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路:青岛老金融街的过去
回顾河南路尘封的过往,会发现这里的开始是以金融街的名字出现的。曾几何时,河南路就像中山的一条辅街,默默无闻地隐藏在繁华的老商业街背后。随着中山路改造成步行街,2路、5路电车拖着长长的辫子开进河南路,大量外贸店铺的入驻,让这里成为偏爱外贸商品的海岛人必去之地。这条熟悉又陌生的路又开始吸引人们的目光。
老南北路的海边有“相反的看法”。河南路南端海边的“对面景”是一座尖顶平房,是青岛的海水抽取地。下面有一条管道通向大海,一辆运水车被吸进去冲洗路面。这座尖顶平房已经有100年的历史,已经成为滨海景观上的一景。
摄影/拍打
河南路南起太平路,北至济南路,与中山路完全平行,曾经和中山路一样属于两个区。德国殖民政权以德贤路和宝鼎路为界,把欧洲人居住的青岛和中国人居住的包道分割开来。因此,南段最初以德国著名城市汉堡命名为汉堡街。日据时期叫神山町,北段一开始就叫河南街和河南镇。中国收复青岛,整条街叫河南路。
过去河南路上有许多银行和银行。在旧中国,资本很少的银行只能叫“钱庄”或“银行”。河南路13号是一家民营的中国兴业银行,1930年7月在青岛设立分行,1932年6月迁至此处。1935金融危机的时候,有一次银行挤兑,在交通银行的支持下,竟然是一家官商联合银行,经理孔祥冕是孔子的第七十五孙。解放后,原址作为人民银行,营业厅曾作为“青岛金店”,经营金银首饰和钱币。
河南路13号,中国兴业银行旧址,欧式建筑,始建于1934,原为中国兴业银行青岛分行。由建筑师徐守忠设计。
中国实业银行由北洋政府财政部于民国4年(1915)组建,民国8年4月正式成立。主要发起人有中国银行前行长、前财务总监周、前总理熊希龄、钱能训等人。总资本定为2000万元,商业股份均分。65,438+00万元社会公众股由中国银行持有,65,438+00万元商业股向社会募集。但开业时的实收资本只有200多万元,主要由中国银行划拨。总公司设在天津,21迁至上海,变更为综合管理办公室。
该建筑由青岛联谊建业华航设计,徐守忠为建筑师,申泰为施工方。占地面积1837.33平方米,建筑面积3370.47平方米。钢木结构。原来的地方有三层,80年代中期建了一层,现在是四层,带地下室。
立面西侧为方形花岗岩地基附墙,大门两侧为线状、网扣状附墙石柱,拱门石雕花镶门套,浮雕铜门,拱门两侧及拱窗附花岗岩石柱。窗户内嵌一层螺纹石柱,第二层是长方形石材装饰线窗。整个建筑简约古典。
1934,中国兴业银行青岛分行从馆陶路迁入大厦。2月1937,银行倒闭。1938恢复营业,勉强维持在日伪银行的控制下。青岛解放后,于1952+02加入公私合营银行青岛分行。这座大楼现在是中国人民银行青岛中心支行的营业场所。
河南路15号,青岛银行公会旧址,建于1934年8月。其建筑风格与13号非常相似,由著名设计师徐垚设计,华丰恒施工。青岛银行公会旧址占地1,582.76平方米,造型风格为欧式古典风格。地上四层,混凝土结构,方形花岗岩地基,墙面。立面对称,矩形窗户成组排列。中间有四个窗户,两边各有两个。整个建筑给人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
青岛市银行业协会成立于3月3日,1931,会员银行有中国、交通、Mainland China、中路、中工、山左、上海、明华。第一届委员会选举中国银行经理王祖训为主席,会议地点暂设在中国银行。同时,该楼原计划建在河南路,建成后迁至新址。
中国工商银行河南路15号,由余管理,管理存款、贷款、汇款,有仓库。
河南路17号是金城银行,经理陈。这是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花岗岩柱子,“δ”形屋顶屋檐,中间有一座钟楼。是河南路上最动人的建筑。解放后用作市南区人民医院,现为青岛市商业银行。河南路上的金城银行在旧中国,资本不多的银行只能叫“钱庄”“银行”。
金城银行主要由中国建筑师陆千手设计。银行平面呈近L形,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正门顶部设有模仿欧洲19世纪市政厅的高耸钟楼,形成夸张的构图中心,同时也起到了街景的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座钟楼不仅是这个十字路口的标志,还与原警察局和地方法院的钟楼形成了有机的联系。黄灰色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1934年4月27日设计,1934年9月9日竣工。当时的建设速度应该是非常惊人的。
后来作为市南区人民医院使用。如今,这栋楼已经被很多店铺占据,前、西侧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侧成了外贸服装店。这座美丽的老建筑的屋顶上建起了许多临时房屋。不知道这些临时建筑会不会永远成为老建筑的一部分。
在河南路、大沽路和宝鼎路的交叉口有一个小广场,在德国占领时期,它是德国人居住的青岛区和中国人居住的包道区的分界线。这个路口以前是青岛汽车总站和长途汽车总站,从这里去惠泉和东镇。
河南路36号是中庸银行,经理王春义;
河南路38号看起来很普通,但一进去就发现它的圆形木梯很独特:长廊两边有木梯直通楼上,在长廊上方会合,登上二楼再分开到二三楼中间,再会合................................................................................................这样的楼梯设计在老房子中极为少见。
河南路40号是青岛谢聚泰前庄旧址。1949之前,青岛谢聚泰钱庄是大型钱庄。谢聚泰钱庄位于济南,是一家较早且实力雄厚的钱庄。1931,谢聚泰在青岛开了分店,省内泰安、潍坊等几家分店陆续开业。1948 65438+10月,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名称统一,使各地银行全部更名为钱庄,青岛协聚泰钱庄名称不变,对外业务加盖“协聚泰钱庄青岛分行”印章。
经过时间的改造和洗礼,河南路40号青岛谢聚泰钱庄原址依然“健在”,是青岛为数不多的老钱庄分支在港外的旧址。作为外地钱庄,来青岛开钱庄分店,在青岛“赚钱”的谢聚泰钱庄,原本是一栋临街的四五十米长的两层老店面,当年也很气派。
1945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光复区钱业管理暂行办法》,青岛被定为禁区,仅13家银行获准恢复营业,其中谢聚泰银行青岛分行获准。
谢聚泰钱庄的大门是拱形的,有一个20世纪30年代青岛式的内院。如今的院子里,老旧的楼梯和木结构保存完好,但私建的小矮房,像蜘蛛网一样拉着凌乱的线,完全不知道这里曾经是钱庄。
青岛市商业银行河南路51号,经理纪;河南路88号是天成银行,经理张树兴。
根据青岛市档案馆的记载,中山路、曲阜路、河南路、肥城路之间的街道中心,曾经是一个比较方形的街道中心公园——青岛第四公园,建于1922(第一次日据时期),占地5500平方米。只有一百棵树,被称为“深山公园”。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市政当局出让公园土地,兴建中、鲁、沪、Mainland China、金城、工等银行。公园被占用了。
曾经河南路是青岛的美食一条街,有山东菜馆,清真菜馆,河南菜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岛的大型酒店分一等和二等,菜品价格也不一样。根据1933出版的青岛指南,河南路上有一流的餐厅亚东酒店(河南路58号)和厚德福(河南路65438号+09)。有二等餐厅,分别是同春楼、德顺楼、新生楼。此外还有真意斋、菜根香等特色酒店。
陆海先生在《老街的故事》中记载,亚东大酒店是青岛仅次于聚福楼的第二大中式酒店,一楼大堂,二楼包房,很多有钱人家结婚祝寿,如今已不存在。
“菜根香”是青岛最大的素食餐厅,因为味道清淡,食物干净,是信佛人士和普通顾客经常光顾的地方。弘毅大师(李叔同)来青岛湛山寺讲“法”。青岛市市长沈鸿烈仰慕他的大名,在菜根香设宴款待,但被弘毅拒绝,这在当时是一大新闻。
真意斋是河南路上的一家清真饭店,两层。1929青岛市市长马福祥是回族,经常在这里办酒席,名声大噪,但在占领期间倒闭了。
厚德福是一家豫菜餐馆。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厚德福,青岛的店正好在河南路,有“瓦子鱼”等特色菜。据说梁实秋是股东之一。后来查证,其父其实是北京厚德福的股东。他经常在厚德府招待朋友,胡适来青岛,梁实秋在这里招待他。
河南路上的酒店可以分为中式和日式。喀左酒店有日本习俗的榻榻米。中国酒店有大昌酒店、华北酒店、高升站等,都是中国传统的客栈式酒店。和谐饭店里有一个叫“我老婆亭”,意思是我老婆;一家叫大河宾馆,是最大的和谐宾馆(在曲阜路)。
青岛的点心行业也有中国风和和谐风。中国点心界的名店是万福林,总部在河南路,员工近200人,全市第一。长期以来,青岛人送礼。如果他们给蛋糕,万福林的点心是首选。如果他们没有给万福林,似乎是不够好。万福临点心的包装纸是红底镀金,是艺术“福”商标或蝙蝠图案,象征“福”。据记载,1947年,万福临仅中秋节就卖出了7万多斤月饼,在当时是很大的销量。
万福临北有一家云歌书店,规模不大,但很有特色。主要经营通俗小说,包括武侠、言情、侦探。老青岛区和包道区在河南路上的交界处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开放空间(现在仍然是)。这里曾经是青岛的汽车客运站,也是青岛的长途汽车客运站,从这里去惠泉和东镇。
河南路35-39号,漂亮的三层四合院式建筑,花岗岩地基,灰黄色的墙面上,8瓣四种不同形状的花。建筑一层和二层的连接处有3种花,而二层和三层的连接处只有1种花。小楼的街道上有一扇奇怪的门。门是长方形的铁。虽然破旧,但上面隐约能看到花的装饰。门上方有一块石碑,匾上字迹斑驳。有人说这里曾经是著名的餐厅,也有人说这里曾经是客栈。
东莱银行河南路80号,原位于河南路与天津的交汇处。虽然没有湖南路39号后建的东莱银行那么华丽,但已经是河南路北段最宏伟的老建筑了。
这座建筑有四层楼高,花岗岩地基。整个建筑外墙的装饰方柱和山墙被厚重的花岗岩包裹着,仿佛是穿在建筑上的一层铠甲。山墙的顶部装饰有图案。如果你仔细看方柱的顶端,也有小格子花。走进建筑内部,有一个方形天井。抬头望去,每层的围栏都是石头的,每个围栏都有八个葫芦形的石头装饰,非常漂亮。
河南路88号,这是一个花岗岩地基,淡黄色墙面的两层院落。二楼的长方形窗户四周是厚厚的白边,顶部略呈弧形。通过大门和走廊进入天井,天井不大。与很多四合院二楼的木栅栏不同,这里的二楼不是栅栏而是木窗。有资料显示,当年是一家名为“天成”的银行,经理是张树兴。
老青岛和老市区的中心有一条路,以德国首都柏林命名,叫柏林街,当时也叫亚麻镇,现在叫曲阜路。这条路虽在市中心,却不显山川。
曲阜路东起德贤路,经中山路至新泰路。最东端是早期的天主教堂。青岛,发布于1910,介绍道:“天主教堂这座美丽的建筑坐落在总督府交给教堂的一块面积为30000平方米的土地上。建于1899-1902,现为教堂和学校使用。这座教堂和鲁南所有的天主教堂一样,属于赫斯特尔教会大主教。每个星期天都为部队和平民秩序举行崇拜活动。”1934年,圣迈克尔大教堂建成后,成为明德学校的礼堂。
徐世昌是清末东北三省总督兼军务大臣。1912年,他在柏林街买地建房。后来袁世凯三次派人到青岛,邀请他到北京当国务卿。袁世凯死后,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张是王朝的一位老人,住在徐世昌府的斜对面。他曾经和徐世昌一起去过崂山。徐世昌在崖上题字,至今还在去太清宫的路上。其中写道:“桂丑(1913)四月,约苏州与广州李甲居游崂山,同路人为和县于世美、李靖。他家院子里有一块清代大学者俞樾题写的石碑,立在中山公园竹林旁,是青岛文物。
张的房子后来开成了瀛洲宾馆,房间很少,但设施很好,还有一个中国传统的花园。与亚洲大酒店一样,它靠近永安大剧院,许多著名演员都曾在这里住过,包括程、、白、马、、谭、和邱。四大名家之一的尚霄云,曾多次入住瀛洲宾馆。1950年还带领长春、长林、常青三个儿子在此居住。那时,常青树还年轻,尚小云邀请住在青岛的著名京剧艺术家陈为他的老师。商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现在瀛洲宾馆被拆了,青岛宾馆部建在原址上。
对面是泰鑫糖果厂,建于1932,生产巧克力等软硬糖果。零售部提供咖啡和蛋糕,有30多个座位,夏天生产和销售各种颜色的冰淇淋。
泰鑫糖果厂旁边是亚当斯大厦。亚当斯是美国商人,曾任美国商会会长。这栋楼也叫德士古大厦,是青岛早期的写字楼,有电梯。解放后改为第一百货商店,正门改为中山路,青岛第一家大型国营百货商店。
今天的曲阜路西段
曲阜路从中山路到河南路口原来是第四公园。1932年,当时的市政府把园区的土地全部卖了,建成青岛金融区,当时叫青岛华尔街。有中国银行、山左银行、上海商业银行、大陆银行、金城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兴业银行等。,而青岛银行业协会也在这里。这些建筑的外墙都是花岗岩,花岗岩是青岛的特产,但只限于当时的市政法规,建筑的楼层都不超过三层,而银行的设计各不相同,各有风格。解放后,私人银行改组为公私合营银行。兴业银行和工商银行的旧址变成了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分行的地址,在原来三层的基础上加了一层。中国银行、山左银行、上海银行、中国旅行社旧址改建为中国银行营业厅。
以前青岛有很多舞厅,曲阜路的花园舞厅是最大的一家,中山路边上有舞厅,曲阜路边上有咖啡厅。以前舞厅实行舞票制。去舞厅的男人先买了舞票,舞者挨着乐队坐成两排。当舞曲响起时,男人们去挑选他们喜欢的舞者,并给他们一张舞蹈票。有些男人会给“等待”舞者两张或更多的入场券。
解放后,舞厅取消,原址用作财贸工人俱乐部。20世纪50年代,咖啡室被改造成了图书馆。舞厅仍然是舞厅,但没有舞女,男人们带自己的舞伴或选择在场的女士,只是在进入俱乐部时买一张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有的俱乐部都被捣毁和批判。1980年代,它被修复为舞厅,属于市南工人俱乐部。现在曲阜路上的土地已经建成了百盛商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