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文化
普洱茶得名于普洱县,它的集散地和原产地。到了唐代,普洱被命名为布利,隶属于银盛节(今思茅、西双版纳)。银盛茶是普洱茶的前身,元代称为普洱茶。它在明朝万历年间才被命名为普洱茶,鼎盛时期是在清朝。据《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属六大茶山……一周八百里,十余万人进山到思茅、西双版纳为主要原料产地,普洱、思茅成为加工集散地。明代以普洱为中心辐射出六条茶马古道,普洱茶远销中国、西藏、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运往香港、澳门、东南亚乃至欧洲。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后,法、英相继在思茅设关,加大了普洱茶的出口,普洱茶马古道兴盛起来。今天有思茅卡房高九茶马古道,宽1.5米,断续数公里:有思茅三冲村外的茶马古道和那科里的茶马古道,断续30公里;普洱茶安塘茶马古道遗迹12.5公里,石头上的马蹄印记录着当年茶叶商队的历史。
普洱茶起源于云南。但普洱茶以储存变废为宝的形式饮用,是广东省的传统。尤其是在香港,老普洱茶不仅作为香港人的日常饮品,还大量出口东南亚、欧美等地。所以香港可以说是老普洱茶的推广地。在过去的几年中,报纸和媒体不断报道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如减肥、抗癌、降血脂、排泄尿酸、降低胆固醇等。,而且也被医学研究证明了。
普洱茶的加工与分类
普洱茶的加工:
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制作工艺。
1.传统普洱茶制作工艺:杀青(晒青、炒制)、揉条(手揉球)、晒青。
2.现代普洱茶制作工艺(人工陈化):杀青(炒锅、揉捻)、揉捻(机加工)、烘干(烘干)、加湿、堆发酵(洒水、茶菌)、干燥。
普洱茶的形成过程;
采摘茶叶、杀青、揉捻、晾晒、堆放、晾晒、筛选分级、压实。
普洱茶的冲泡与饮用
1,普洱茶要用大肚壶冲泡,因为普洱茶浓度高,大肚壶可以避免茶汤太浓。建议材料应该是陶罐和茶壶。
2.普洱茶冲泡量:冲泡普洱茶时,茶叶量约占壶身的20%。茶砖、茶饼分开后,在空气中暴晒2周,之后口感更佳。
3.冲泡普洱茶:普洱茶先冲热水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因为好的陈年普洱茶至少要存放十年,可能会含有一些灰尘。第一次泡茶的热水,不仅能唤醒茶的味道,还能一起洗去茶叶中的杂质。第一次冲泡速度要快,只要茶叶能洗干净就行,不一定要泡出它的味道;第二遍之后,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决定遮荫的选择。普洱茶即使凉了也是香味十足,夏天可以凉茶,冰镇后也可以喝。
4.喝普洱茶,一定要趁热闻香味。举杯前,能感受到老味的清香如泉水般从鼻端涌出,其淡雅爽口之感不在兰花菊花之下。
5.普洱茶需要用心去品,才能得其真韵。虽然茶汤入口略苦,但当茶汤在你的喉咙间停留一会儿,你就能感觉到茶汤透过牙齿,渗入牙龈,由舌根产生,送回舌头。此时芳香四溢,花蜜“生津”,沁人心脾,津液长溢。这是品茶。
西湖龙井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而得名。它以色、香、甜、美“四绝”闻名于世。
西湖龙井茶产于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以石峰和龙井所产的茶叶品质最佳。这里群峰起伏,溪水潺潺,树木葱郁,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雨量均匀,尤其是春茶期间,常常是满山细雨蒙蒙,创造了茶树生长发育特别需要的“天时地利”。
西湖龙井茶的采摘和加工技巧颇有讲究。每年春天,茶农按等级分四次采摘绿叶,清明前三天采摘的称为“明日茶”。这种茶也被称为“莲心茶”,因为它的嫩芽就像莲心一样。一斤干茶有三万六千个嫩芽,是西湖龙井茶中的珍品。清明节后,在谷雨前采摘的茶叶称为“雨前茶”。此时茶柄上长出一片小叶,形似旗帜,茶芽略长,形似枪,故又称“旗枪”。在“长夏”之时采摘的,叫“阙舌”。另一个月采摘的茶叶叫“梗片”。西湖龙井茶的加工炒制,由于原料等级不同,加工工艺也不尽相同,产品各有特色。超级西湖龙井茶都是手工炒的。鲜芽在80度的温度下加工,要求保持茶叶的色、香、美。炒茶每次每锅只能炒两两。一个炒茶高手,一天只能炒两斤多干茶。
西湖龙井茶的特点是:外形扁直,大小长短均匀,像一片片兰花花瓣,色泽鲜艳明亮,香气高贵清新,滋味甘甜,有新鲜橄榄的余味。玻璃杯冲泡,茶叶嫩匀,一旗一枪交错,茶汤清亮美观。
历史上西湖龙井有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牌,现在统称为西湖龙井茶。西湖龙井茶有30多个品牌,其中“贡”牌的声誉、信誉和质量最好。中南海每年收购1000斤,龚牌也是龙井茶中唯一被农业部评定的知名品牌。
为保护西湖龙井,国家质检总局于2001年实施原产地保护政策,杭州市政府根据西湖龙井的实际生产范围,划定了168平方公里的保护区。这一带以外的东西,只能叫“钱塘龙井”和“越州龙井”。所有正宗的西湖龙井都贴有原产地保护和防伪标签。
1.主要产地来源及名称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要产地。它有很长的种茶历史,在唐朝就有了。安溪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山峦重叠,树木众多,终年云雾缭绕,山清水秀,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而且通过历代茶人的努力,选育出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全国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包括铁观音、黄丹、本山、中华绒螯蟹、乌龙、梅展等,在国内都很有名,所以安溪被誉为“茶树良种宝库”。在茶树的许多优良品种中,铁观音是最好最有名的一种。
铁观音,一个优良的茶叶品种,潜力不大,枝条舒展,叶色深绿,叶质柔软丰满,芽饱满。铁观音的芽叶制成的乌龙茶也叫铁观音。所以“铁观音”不仅是茶叶品种的名称,也是茶叶的名称。
铁观音原产于安溪县西平乡,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安溪铁观音品种的起源,有两个历史传说。一个是西平的茶农印伟做了一个梦,梦见观音菩萨给了他一棵茶树,挖好种上了。另一方面,安溪瑶阳有个叫王世让的人,从一棵茶树上摘下叶子给皇帝泡茶,皇帝把它命名为铁观音。
第二,加工技术
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湛。一年四季收获,春茶为谷雨至长夏(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0-45%;夏季至日至暑(6月中下旬至7月初)为夏茶,产量占15-20%;立秋是夏茶(8月上旬至8月下旬),产量占25-30%。秋茶是秋分到寒露(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产量占25-30%。有的地方因为气温高,一季就能出冬茶。冬茶颜色偏绿,滋味更青,产量不多。茶叶品质以秋茶最好,春茶次之。秋茶香气极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稀。夏、夏茶质量低劣。采摘鲜叶的标准必须是在嫩叶形成芽后,顶部叶刚发育成小或中开面时采摘二至三片。采收时要做到“五无”,即不断叶、不折叶、不断叶尖、不单片、不鱼叶、不老梗。不同生长区域的茶树鲜叶要分开,特别是早青、午青、晚青要严格分开制作,午青品质最好。
铁观音茶的采摘技术很特别。不是采摘很嫩的芽叶,而是从成熟的新梢上采摘2-3片叶,俗称“露脸采摘”,是指在所有的叶子都已展开并形成芽时采摘。采集的鲜叶新鲜完整,然后经过冷却、干燥、摇匀(变绿),直到释放出天然的花香。香味浓时,将它们炒、绞、包(用棉布卷),使茶叶卷成颗粒,再用文火焙制。做好生茶后,经过筛选、风选、采摘、匀堆、包装,制成商品茶。
凉绿、晒绿、凉绿:鲜叶按标准采收,凉透后晒干。宜在下午4点阳光柔和的时候晒太阳,叶子要摊薄失去原有光泽,叶子变黑,手工成型的叶子柔软。顶生叶下垂,重量损失约6-9%。然后把它搬进房间冷却,然后做。
造青:摇青和摊青交替进行,统称为青。制青的高科技和灵活性是决定生茶品质的关键。摇动叶片导致叶片边缘被摩擦,叶片边缘细胞受损,进而扩散。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随着叶片水分的逐渐流失,叶片中的多酚类物质被酶缓慢氧化并引起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乌龙茶的独特品质。铁观音的鲜叶比较厚,需要再次摇青,延长做青时间。摇它们3-5次,每次摇的转数从少到多。摇动后,摊放时间由短到长,摊放叶片厚度由薄到厚。第二次和第三次摇青一定要做到青味浓郁,鲜叶僵硬,俗称“还阳”,茎叶中的水分重新分配平衡。第四、五次摇青,视绿叶色、香味变化程度而定。绿色适中的叶,叶缘朱红,叶中部黄绿色(半熟香蕉皮色),叶表面凸起,叶缘向后卷,从叶背呈勺形,散发兰花香味,叶缘微有光泽,叶缘充满鲜红色,茎表皮有皱纹。
炒青:及时炒青。随着绿朱莉娅气味的消失,应该在香气第一次出现时就做。
揉捻烘焙:铁观音的揉捻是反复多次的。先揉3-4分钟左右,解块后第一次烘烤。烤至五六成干,不粘手时再烤,趁热包好,揉、压、擦、挠、缩,然后在50-60℃的温度下慢慢烘烤,使成品香味浓郁,口感醇厚,外观有光泽,茶条表面有一层白霜。
风选:将慢焙的茶叶最后风选,去除梗和杂质,得到成品。
铁观音是最好的乌龙茶。其品质特点是:茶条卷曲、肥圆、厚重均匀,色泽沙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身、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郁如琥珀,有自然浓郁的兰花香味,口感醇厚甘甜,回甘历史悠久,俗称“韵”。铁观音茶香气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更香”。
五种酿造方法
明代许次纾在《茶书》中说:“茶以水养,存于器中,汤化为火。四者相连,缺一不可。”茶、水、器、火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好呼应了我们讲的如何做出好茶。
泡茶似乎很容易。把茶放在壶里,倒入热水,等一会儿,再倒掉,就完成泡茶了!从表面上看,铁观音茶就像上面的分解动作一样,可以得到很好的茶汤!但是,做好茶的第一步是看茶,认识茶,研究茶的特性!除了以上的文字记载,在实际泡茶的过程中,以及面对不同的茶叶和茶具时,更要仔细分辨,才能得到好的茶汤口感。
信阳毛尖茶,产于河南省大别山区信阳县,因其紧直的前襟和外露的茸毛而得名。
信阳毛尖茶的工艺特点:每年谷雨前(阳历4月中下旬)开始采茶。一般20-25批采摘芽,每2-3天巡查一次。采摘一芽一叶的绿色芽叶,制成特级和一级毛尖;制作一芽二叶三叶的二级和三级毛尖。芽叶采摘,分类验收,分类摊放,当天分别处理。青锅高温杀青,熟锅炒制,手抓甩条成型,初烘,摊放,复烘,分拣,复烘,使干茶达到5-6%含水量,即密封包装,避光低温贮藏。
信阳毛尖茶的品质特点是:细、圆、亮、直、白,色泽翠绿,洗后香气高而持久,滋味浓而醇,甘甜爽口,汤色明亮清澈。
信阳毛尖茶是河南省著名的特产之一。一直以“细、圆、亮、直、白、香、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享誉海内外。信阳毛尖茶是清代中国名茶之一。荣获1915巴拿马世博会金奖,1958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85中国质量奖银奖,1990“龙潭”毛尖茶代表信阳毛尖茶品牌参加国家评比,获得综合绿茶。1982、1986被评为部级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91获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9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历史上,信阳毛尖茶主要产于信阳市、信阳县、罗山县(部分乡镇)。已经核实了。信阳毛尖茶的独特风格形成于20世纪初,当时清朝的集义县人蔡竹仙主张削山种茶,随后出现了元稹(雷震山)、广益、沈雨、鸿基(车云)、侯波、森森(万寿)、龙潭、广生等八家茶庄,开发茶园面积达400多亩,逐步完善了毛尖茶的炒制技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茶叶生产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阳毛尖茶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全市有茶园80万亩,矿区70万亩,总产值8亿多元,社会总收入654.38+0.2亿多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地区。
信阳毛尖茶的著名产地有五云(车云、吉云、吴韵、田芸、李安运)、谭亮(黑龙潭、白龙潭)、宜山(雷震山)、翟逸(何家寨)、伊势(灵山寺)。这些地方海拔都在500-800米以上,有高山,有青山,有溪流,有云雾。乾隆时有个叫程标的八公,常游车云,留下一句诗:“云去青山青天,云来青山白云独在山中,常伴山中游人。”黑白水池的景色更加美丽迷人。清代张勇在一首诗中写道:“悬崖之下,凌空飞瀑来。溅花飞雪,石响雷鸣。直惊银河泻,遥疑玉开。我懂龙戏,打了水回不去了。”这片雾蒙蒙的土地,像烟和水一样,滋润着肥美嫩滑的茶芽,为制作独具特色的信阳毛尖茶提供了天然资源。
上等优质的原料是炒名茶的基础。信阳茶区是高纬度茶区,四季分明。茶园比南方开采晚,关闭早。每到冬天,冰雪封山,覆盖大地,万物失去生机。只有茶树傲然挺立在寒冷中,翠绿的枝叶,山茶花怒放,香气溢人,似乎在向大自然宣告我是坚强的。为了给这个壮汉注入更多的活力,人们每年都及时封根培土,多施有机肥。借助这种特殊的力量和休养生息的机会,茶树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来年的生长需要。再加上深山区的阳光来得晚去得早,所以这里的茶叶内容丰富,尤其是氨基酸、儿茶素、咖啡、芳香物质、水浸出物等的含量。,比南方茶区的好,但不如南方茶区的好。这里采茶的季节有三个:谷雨前后的春茶,天幕前后的夏茶,立秋前后的秋茶。谷雨前后,只收藏了几件“茅山尖”,“雨前茅山尖”被视为珍宝。到了采茶的季节,满山遍野的采茶姑娘们穿着红绿相间的衣服,像仙女下凡,像玉蝴蝶一样翩翩起舞,用她们纤细娇嫩的双手采摘一片又一片娇嫩的叶子。你怎么会认为1斤超级信阳毛尖茶需要65438+万芽以上?这里凝聚了多少采茶姑娘的心血。“谁知道杯子里的茶是硬的?”可以想象信阳毛尖茶有这么严格的采摘标准。特级毛尖的一芽一叶比例在85%以上;一级毛尖以一芽一叶为主,正常芽叶占80%以上;二、三级毛尖以一芽二叶为主,正常芽叶约占70%;四、五级毛尖以一芽三叶对生叶为主,正常芽叶占35%以上;要求不要摘花梗或鱼叶。80年代后期,新开发的特珍茶采摘更加重视,只采芽。信阳毛尖茶也很注重装鲜叶的容器。它采用透气光滑的竹篮,不挤不压。还要求及时送回室内阴凉处晾晒2-4小时,并在新鲜时分批分级油炸,当天炒出鲜叶。
信阳毛尖茶品质好,炒着吃。信阳毛尖茶的炒制工艺很独特。油炸过程分为“生锅”、“熟锅”、“烘烤”三个步骤,采用双锅变温法进行。“青锅”温度140-160℃,“熟锅”温度80-90℃,“烤”温度60-90℃。随着壶温的变化,茶叶的含水量在下降,品质逐渐变好。“绿锅”是两个大小相同的光滑铁锅,以35℃-40℃的倾斜形状并排安装。“生壶”用细软的竹子做成圆形的茶柄,在壶中有节奏地反复摇动。鲜叶用棉花覆盖后,开始第一次揉搓,结合摇晃。反复4分钟左右,就成了圆条状,干到四五成的时候(含水量55%左右),就转移到“熟锅”里定型;“熟壶”开始时,会继续用茶柄轻轻揉捏茶叶,茶叶会散开。当茶叶稍紧时,就会被“冲”,当茶叶的细度初步固定后,就会进入“梳理”,这是决定茶叶顺直的关键。“分条”手势自由,动作灵巧。关键是抓条扔。抓条时,手掌向下,大拇指和外四指呈八字形,使茶叶从小指部分带入手中,然后沿壶边带到壶边,用大拇指捏紧,距壶中心13-17 cm。在腕力的帮助下,茶叶可以从虎口中快速有力地敏捷出来。"李"以七八成干时出锅,"烤";信阳羊毛经过初烘、摊毛、复热三道工序,可获得优质羊毛。信阳细羊毛含水量不超过6%。
信阳毛尖茶初制后,人工拣出粗老茶叶、黄片、茶梗、碎末。采摘下来的绿松石茶叫“茴香青”,春茶茴香青也叫“梅片”。“茴青”是五级茶,挑出来的黄色片和碎片都归入特级茶。采摘下来的茶叶就是市面上卖的“精制毛尖”。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1994年1月,原信阳行署决定将同一纬度、同一工艺、同一品质、同一地区生产的毛尖茶称为信阳毛尖茶。这是一个科学而明智的举措,起到了“物尽其用、地尽其用、人尽其用”的作用,从而将信阳毛尖茶产区扩大到9个县(区),形成了全国第一个名优茶生产基地。
2003年2月19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正式核准信阳毛尖茶注册商标,信阳市茶叶协会受信阳市政府委托成为信阳毛尖茶注册人。证明商标是公益性商标,可以授权有资质的单位使用。证明商标规定,信阳毛尖茶证明商标的申请范围,必须是东部固始县泉河流域、西部桐柏山与大别山交界处、北部淮河流域、南部大别山以北信阳市行政区域内符合信阳毛尖茶品质特征和加工工艺的茶叶。
乌龙茶,又名绿茶、半发酵茶,因这种茶的创始人而得名。关于乌龙茶的出现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清朝雍正年间,福建省安溪县西平乡南岩村有一位茶农,也是一位狩猎能手。他的名字叫苏龙,因为他又黑又壮,村民们都叫他“乌龙”。有一年春天,乌龙腰间挂着一个茶篮,拿着猎枪上山采茶。中午时分,一只山水鹿突然从旁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受伤的山水鹿拼命向山上逃去,乌龙紧随其后,终于抓住了猎物。山水鹿被抬回家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乌龙和他的家人忙于宰杀和品尝野味,完全忘记了泡茶。第二天早上全家人想起来的时候,没想到放了一夜的鲜叶,已经镶上了红边,散发出阵阵清香。做出来的茶叶特别香,没有以往的苦味。于是,经过反复试验和深思熟虑,经过萎凋、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最终制成了品质优良的茶新产品——乌龙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树一帜的茶类。乌龙茶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作方法,品质介于两者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郁风味,又有绿茶的清香。冲泡这种茶时,会发现叶底边缘因发酵而呈红褐色,而部分仍保持其天然的淡绿色,形成奇特的“绿叶底红边”和诱人的兰花香。乌龙茶的特点是回味悠长,耐冲泡,有溶脂助消化的功效,被誉为健美减肥的佳品。
乌龙茶的稀有品种有: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武夷山。武夷岩茶外形肥美均匀,紧实卷曲,色泽光滑,叶呈蛙形。颜色为绿色、沙绿色和密黄色,叶片底部和边缘有朱红色或红色斑点,中心为淡绿色。喝这种茶,香气浓郁,叶底醇厚,清新甘甜,有一种特别的“岩韵”。
[凤凰单丛茶]产于广东。茶的形状是强烈的和卷曲的,叶子是淡黄色带绿色的。汤的黄艳颜色是绿色的,而且香气悠长。反复冲泡后,余香萦绕,甜度特别好。
【台湾省乌龙茶】条索卷曲,铜褐色,茶汤橙红,滋味纯正,果香浓郁。冲泡后,叶底红,腹部绿,其中以南投县的“冻顶”乌龙茶最为珍贵。
【铁观音茶】产于闽南安溪。“铁观音”不仅是茶叶的名称,也是茶叶品种的名称。这种茶的形状紧实,有的像鳞钩,有的像清头。由于咖啡因随水蒸发,表面形成一层白霜,称为“沙绿结霜”。此茶冲泡后,气味奇特,热水啜之,清香四溢,喉底甘甜,堪称七泡更香。乌龙茶乌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