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制造业“拼多多”
事实上,虽然成立三年后就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但拼多多在资本层面的成功并没有让大众更加关注其快速发展,而是将自身基因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上升到了台面上。以下文章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18第34期。
作者:王子辉
但是品多多自己好像也觉得有点委屈。当年7月31日,拼多多创始人黄征对媒体表示:“我们对打假一直特别认真。”4月初,他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中国没有比我们更努力的平台。”
一边是外界眼中的“假货云集”,一边是你口中的“严重打假”。站在不同的立场,你对拼多多的理解会完全不同。
42岁的猫哥对拼多多打假的评价是“过于严厉”。作为一名在拼多多平台上从事服装生意的中小卖家,去年6月5438+2月,猫哥收到拼多多的站内信,称其销售的一款皮衣存在“假货情况”。除了将假货下架,限制店铺账户资金提取,还被罚款,金额为假货历史销售额的10倍。当天,猫哥的店铺,包括付款、存款、提现,约38万元,这意味着他被罚款高达380万元。
因不满拼多多的处罚,自2016起,部分商家将拼多多告上法庭。今年以来,随着商家被罚款的数量和金额越来越多,维权的行动也越来越激烈。在社交媒体上,“猫哥”被一些维权人士称为“精神领袖”。猫哥住在湖南郴州,但在最近的八个月里,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上海,目的是组织商人去拼多多总部维权。
几个月的时间里,他联合数十名维权商户,聚集在拼多多总部和长宁区金虹桥国际中心楼下抗议。最新的行动安排在8月13日上午。虽然提前很多天在总人数超过1000人的QQ和微信群里进行了宣传,但这次集体行动只有十几个人下楼。此前,从3月初到6月底,几次维权活动中,维权商家往往多达四五十家。每个人都会穿着印有“拼多多还我血汗钱”的文化衫,试图突破安检线,冲进电梯上楼。但很少有人真的想通过这种方式要回自己的钱。
所以,8月13日的活动更像是对新人的一次精神宣誓和启蒙。这一天来的十几个人里,有四个年轻人来自浙江桐乡,都在拼多多开过服装店。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们陆续被处罚,不仅店铺被封,资金也被冻结,从几万到二十万不等。
最有经验的辩护人之一陈俊已经将拼多多告上了法庭。其他三位都是第一次来拼多多总部。他们去了写字楼前台,要求去29楼。接待员给他们打电话后,两个年轻的拼多多“接待团队”的工作人员接待了他们,并用保安护送他们。工作人员记录了他们的店铺信息和联系方式后,让他们回去等消息。
“我们已经试过了。没用的。过几天他们会打电话给你,说你的店违反了拼多多平台合作协议的规定。回去好好看看这份协议。我们在这篇文章中谈到过。”看到其他三个人的尝试后,陈俊露出了同情的苦笑。
无一例外,所有被拼多多处罚的商家都被告知违反了拼多多平台合作协议中的部分规定,主要包括售假、虚假宣传、虚假发货等。违反协议的处罚极其严厉,甚至显得不合理:“要求商家支付通过拼多多销售的‘严重问题商品’历史总销售额的10倍作为消费者赔偿金额。如商家拒绝支付赔偿金额,甲方有权从商家店铺资金中扣除消费者赔偿金额支付给消费者。”
他一被处罚,就被罚了全部身家,妻子也因为这个原因和他离婚了。猫哥对拼多多的态度或许代表了很多被处罚的商家:“我就是想好好打一仗。”
但因为之前曝光的山寨电视机、山寨洗衣液等“假名牌产品”,商家并没有得到外界舆论的支持。那天也在现场维权的阿乐不认为自己卖的是假货。“比如就像我家创维贾,如果买家问你是不是创维,你告诉他是创维,那你就属于卖假货。我已经跟买家说了,我不是创维。”
在这一点上,阿乐和拼多多创始人黄征是站在同一阵线的。在7月31日的媒体沟通会上,黄征表示,他们打假是认真的,但外界把山寨和山寨混为一谈。黄征将这些有争议的产品分为两类。他把完全冒充其他品牌的产品定义为欺骗消费者,是假货;但是,有一些人想利用知名品牌,如“庆丰”纸巾。“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从根本上说,我认为应该引导这些厂商做出好的、性价比高的产品。”
黄征的话既不露骨也不含糊,一切取决于拼多多平台合作协议。“商品描述不一致”是大部分商家被处罚的原因,成分、大小、风格的差异都列在这里。陈俊的例子很有代表性。他的一件棉服被品多多抽检,认为不是纯棉的。自己和亲戚开的几家相关店铺被查封,20万资金全部被冻结。
他的另一个同伴因为一件50厘米长的毛衣被发现只有48厘米而受到处罚。一方面,君臣向我坚称他们提供的配料表是真的。“但是拼多多不一样。他不同意你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这种“吹毛求疵”的检查缺乏说服力。
在拼多多总部前的吸烟区坐了大半天,当天的维权活动无果而终,他们四个只好回家。从上海回桐乡。坐高铁只要40分钟。这里最有名的就是乌镇,水乡的代表。但在乌镇东南20公里处,濮院镇是这个县级市经济实力最强的乡镇单位。这座拥有20万常住人口的小城,是中国最大的毛衣集散地。据说每年生产近7亿件毛衣,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有数据说是40%)。
濮院羊毛衫市场有19个交易区,10000多家店铺。不要以为这里卖的都是毛衣。事实上,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几乎所有的衣服,从t恤到内衣到秋大衣。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排着队,到处都是“朗威一家”。“土洋结合”的名字是。
十几年前,这里的客户都是线下渠道的批发商;几年前开始出现“淘宝货源”的招牌,然后继天猫、JD.COM之后,出现了“拼多多”这个名字。
陈俊带我走进一家熟悉的商店,店主一家正在挑选夏装。“我这里95%棉,你放心。”店主老张看到我们搓的动作后说,语气很自信,但是衣服本身太油腻了,告诉我们这很可能不是真的。而且我搜了整件衣服也没看到成分标签,价格也才25元。在另一家卖衬衫的店里,我们只看到了可能的真实成分表——48%聚酯纤维+48%粘胶纤维+4%氨纶,大量廉价的回收纤维和合成纤维是构成这些衣服的主要材料。
在全国各地的低端超市或者批发市场,这样的衣服随处可见,你很难用“假货”或者“山寨”的概念来定义。在过去的两个夏天,这种质量的衣服通过拼多多的渠道卖出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件。老张告诉我们,从去年(2017)开始,拼多多平台的出货量几乎和淘宝并驾齐驱。“只是在拼多多上,大家的利润更低了。”
老张告诉我们,厂家生产的衣服都是“清白”的,每个经销商都拿回去,喜欢什么牌子就挂什么牌子。从七匹狼到花花公子再到鳄鱼,大家都爱用,最吸引消费者。“前段时间他们挂了‘七匹狼’的牌子,40多块钱,好的一天能卖几千块。”
商家可以自己打印吊牌,有的商家为了降低风险,还会拿到品牌授权挂在店里。陈俊在上海一家公司买了《花花公子VIP》的品牌授权,一个吊牌几块钱,但他还告诉我:“这个《花花公子VIP》是国内一家公司的注册商标,目前还在和那家美国公司打官司。”
在老张的店里,君臣会选好款式,挂在拼多多上。按照用户的订单,他会来老张的店里取货,回去自己打包发货。快递包裹的价格是5元。如果量大,可以减几分钱。通过这个完整的产业链,陈俊和他的猫哥们至少还能赚5元以上,即使一件衣服在拼多多只卖20到30元。
老张说现在的商家都学聪明了,干脆不写成分,只查是什么成分,我就说是什么。对于那些标注成分的商品,他们不屑地问我:“29元的衣服有可能是100%纯棉的吗?”
我向阿乐提出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几百块钱的电视机可靠吗?坦白说,大品牌和小品牌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做工和售后两个方面。在电视机制造中,屏幕占成本的80%。国内小型制造商无法生产电视屏幕。一般都是买便宜的二等或者二手屏,然后用便宜的外壳手工组装。“这种小厂也很正规。安装好之后,每台机器都要放在那里24小时,测试之后才会投放市场。质量有点粗糙,但能看出来。”这些便宜的电视大多来自阿乐的家乡——广州番禺大石街。
外界将拼多多的商品浓缩为“低价”和“充足”,阿乐觉得相当贴切。类似的逻辑也适用于销量较大的日化产品。洗衣液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在该品类中,多种洗衣液“9.9元2斤装”的销量都在百万件以上,其中大部分来自河北深泽县耿庄村,一瓶2斤装洗衣液的成本在8元左右。
29元的花花公子授权男装,900元的创维电视,9.9元的老板娘洗衣液...这些产品要么是“山寨”,要么是“假货”,成为拼多多最受欢迎的商品。根据拼多多上市的招股书中披露,其2017年43亿单的平均金额仅为32.8元。相比之下,2014年阿里上市时,淘宝平均客单价已经达到180元。
几乎所有拼多多的商家都有一个相同的身份:前淘宝卖家。互联网评论人梁宁最近分析了拼多多的崛起,列举了2015淘宝的打假行动和京东导致的业务外溢现象。COM放弃拍拍网是拼多多发展的红利之一。
历史也差不多。淘宝作为C2C电子商务的鼻祖,也被指假货泛滥。2065 438+05 10月23日,65438+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网购商品抽查结果,淘宝正品率仅为37.25%。美国7家律师事务所也宣布对阿里巴巴及其平台销售假货的行为展开调查。受此事件影响,阿里巴巴集团股价暴跌,市值蒸发近65,438+0,654,38+0亿美元。
随即,阿里发起了大规模的“打假行动”。据阿里方面称,在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的两个月内,阿里巴巴* * *移除了3.8亿个商品页面,关闭了18万个违规店铺和675家运营机构。今年以来,猫哥的这些中小商家明显感觉到,淘宝一方面管理越来越严,不允许刷单,还要求对其销售的品牌进行直接授权;另一方面,对中小商家的流量倾斜也越来越少,支撑了天猫平台上大型店铺的发展。
“2014年是最好的一年,之后一直在走下坡路。”猫哥说。2065438+2005年9月,拼多多上线。随后几年(2016、2017),拼多多通过“零元入驻”、“无入驻门槛”等优惠政策,持续吸引中小商家入驻,用户数和收入保持200%以上的年增长率。2065438+2007年9月,拼多多特意在俊辰的家乡濮院镇举办了一场招商会。因为大规模的传单宣传,当天镇上来了几百人,大部分都是淘宝卖家。君臣看到和淘宝不一样的话后,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加入了拼多多。
从广东番禺、浙江桐乡、河北深泽,越来越多处于供应链低端的商家在拼多多找到了生存空间。据国泰君安证券分析,拼多多65%的用户来自三四线以下城市,以30至50岁的中年人为主。这些人被定义为“淘宝满足不了的群体”。阿乐说,像他们这样的企业现在无法在淘宝上生存,因为没有流量。他自己在淘宝上的店铺很难找,商品浏览次数很低。
然而,拼多多一方面依靠这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商家崛起,另一方面又受到这些灰色因素的质疑和制约。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就是拼多多面临的困境:既要表明打击打假的决心,打假过多又会侵蚀其平台基础。
如果深究产品质量,猫哥、君臣等维权者很难有申辩的余地,但他们质疑的是拼多多的处罚决定:“人民淘宝是下架商品,关店。我没见过哪个平台会直接把商家的钱全拿走。”同时他们也认为拼多多现在还在卖的同类商品和他们的没什么区别。“你看这么便宜,都是假的。”阿乐指着一台千元左右的TCL电视对我说。
品多多有自己的解释。黄征把治理假货比作“大禹治水”:“不能光靠堵,还要靠疏,因为那么多工厂在那里,你要给他们一个好的环境,把他们引向好的地方。”同时,他认为治理也要有轻重缓急,那些可能爆炸、对人有重大安全隐患的问题要优先治理。
但是这些话都解决不了他们和商家之间的矛盾。为此,除了在拼多多总部门口维权,被处罚的商家也开始了诉讼。只有猫哥知道有760多起针对拼多多的案件。一位姓赵的律师也因此成了圈内的红人。从2065438+2006年8月开始,他一直在接手拼多多的案子,声称“不用100就差不多够了”。
第一年,他经常帮商家通过庭外和解拿回一些钱。从去年年底开始,拼多多的态度越来越强硬,败诉的案件越来越多,在商权团体中被戏称为“赵不赢”。因为不信任这个赵律师,选择来京找律师打集体诉讼,想聚集更多商家一起维权。
就在我和他们于8月13离开拼多多总部之前,一个眼尖的商人恰好看到黄征从楼里出来,上了一辆停在门口的奔驰车疾驰而去。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黄征本人。盯着奔驰车消失在视野里,商家沉默了几秒钟,眼神里流露出复杂的感情。
但黄征肯定没有看到他们,甚至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庞然大物在某种程度上也不会留在他的眼里。此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黄征曾表示:“我们不想成为第二个阿里。拼多多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模式,我们正处于这种模式的早期。你可以叫我低三下四,但你不能不理我。”
(实习生邱中英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