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英文名得到修改,外国酒和中国白酒有何不同?

本周,中国酒业协会微信公号发布消息称,经与海关总署税收征管局(京津)多次沟通,中国酒业协会于2020年4月25日正式向海关总署提出申请,建议将海关商品名录中中国白酒的英文名字由原来的?Chinese distilled spirits?更改为?Chinese Baijiu?。 海关总署在充分听取协会的意见之后,同意在2021年的《中华人民***和国进出口税则》中进行修改,新的税则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税则第22章的税号为2208.9020,中文列目名称是白酒,对应的英文是:Chinese Baijiu。中国酒业协会称,中国白酒与白兰地(Brandy)、威士忌(Whisky)、伏特加(Vodka)、朗姆酒(Rum) 和金酒(Gin)一起并称为世界六大蒸馏酒。

说到洋酒和白酒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蒸馏酒,但白酒和洋酒由于原料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在一些标准和检测方法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作为《消费者报道》的消道长,从测评报告的角度说说相关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卫生指标上的差异:

在本次《消费者报道》送检产品的检验报告中,参照《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GB2757?1981)的规定:以谷物为原料者,甲醇含量g/100ml?0.04;以薯干及代用品为原料者,甲醇含量g/100ml?0.12。而白酒正是以谷物为原料发酵、蒸馏而成的,白兰地原料是以葡萄为主,所以二者在这个指标上有差异。

2.理化指标上的差异:

洋酒在理化指标上的检验统一列为非酒精挥发物总量(挥发酸+酯类+醛类+糠醛+高级醛);而中国的白酒在理化指标上检验的项目相对繁多,除了都需要检测固形物之外,不同香型的酒都有不同的标准,酱香型的茅台酒检验项目包括了总酸、总酯;浓香型的剑南春、五粮液、国窖1573在总酸、总酯项目上还包括了己酸乙酯,而黄坛酒鬼酒10年又有特定的要求。

这是中国白酒标准体系和国外检测体系的最大不同。国外重点关注的是酒的卫生指标,对理化指标要求较少,他们认为酒的理化指标上的不同正是形成不同风味酒的因素。而中国的白酒除了要在卫生指标上遵循强制的国家标准GB2757之外,对不同香型的酒出现了不同的检测项目,内容繁多,体系复杂。

在洋酒的检测上,把醛类列入到了其中,但是在白酒的标准体系中,这一项是没有国标要求的。白酒中的醛类包括甲醛、乙醛、糠醛、丁醛和戊醛等。少量的乙醛是白酒中有益的香气成份。过高的醛类则使白酒具有强烈的刺激味与辛辣味。

如果人体内乙醛脱氢酶不足以分解乙醛, 将会使乙醛聚集,会出现我们常见的面红耳赤、头晕头痛等醉酒症状,当乙醛达到一定的量将会危及生命,乙醛的致命剂量是5克。一般优质白酒每百毫升含乙醛都超过20毫克。本次《消费者报道》特别检验了国窖1573、黄坛酒鬼酒10年、红花郎酒中的醛类物质含量,检验结果如下表。三大白酒品牌在醛类物质的检验项目上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检验出的醛类物质含量都是在安全的范围内,正常饮用下,这些醛类物质能够被人体代谢出去。?

洋酒杂醇油含量比白酒高

检验结果显示,三大品牌的洋酒杂醇油含量均超过了0.2g/100ml,而六大品牌白酒的杂醇油含量最高不过0.076g/100ml。其中,马爹利名士的杂醇油含量最高,为0.26g/100ml,差不多是国窖1573杂醇油含量的23.6倍。杂醇油是指甲醇、乙醇以外的高级醇类,在蒸馏时,因酿酒师掌握温度的技艺不同,导致酒品中去除杂醇油的含量指标有些不同。杂醇油对人体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比乙醇强,但它在人体内的氧化速度,却比乙醇慢,在机体内停留的时间也较长。长期饮用杂醇油较多的酒会引起上头,其毒性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加剧,杂醇油也由此被称为?恶醉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