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代称之为“粽子”。相传是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的传统食品。
历史记录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子”二字写成“易”,还有《说文解字新赋》?“米卜”的意思是“隋,芦苇叶裹米。从米,是吱吱的。”“说文?颜:“哎,够了。"当鸟飞行时,它会收拢它的腿和爪子. "定韵?寄韵:“嘿,角是也。”或者包饺子。"
粽子又名“交趾”,最早记载于西晋地方风俗:“仲夏初五,方伯极和。在顺德享受玉米乌龟秤。注:结束也是开始,表示五月初五。四忠是方伯。五月五日的风俗很重,和夏天的至日一样。●(与“鸭”相同),春福鸡在夏季至日期间都可以吃。首先前两个节是一天,然后糯米包上叶子,拌上小米,用纯灰汁煮,第二个节还是不错的。.....裹在糯米里,一个‘糯米’,一个‘角粟’,掩盖了阴阳仍缠绕包裹的形象。”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明确记载,小米用树叶包裹,以尖角或棕榈叶的形状烹制成食品,故称“角粟”或“粽子”。
明清以后,粽子多以糯米包裹,故称粽子而非粟米。
民间传说
南北朝以来,民间就有粽子起源于民间祭奠屈原的说法。
南朝吴郡(467-520)在《续和》中写道:“屈原五月五日死于汨罗,楚人哀悼。每天,大米被储存在竹筒里,并在水中献祭。汉朝军事建设期间,长沙回归欧洲。白天,我突然看到一个自称三闾博士的人,他说,“你应该看看这个牺牲。很亲切。但经常被苦龙留下偷走。如果今天有什么好处,可以在上面放上印楝叶,用彩色的丝绸系上。这两样东西也是龙害怕的。“回他的话。世人用五色丝和楝树叶做粽子,都是汨罗的遗风。”
还有一种说法是,人们怕屈原的尸体被河里的鱼吃掉,就把粽子包起来扔到河里喂鱼。
粽子与屈原相关联的观点因其浪漫主义色彩而广为流传。粽子经常出现在文人的诗词中。
元稹在《夏日十首》中写道:“彩云缕缕,香白玉珠。”
宋代,杨武侠在《齐天乐端午》中写道:“闲几个黄梅雨。又到中午了。玉米包金,菖蒲满玉,风景依旧美。衬衫式艾虎。朱伏更簪卷发,臂缠红雷。浮粉香棉,呼风扇午小窗。”
粽子的有趣故事
最古老的粽子是Xi安的蜂蜜凉粽子,它被收录在汤唯聚源的食谱中。其特点是只用糯米不加馅,煮熟后晾凉,吃的时候用丝线拉成薄片,浇上蜂蜜和黄桂花酱——白糖腌桂花酱。
最大的粽子,大肉粽子,产于广西南宁,每个重约两公斤。里面是肥猪肉和绿豆,香软糯润不腻。
最小的粽子见于上海城隍庙、绿波廊、湖亭。长约一寸,形似枕头,以火腿为馅,小清新;湖亭觉得茶和食物都很棒。
粽子流派
北方的粽子多是简单的白米饭,或者混合红豆、枣、糖。
江南的粽子最有名,最复杂,尤其是馅料,千变万化。与北方粽子的一大区别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是提前泡好酱油,用肉馅蒸熟,清香扑鼻。
中国的粽子是长江以南嘉兴地区最著名的粽子。嘉兴粽子早在清代就享有盛誉。美食书籍记载了嘉兴粽子的种类和做法;
《竹叶水饺》:“取竹叶包在白糯米团子里,煮熟。尖端就像切好的生菱角。”
《艾香粽子》:“糯米淘洗干净,与枣、栗子、绿豆,用艾叶包好,放锅里煮。”
《薄荷味粽子》:“薄荷浸米蒸至软,拌洋糖,裹糯米熟。”
《红豆沙饺子》:“红豆沙、糖、脂肪油,煮在小饺子里。”
《莲子馅饺子》:“剥心,拌洋糖,包小笼包。”
《松仁粽子》:“没有皮包的小粽子”
《火腿饺子》:“把饺子放在火腿块里。如果火腿是金华的,细肥要均匀。还有,肉丁可以包饺子。”
嘉兴粽子中,五芳斋最有名。嘉兴五芳斋的鲜肉饺子,四季供应。他们用筷子分成四块。每一块看起来都像肉,香润,酥嫩,肥糯而不腻。湖州最老的粽子,擅长洗沙和甜粽子。用豆沙和肉丁填充它们并不罕见。难得的是,红豆沙是经过淘洗砂煮去壳,再用糖、熟猪油、玫瑰汁炸至又黑又亮。这种红豆沙好吃,润,细,滑。
著名的粽子
1五芳斋粽子(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著名商标、中华老字号)
2稻香村粽子(创建于1895(清光绪21),中华老字号企业)
好利来粽子(著名品牌,大型糕点连锁企业)
三全粽子(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5思念粽子(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6利口福粽子(著名品牌,广州餐饮企业集团旗下)
7老边粽子(创立于1829,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
8田明顶粽子(1994 Xi安,知名品牌)
9斤天堂粽子(1996天津某知名品牌)
10 Kutokuhayashi粽子(创建于1922,中华老字号企业)
粽子形状
因为地域不同,材质甚至“裹”的形状都有很大差异。比如早期人们用角祭天,所以到了汉晋时期,粽子多被做成角,作为祭祖的产品之一。此外,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尖三角形、正方形、长条形等。
粽子做法
(1)古代
汉代的粽子是“粽叶包米”;到了西晋就变成了“糯米包叶,拌小米”。魏末贾思勰在《齐·姚敏书》中对此有更详细的记载:
《食经》云:“粟黍法:先取米,染后放。数两升大米,一桶小米,一排大米,一排小米,用绳子包好绑好。绳子各不相同。必须用水壶煮,十石米就能煮。”
《食时报》上说:“●:用米粉、丝、水、蜂蜜混合,如浓汤、糕面。手持,使它超过一英尺长和两英寸宽。四碎,满地枣栗肉,裹油竹,烂蒸。第二杯我开不了,但我把两头都弄断了,把包袱解开了。”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
“华,俗为粽子。古人用芦苇叶裹小米煮之,角尖如棕叶心之形,故称糯米。糯米在现代被广泛使用,但它被认为是5月5日的一个节日。或者作为对屈原的祭品,投河喂龙。”
可见,在明代,糯米已经成为粽子的主要原料。
(2)现代性
目前,传统的方法是浸泡粽子的叶子(芦苇叶或竹叶等。)先把糯米泡在水里,取肉、豆瓣酱、枣仁等。作为馅料,包成三角形、方形、枕形,蒸熟即可。具体做法,详述如下:
1,肉棕色
a、5斤香糯米,将糯米浸泡在温水中(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热,水温摸起来有点烫但可以接受)2、3个小时(期间挠1到2次,让米泡得更好),用小簸箕或过滤篮将水沥干。
b、2斤去皮绿豆,用同样的温水浸泡同样的时间,沥干。
c、半肥瘦肉2斤(用瘦肉煮的粽子不够滑香),将肉切成宽2cm、厚1cm、长10-15cm的条状,再加入少许盐、味精(鸡精)、料酒、姜片、1汤匙酱油。
d、将粽子叶放入水中煮10分钟,然后取出冷水将剪刀两端多余的洗净沥干。
e、剪若干棉线,每根约20cm长。在你的腿(膝盖)上放一条毛巾,以防淋湿。
f、取两片(两面反面)粽子叶,一端一尾反方向重叠(不完整),放入一小碗(125g)大米中,用食指在大米中间轻轻画一个字,放入1,2勺绿豆,然后放入肉条,在肉条上放同样的绿豆,再盖上123g大米。
g、右手先将粽子叶的外端向内向后折,包好一端,同样完成另一端。将粽子从一端绑到另一端之前,先在中间绑一次,以防变形。绳子不能太紧(煮)也不能太松(淹),轻拉不动即可。
h、绑好后一个个放入锅中,然后在粽子上浇冷水约1cm,点火...水烧开15分钟后,把上下粽子在锅里的位置换一下,再用文火煮1小时。
2.红枣和粽子
不难发现如何用蜜枣包饺子。最大的区别:大枣用温水浸泡,去籽切成豆粒,然后和干糯米混合。至于调味,喜欢甜的可以放点糖。
3、绿豆鸭蛋饺子
糯米750克,绿豆750克,花生25克,熟咸鸭蛋黄5个。将蛋黄切碎,与糯米、绿豆、花生拌匀,制成馅料。将泡好的粽子壳叶折成桶形,填入适量馅料,放入锅中,用冷水浸泡。煮1小时后,用文火煮1小时。
4、陈皮牛肉饺子
泡糯米和绿豆各1000克,牛肉和陈皮各100克,猪肉末50克,葱花,姜末和盐。用猪油炒出葱花,依次放入牛肉、陈皮、肉末,翻炒半分钟,然后淋上香油作为馅料。包的时候先把拌好的糯米和绿豆放进去,把馅放在中间,然后按照上面的方法煮。
5.百果粽子
糯米750克,青梅25克,菠萝肉、冬瓜条25克,西瓜仁、核桃仁、葡萄干、红绫15克,白糖300克。先将青梅、菠萝肉、冬瓜条用白糖煮开,沥干水分,再用白糖腌制24小时,就是馅料。包成方底的饺子,煮50分钟,离火焖4分钟。
6.咸鸡肉饺子
材料:糯米600克、鸡肉800克、土豆400克、虾米80克、蒜1汤匙、酱油半汤匙、葱、盐、鸡精、生粉少许、粽子叶适量、粽子绳适量。
练习:
(1)将鸡肉、土豆、洋葱切碎,加入盐、蒜、鸡精、生粉拌匀。
(2)糯米洗净,浸泡半小时。烧热炒锅,放入葱姜蒜爆香,加入糯米和酱油,炒匀。
(3)将2片粽子折成漏形,放入1汤匙炒好的糯米,放入1方法中均匀裹好的馅料,再放上1汤匙糯米。
(4)用粽子绳把粽子绑好,放在高压锅里煮30分钟,趁热吃。如果是普通锅,一定要煮2个小时左右。
7、正宗金包馅蒸饺
材料:
(1)糯米500g,干香菇1,莲子4个,虾皮10g,绿豆仁50g,栗子2个,干荷叶1,干竹叶6片,干碱草2根。
(2)咸蛋黄1,胡椒粉少许,芋头30g,排骨100g,肥肉;五香粉、葱油、味精。
练习:
(1)将材料1中的材料在水中浸泡至发起,其中尖糯米浸泡至少2个半小时,再用胡椒粉、葱油、味精、盐腌制。把芋头切好,煎一下。放在一边。
(2)肥肉切块,用五香粉腌制30分钟左右。排骨剁碎用黑醋、酱油、盐、味精、面粉腌制备用。
(3)将荷叶成对撕开,粗糙的一面朝下,铺上3片竹叶,放一半糯米。然后加入香菇、莲子、虾皮、栗子、咸蛋黄、肥肉、排骨、芋头、绿豆仁。放另一半糯米,盖上另外三片竹叶。
(4)将荷叶左右对折并抓住,然后来回对折并抓住将其裹成四边形,用碱草裹紧。5.上桌前,将饺子在水中煮四个小时。
需要注意的事项
吃粽子的时候可以喝点茶或者糖水帮助消化。最好和一些蔬菜水果一起吃,更有营养。另外,有慢性胃肠疾病的人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