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的立人说的是什么?《论语》中的立人主要是
这段语录?
本文共26章,主要涉及义利关系、个人道德修养、对父母的孝道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篇文章包括了儒家的一些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原文?
4 1孔子说:“仁是美好的(1),如果你选择不为仁(2),你怎么会知道(3)。”?
评论?
(1)里仁美:李,居所,用作动词。生活在一个有仁人志士的地方真好。?
(2)地点:住所。?
(3)识:声为智,同智。?
翻译?
孔子说:“和善良的人生活在一起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居所不是和有仁心的人在一起,你怎么能说自己是明智的呢?”?
评论?
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仅是个人自己的事情,还与外界环境有关。注重生活环境和朋友的选择,是儒家一直关注的问题。住在朱者赤和墨西哥附近的人是黑人,和仁人生活在一起的人会受到仁人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太可能培养仁。?
原文?
4.2孔子曰:“不近人情者,不能久约(1),不能享其所长。仁者仁者(二),知者仁者。”?
评论?
(1) J:贫穷和窘迫。?
(2)安仁与立人:安仁安于仁;立人,认为仁对己有利。?
翻译?
孔子说:“没有仁心的人,不能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不能长期生活在幸福之中。仁者安于仁,智者知仁有益而行之。”?
评论?
在这一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心的人不可能长期处于贫穷或幸福之中,否则就会陷入困境或奢侈无度。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才会去做。这个想法是希望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注意个人操守,意志坚定,保持正直。?
原文?
4.3孔子说:“仁者可以善(1),可以恶(2)。”?
评论?
(1)好:好,意为爱情。作为动词。?
(2)恶:W的音,恨,恨。作为动词。?
翻译?
子曰:“有仁者,才能爱憎他人。”?
评论?
儒家讲“仁”,不仅指“爱”,还指“恨人”。当然,孔子在这里没有讲爱谁恨谁,但有爱必有恨,两者是对立的。只要做到了“仁”,必然会有正确的爱憎。?
原文?
4.4孔子曰:“立志为仁,则无恶。”?
翻译?
子曰:“立志仁者,不做坏事。”?
评论?
这是下一章的内容。只要修仁,就不会做坏事,就是不会作乱,不会作恶,不会骄奢淫逸。反而可以做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
原文?
4.5孔子说:“富而贵是人之所欲,非其道所能得,无所位;贫穷和吝啬是人类的罪恶。如果你不按他们的方式得到他们,你就不会去。君子去仁,出名不好吗?君子无终食,则违仁,必再行。”?
翻译?
孔子说:“每个人都想富有和出名,但如果你没有以适当的方式得到它,你就不会享受它;贫穷和吝啬是每个人都厌恶的,但是没有正当的方法我们是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怎么称之为君子?君子没有一个吃饭的时间去背离仁。即使在最紧急的时刻,他也要依仁而行,即使流离失所,他也一定会依仁而行。" ?
评论?
这段话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在过去的孔子研究中,这一段往往被忽略。好像孔子主张人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没有人愿意过贫穷、困苦、流离的生活,都想富裕、舒适。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渠道获得。否则,我宁愿贫穷也不愿享受财富。这一理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人员仔细推敲。?
原文?
4.6孔子说:“我看不出谁善谁恶。善良的人是最好的;恶而不仁者,仁者,不要把不仁加于其身。能不能在仁上发力一天?我没见过谁是弱者。有盖,但我没看见。”?
翻译?
孔子说:“我没见过爱仁的人,也没见过恨仁的人。”爱仁之人,不能更好;厌恶不善良的人,在践行仁爱的时候,不会让不善良的人影响自己。有一天你能把你的力量投入到仁的实践中吗?我还没有看到足够的力量。可能还有这样的人,但我没见过。" ?
评论?
孔子特别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尤其是仁德的修养。但在当时动荡的社会里,爱仁的人并不多,所以孔子说没见过。但孔子认为,仁的培养主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个人努力,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原文?
4.7孔子说:“各人之错,在党。看完了,司智仁。”?
翻译?
孔子说:“人所犯的错误,总是和他群体中的人所犯的错误性质相同。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心。”?
评论?
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根本上是没有仁心。有仁的人倾向于避免错误,无仁的人无法避免错误,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无仁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相似的。这从另一个角度讲述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原文?
4.8子曰:“早晨听道,晚上死。”?
翻译?
子曰:“早晨学道,当夜愿死。”?
评论?
这段话经常被人引用。孔子所说的“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学术界存在争议。我们的理解是,孔子这里所说的“道”是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主要是从伦理意义上来说的。?
原文?
4.9孔子曰:“以道为志,以衣不蔽体为耻者,不足论之。”?
翻译?
孔子说:“一个读书人,有志于学习和实践真理,却以自己的温饱不足为耻。不值得跟他谈陶。”?
评论?
这一章和上一章都是讲道的。本章中“道”的含义与上一章大致相同。在这里,孔子认为,一个斤斤计较个人衣食等琐事的人,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根本没有必要和这种人讨论道。
原文?
4.10孔子说:“君子在人间无所失(1),无莫(2),义之比(3)与义之比(4)。”?
评论?
(1)宜:音dí,意为亲近大方。?
(2)莫:疏离冷漠。?
(3)含义:恰当、恰当。?
(4)比率:接近,接近,接近。?
翻译?
孔子说:“君子对世间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偏爱,只是依义而行。”?
评论?
在这一章中,孔子提出了对君子的基本要求之一:“义之比。”人格高尚的君子,公正友善,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这一章还是讲个人道德修养的。?
原文?
4.11孔子说:“君子惜德(1),小人惜土(2);君子怀刑(三),小人怀利。”?
评论?
(1)怀:失踪。?
(2)土壤:局部。?
(3)惩罚:法律上的惩罚。?
翻译?
子曰:“君子失德,小人失乡;君子思法治,小人思恩。" ?
评论?
本章再次提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君子和小人。他们认为君子道德高尚,心胸宽广,胸怀宽广,考虑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只知道思念国家,很少善良,只考虑个人和家庭的生计。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之一。?
原文?
4.12孔子曰:“利而为之,怨而多(二)。”?
评论?
(1)玩法:音f m ng,同仿,仿,引申为追。?
(2)怨恨:对他人的怨恨。?
翻译?
孔子说:“追求利益的行为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评论?
这一章也讲了义利。他认为,作为一个人格高尚的君子,不会总是考虑个人利益的得失,更不会全心全意地追求个人利益,否则会招致各方的反感和指责。这里还是说一下义利观。?
原文?
4.13孔子说:“礼让何以为国?是什么(1)?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②?”?
评论?
(1)何友:意思是“为什么难”,意思是不难。?
(2)仪式呢?仪式怎么办??
翻译?
子曰:“若能以礼让之道治国,有何难?”?礼让原则不能用来治国。怎样才能践行礼貌?" ?
评论?
孔子把“礼”的原则扩展到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这在古代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孔子时代的“国”是“诸侯国”,属于中国的兄弟国家。但到了近代,曾国藩等人仍向西方殖民国家鼓吹“为国礼让”的原则,难免会被指责为“卖国”。?
原文?
4.14孔子说:“不患无处,则患之。”我不知道我知道什么,但我想知道。" ?
翻译?
孔子说:“我不怕没有官职,只怕没有学到什么站得住脚的东西。”我不怕没人了解我,但我只想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值得被人了解的人。" ?
评论?
这是孔子经常对自己和学生讲的一个问题,是他对世界的基本态度。孔子不想成名成家,也不想身居要职。而是希望自己的学生首先要立足于自身的学识、修养、人才培养,具备胜任官职的各种素质。这种想法是可取的。?
原文?
4.15孔子说:“你参与,我就一致。”曾子曰:“魏。”孩子出来,大师问:“什么事?”曾子说:“大师之道,忠恕。”?
翻译?
子曰:“你看,我所说的道,始终是由一个基本理念来贯彻的。”曾子说:“是的。”孔子出门后,同学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方法是忠诚和宽恕。”?
评论?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忠恕待人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方方面面。在这一章中,孔子只说他的道有一个基本的理念,而没有详细解释忠恕的问题。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他回答了这个问题。对此,我们再来分析一下。?
原文?
4.16孔子说:“君子义,小人利。”?
翻译?
子曰:“君子明大义,小人只知小利。”?
评论?
“君子义,小人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很大,具有传奇色彩的一句话。这显然提出了正义和利益的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义要重于利。他的意思是指遵守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会犯错误,破坏等级秩序。所以,追求个人利益的人都被视为小人。经过后世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已经成为义利的尖锐对立,非此即彼。?
原文?
4 17孔子说:“见贤思齐焉,不见贤则内向。”?
翻译?
子曰:“遇有智者,当学之,随之。当你遇到一个不道德的人,你要反思自己(是否和他犯过类似的错误)。”?
评论?
这一章讲的是个人道德修养。这是修身的方法之一,即见贤思齐,不为则自省。其实这是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是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不重复别人的老路。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在今天仍然不失其精辟的观点。?
原文?
4.18孔子说:“我几次被父母训诫(1),但不顺从我的意志,而尊重他们,不违背他们。我努力工作,毫无怨言。”?
评论?
(1)吉:音j:略带委婉的意思。?
(2)劳动:忧愁和烦恼的意思。?
翻译?
子曰:“侍奉父母,当温和劝之。”。(我已经表达了我的看法。)看到父母不愿意听,我还是要对他们恭敬,不能违拗,为他们工作,不能怨恨。" ?
评论?
这一段还是讲孝道的。服侍父母是对的,但如果一味地要求孩子对父母绝对服从,即使父母不听劝说,孩子也还是应该毕恭毕敬,毫无怨言。这就成了封建专制主义,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重要戒律。?
原文?
4.19孔子说:“父母在此,不远行(1),而必远行(2)。”?
评论?
(1)旅游:指游学、公务、出差等外出活动。?
(2)聚会:某地。?
翻译?
子曰:“父母在世,离家不远;如果非要去很远的地方,也要有一定的地方。”?
评论?
“父母在此,不远行”是先秦儒家道德关于“孝”字的具体内容之一。这个孝道原则,历代都在用,约束和要求子女孝顺父母。这种孝道原则在今天已经失去了意义。?
原文?
4.20孔子说:“三年不改为人父之道,便是孝顺。”(1)?
评论?
(1)本章内容详见《学习与文章》第1.11章,此处省略。?
原文?
4.21孔子说:“你必须知道你父母的年龄。一个是开心,一个是害怕。”?
翻译?
子曰:“父母之年,必知之,常记于心。我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为他们的衰老感到害怕。”?
评论?
春秋末期,社会动荡,大臣儿子杀父。为了维护宗法制度,孔子特别强调“孝”。所以这一章还是讲“孝”,要求子女发自内心地孝敬父母,绝对服从父母,这是要批判的。?
原文?
4.22孔子曰:“古人无话可说,耻于鞠躬。”?
翻译?
子曰:“古人之所以不轻易言事,是耻于自己不行。”?
评论?
孔子一直主张言行谨慎,不轻易承诺,不轻易表态。做不到,就会失去信任,威信降低。所以孔子说,古人不轻易说话,更不要说畅所欲言,因为耻于不能履行诺言。这个想法是可取的。?
原文?
4.23孔子曰:“失约(1),则鲜(2)。”?
评论?
(1)关于:约束。意思是“礼节性的预约”。?
(2)鲜:少的意思。?
翻译?
孔子说:“以礼约束自己,少有人再犯错。”?
原文?
4.24孔子曰:“君子言慢(1),行快(2)。”?
评论?
(1)慢:慢。这意味着要小心你说的话。?
(2)灵敏:敏捷、迅速的意思。?
翻译?
子曰:“君子慎于言,而敏于行。”?
原文?
4.25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翻译?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被孤立的,会有和他思想相同的人与之相处。”?
原文?
4.26子游说:“物之数为(1),②屈辱;朋友数量稀少。”?
评论?
(1)数:音硕,反复,重复,引申为累赘的意思。?
(2)学:就。?
翻译?
子游说:“侍奉国君太繁琐,会受辱;对待朋友过于繁琐,就会被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