归传统的轻薄修长审美。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是改变唐代审美转型的重要因素。安禄山、史思明领导的胡之乱,可以说是搅动了唐朝的根本。即使后来平定了叛乱,胡汉关系也很难修复。之后汉人对胡人的看法逐渐改变。

胡人的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和排斥,尤其是中晚唐两大文学运动所强调的?中国文化?、?复古是你的责任?这意味着汉族人已经回归到他们自己的文化习俗和自我审美态度。

第二,特殊的社会环境引发了唐人审美观念的变化。

1,频繁的战争和胜利带来的成就激发了人们的好战因素。

初唐和盛唐的界定不是很明确,所以初唐和盛唐的审美大致可以整合成一个类似的整体。都说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最真实、最准确的反映,所以想了解初唐、盛唐时期的审美态度,可以去了解一下此时的唐诗。初唐创业,正是建功立业的机会。唐力在军事上发了财,又受到胡人的影响,所以初唐的唐诗大多以边塞、军事、战争诗为题材。

武德至贞观时期,突厥灭亡,东西突厥并入唐朝。同样是在武德至贞观期间,唐朝出兵吐谷浑,贞观九年彻底征服吐谷浑。贞观、开元年间,三次击败吐蕃,历年两次出兵,赢得臣服。

初唐辉煌的成就和强大的国力,让唐人感受到塞外将士保家卫国、开拓边疆、拓展国土的崇高志向,并为身处这样一个繁荣、和平、稳定的国度而自豪,也在社会上催生了一种刚健、勇武的审美心理,产生了对英雄、勇武审美标准的审美敬仰。

边区官兵更是被这种审美精神感染而唐朝本来就是?重冠?“开疆拓土”的习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以勇武为基础的好战心理,而唐玄宗时期的开疆政策,更是让唐朝士兵的名声响彻边疆。而这种以美和主动为基础的社会审美时尚,在盛唐得到发扬光大,并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转化为新的侠义和豪情观念。

少年胆小勇敢回朋友身边?这些?长安少年?、?关西邵霞?接过边塞将士的壮志豪情,在盛唐的江湖浪迹中,表现出豪迈刚健的社会风尚。正如李臣贤最著名的《侠义》所写,盛唐的人们或多或少认同和认可这种救民于危难的侠客,或者说这种社会审美观念。

2.经济繁荣带来的精神繁荣。

都说宋代商业发达,但所谓的是什么呢?方时?、?市场?,是唐朝的。唐代的商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对旧的审美观念和社会习俗带来了冲击。初唐盛世,经济发展首先让唐人少了温饱,把重心转向提高精神生活质量。

唐朝经济鼎盛的时候,各国的人都涌向中原。在长安广场上,有三教九流的人会表演自己的宗教崇拜舞蹈,展示各种中原没有的异域风情和情色技巧。这极大地满足了唐朝旷达的审美心理,同时也给了西方的宗教和信徒服饰、音乐、风俗传遍中原大地。

像唐玄宗一样?尤爱顾杰,余弟?。唐朝的经济发展让中原人民富裕起来。同时,胡人带来了更加多元开放的思想及其承载对象,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风尚变革。

3.安史之乱后的衰弱所造成的后续影响。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可以说对整个唐朝乃至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安史之乱,史思明等人领导胡叛乱,搅动中原,改变了唐朝的经济中心和胡汉关系。如前所述,中晚唐的社会审美回归到南朝纤弱之美的审美观念,其中安史之乱是一个重要因素,但绝不是根本因素。最基本的是什么?关中标准?政策的终结。

这要追溯到武则天统治时期。当初说唐朝刚建立的时候打击旧宗族,冠龙集团追求自己的审美,也是在朝廷形成的?关中标准?政策,用抱团、聚会的方式来推自己的审美观念。

武则天为了统治,打击关陇贵族,提拔家境贫寒的有识之士,屠杀关陇旧族。?武周革命?之后,关陇贵族及其代表人物的审美观念也随之消失,即使他们后来重返李朝,也难以改变其衰落的趋势。

而且安史之乱期间,羌、结、回等地区的胡人军队在中原地区大肆屠杀百姓,严重破坏了胡人原有的形象和关系,导致中原汉人对胡人文化及其审美观念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和批判。白居易有句诗说:?是混沌天宝之末,明年是尘作宫阙。?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古文运动和以元稹、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复古?这场运动的目的是把舆论转向反对胡文化。

冠龙集团的解体?关中标准?政策的失败,安史之乱导致的胡汉矛盾的激化,战争导致的国家经济重心南移,南朝领导人养精蓄锐的时间等等。开创了中晚唐的审美观念,回归了六朝的纤弱审美观念。

第三,多变的审美观给唐代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使得唐朝的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一面。

说到唐朝对现代中国影响最深的,恐怕就是唐诗了。唐诗灿烂的文化是唐代国家、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最好佐证,也是社会审美观念的集中体现。日新月异的社会形势及其在审美感知上的文学表现,造就了当今中国最具魅力的唐诗文化和傲人的诗歌情怀。

除了唐诗,唐文化丰富多彩的一面也得益于胡人和西域的因素。唐代盛行胡风,受胡人影响,唐人服饰也开始流行。任虎风味?,据《唐诏令集》记载,?取肥服轻服,与胡服抗衡,城溢,中国风更深?。

此外,随着胡人的融入,也带来了胡人文化的精华,如西域的舞蹈、音乐等。据文字记载:祭神舞、琵琶、鼓笛、歌舞醉?。唐朝著名的唐玄宗曾结合胡曲演奏彩羽、破阵乐等著名宫廷舞蹈。

这一时期,源于西方舞曲的胡璇和胡腾,轰轰烈烈?建武?还有像勇士兰陵和春莺这样的轻灵?软舞?组合而生的舞蹈取代了原有的江南舞曲,成为流行舞蹈。

除了衣食住行,胡汉杂糅带来的是宗教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被中国封建统治者奉为圭臬的儒家思想,在唐人的审美关怀中已经式微。各种新鲜的异域宗教在西域的涌入,给了唐朝安静的宗教文化以活力,让唐人感受到了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就像西域人经常用手抓饭和穆斯林做的那样?大网和小网?以及胡饼、胡麻米、波斯枣等食物、蔬果。

2.对女性的压迫和解放都在其中。

唐朝的盛况赢得了各国纷纷来朝,而在这期间,大量的胡人定居中国,于是很多跟随而来的胡女在酒楼和店铺之间伺候,骑马,在街上玩耍,甚至还穿着男装猎捕山野。这就彻底打破和解放了原来的中原女子?不出二门就不出大门?局限在家里的传统习俗和思想。

唐人对妇女的行为也持欣赏和钦佩的态度。这种?女人也能顶半边天?社会风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唐代女性比其他朝代的女性更自由,更有魅力。

但即便如此,即使在盛唐,社会上女性的审美仍然掌握在某一阶层的人手中,仍然没有逃脱被控制、被支配、被限制的牢笼。女性的身材还是由男性来评判,瘦高的身材是为了取悦一部分人而塑造的。选择什么样的身材,能不能自由选择,还是需要质疑的。所以这个时候就包含了对女性的压迫和解放。

第四,总结

初唐的大气磅礴,源于战争和国力强盛;中唐的富足之美,源于经济繁荣带来的更自由、更多样的选择;而晚唐受安史之乱和经济重心南移影响而形成的以瘦为美的审美观,证实了唐代多变的审美观念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社会背景中形成的,同时这种审美观念也在时代的发展变化中发挥了作用。

初唐这种精气神,豪气,好战?盛唐时期的天气?同时也造就了唐朝帝国初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全社会建设唐朝帝国的热情。中唐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崇尚丰盈为美的审美,在一定程度上让这个时代女性的魅力更加凸显,也让唐朝的文化在此时更加辉煌。

安史之乱后,唐朝回归南朝,纤弱的审美观逐渐影响了社会各阶层的思想,逐渐影响了后世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政治中心的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