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安古镇的历史文化

安古镇历史悠久。据现存史料记载,兵安于明万历二十九年设立行政区划(当时兵安场为仁怀县李合喜第一,顾仁怀的办公地在复兴场,距兵安12km)。但由于其重要的经济、贸易、交通、军事等地理位置,以及与秦汉时期土城“兵站”、川风坳古驿道、赤水河水道的联系,丙安古镇的古建筑一般形成于明清后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产品、经济、贸易、交通和社会生活的具体历史面貌。

民俗文化兵安古镇不仅风景独特,而且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每年的开酒日,也是船夫死的时候。”这是清朝同治年间兵安烧坊的宏大写照,也是赤水河两岸老酒文化的一段佳话。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都来为丙安古镇写诗,丰富了古镇的文化内涵。比如清代仁怀会馆知道陈锡进在丙安过夜,写道“树椽烟照夕阳,风雨无故落床上。“客摇蓝灯,滩摇小楼通宵”的诗句流传至今。

红色记忆

兵安古镇位于赤水河下游的赤水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红军在遵义休整时,四川省主席、“剿匪”总司令刘湘在四川卢希安县设立川南“剿总”,加紧部署长江防御。调整川军12个旅36个团的兵力,阻击红军入川。5438年6月+10月中旬,川军第一旅张平安、第十三旅大风岗进入四川省合江县九支镇及赤水县河对岸相邻的仙石镇,构筑工事,守卫赤水河下游。1935 65438+10月25日至29日期间,红军兵团转战赤水的侯元、王龙、复兴等镇,发生了黄陂窑洞战斗、复兴野战、风溪口用浮桥渡赤水河、红军兵团进入平安古镇等革命事件。

商业古镇

丙安一直是川南至贵州古道上的重镇,也是商贾云集的重要地方。场上客栈、饭店、茶馆众多,是一幅“清明上河图”的生动画卷。自清乾隆年间对赤水河进行大规模整治以来,兵安成为赤水河航运最繁华的水陆码头,是西南滇、川、黔三省盐船和商人的夜行驿站。当时沿海有很多酒楼、酿酒厂,商贾如云。赤水河是中国最著名的“酒河”,两岸人民自古就酿酒。据中国文献记载,赤水勾江酒是西汉时期(公元前65438年至公元前035年)由赤水河酿造,使汉武帝“甘之如饴”。赤水传统地方名酒以“丙安烧酒”为注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