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之星》是什么意思?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将“山寨明星”定义为具有一定社会认可度的某个名人的替身、模仿秀、特殊演员,他们是某个组织或团体出于一定的市场需要,通过一系列策划、塑造而策划、创造出来的,或者是为了某种商业需要而模仿某个名人或明星作为形象代言人。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时指出,假明星也是一种产品,但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是某个组织或团体根据市场的需要精心打造的,为某种利益服务并推向市场的。没有组织或团体的精心策划和建设,为了某种目的,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或者为了赢得大众的欣赏,就不会有“山寨明星”。所以山寨明星是山寨文化的一种体现,是文化山寨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表面上看,山寨明星是一种娱乐形式,并不能体现其商业价值,但山寨明星的“制造者”[节目的策划人和组织者]是有商业目的的,包含一定的商业价值。通过制造自己的假明星来吸引消费者和大众的眼球,创造特殊的商业价值。

其实“山寨明星”早就存在了。以往影视作品中的特型演员、模仿秀、替身,都有“山寨”的痕迹。而且真的是因为“山寨产品”而被称为“山寨明星”。“山寨明星”与“山寨产品”一起广为人知,催生了一种“山寨文化”现象。

“山寨明星”的表现形式是模仿、学习、借鉴、塑造,可分为“视听人”、“外貌人”、“音容兼备的人”三部分;从表演内容来看,可以分为:特型演员、模仿秀、身体替身、商业形象代言人。

表面上看,“山寨明星”是一种娱乐形式,并不能体现其商业价值,但“山寨明星”的策划人或组织者往往有商业目的。打造自己的模仿秀,吸引大众眼球,创造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