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饭属于哪里?

站前大米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小站大米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小站大米是天津的特产,是中国著名的优质大米之一。它起源于天津南郊的小站地区。始于宋辽,至清末成名。它曾被用作皇宫里的御用大米。当时的军事重镇“车站”就设在这里,所以取名为车站饭。小站饭的独特风味是“内白外蓝,有光泽,黏糯适口,回味甘甜”。

车站位于天津南郊,距市中心约30公里。据记载,为了使南方的水稻在北方安家落户,减轻“南粮北运”带来的负担,1600年,明朝保定巡抚王应蛟在站区开垦了5000亩水稻,这就是最早的站稻。清代天津防卫厅长官周传凤说,水稻是从南运河引水种植的。因为灌溉水含有较多的泥沙和腐殖质,所以站里的大米质量极好。

小站稻产于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清末开始种植。曾经是清朝皇室的贡米。

辽代碑载“郡有四幽燕,蓟门在上,地有千里。百城之冠,红米之耕,鱼盐之沃土”,是天津早期水稻种植的文献记录。宋辽对峙时期,北宋淳化四年(993年),派一万八千兵到株洲各镇,筑堰六百里,设斗门汲水灌溉。明朝末年,王应蛟被任命为天津海防总督,耕地种稻,采用江南开荒的方法。用“求、仁、诚、足、愚、食、强、古、蔽、贵”等字,用10个字来命名和排列它的圈地,称为“十字圈地”。田埂种植水稻的方法在天津水稻种植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津东南的车站,东临渤海。它位于大沽海防和天津程响之间。这里原本是海上的退路,是明代盐场管辖下的草荡。清同治九年(1870)天津教案爆发后,直隶总督李鸿章派其“生子军”进驻直隶青县马厂进行训练,同时负责修建新堡。盛子军在马场和新城(今塘沽)之间修了一条马鑫大道,沿途设站,每40里一个大站,每10里一个小站,四个大站,11个小站。光绪元年(1875),生子军从大沽以西第五驿站马厂搬来浸满水的水套,军士习惯称之为“小站”。

南运河水和海河水用于灌溉马厂河两岸水稻种植区的稻田。漳河流经黄土高原,将大量泥沙带入南运河。据有关部门测定,每吨黄土含氮0.8 ~ 1.5公斤,磷1.5公斤,钾20公斤,大量沉积的有机肥注入站地,增甜加盐,变成碱,构成了优质水稻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直到1948年晋南解放,通过限制马厂河上游的用水量,保证了小站水稻的丰收。

小站稻作为一种杂交水稻,具有广泛的优质基因。北宋以江淮粳稻为母本,晋南地区多种植红莲稻。以朝鲜和日本的稻种为种子,引进了中生银防珠(简称银防)、艾国(又名金刚稻)等品种。当地农民以“一耳传”的方式,从水源系统中挑选了300个品种的水源。小站饭被誉为“银芳香米行千里,水源三百珠”。小站地区水稻种植形式多样,有春稻(直播)和晚稻(留茬苗)。春稻品质更好,晚稻前种小麦产量高。

小站稻品质好,产量高。椭圆形米粒略长,淡绿,粒粒均匀,如冰如玉,晶莹香甜,清香爽口,软而不粘,凉后不硬,营养丰富。“小站大米”曾是当时中国唯一以产地命名的大米,也是中国第一个粮食作物区域证明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