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和粉彩的区别

粉彩文献有多种不同的记载,以下为摘抄:《陶雅》云:“康窑富青绿,故太阳难画,雍正轻美,故有粉,无粉者,亦无其他之质。”《六宅饮瓷》日:“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说色彩很浓,釉面衬托其上,略凸起;软色又称粉彩,是指颜色深沉均匀,硬色豪华深沉,粉彩华丽洒脱。”以上两种情况,不难看出康熙五彩的红绿色彩很浓,所以日本人的硬色,雍正粉彩是粉而匀,淡而美,日本人的柔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瓷器》一书使五彩和粉彩的区别更加清晰。文日:“古彩与粉彩合称五彩。古色是我国的传统装饰,在技法上以单线绘制,但色彩丰富而不刺目,颜料的使用也是就地取材。若以皂矾(陈为佳)为明矾,则在明矾中加入少许铅粉使其呈黄色,在铜花中加入铅粉石粉使其呈绿色,在绿色料中加入铅粉石粉使其呈紫色。祖母绿的颜色是杨翠,其次是崔光,范宏是主要颜色。粉彩以无骨画为基础,其原料除模仿古代色彩外,还创造出胭脂红、羌水红等几种色彩,均以赤金、水晶材料制成,其色如海洋绿、海洋黄、海洋白、祖母绿等,均以硝粉、石粉、硼砂制成。”上面说的区别是:一是技法,五彩画是单线平画,粉彩画是无骨画;第二是颜料的使用。粉彩除了模仿古代色彩,还创造了胭脂红、羌红、海洋绿、海洋白等几种颜料。从我馆清康熙五彩花鸟草碗与雍正粉彩笔筒的对比来看,我认为康熙五彩碗画面紧凑得体,花鸟草绘生动自然,比鲜艳多彩的更为优美动人。但与雍正粉彩笔筒相比,五彩碗色彩单调,红是红,绿是绿,层次感少。雍正粉彩笔筒画面柔和淡雅,因为粉彩材质混合铅粉和玻璃白,花纹凸起,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明显优于多色。这也是粉彩经久不衰的原因。广材也起源于景德镇,很多陶瓷书籍都谈到了广材,但寥寥数语,只有后来的《竹园陶论》比较详细。文日说:“清朝中叶,船只和生意很多,欧洲的中华瓷器是中国商人喜欢的。他们在景德镇烧制白瓷,运到袁玉娥,并雇佣工匠模仿西方绘画方法进行绘画。封面购自景德镇,画也是广东河南厂加的。”他还说:“今天,在广东中部出售的饶瓷器在袁玉娥仍然是彩色的。由于杂用外来色彩,饶瓷在色彩上也略有不同。偶尔画笔极其精美,色彩炫丽,与干粉彩相似。”《竹园陶论》把广材的特色说得很清楚,因为乾隆年间,景德镇曾仿烧广材产品,可以说:“雅全观”胜于广材。广材的早期主人是景德镇人。他将彩色、粉彩、珐琅等传统技法和材料吸收到广材,两者之间的互动是一定的。然而,区别是明显的。据已故唯一一位三代为厂工匠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赵先生说:“广材的色彩特色,除了部分原料来自景德镇外,大部分是在广州制作或改装的。”颜料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水蓝,当地称之为崔光,是一种鲜艳的蓝绿色,像蓝色和白色;第二种是西红,类似江西景德镇的胭脂红。据说粤西红是用水切的,江西是用油切的,所以粤西红细而匀,江西粉彩胭脂红粗一些。第三,干红,像范宏但比范宏更淡更新鲜;四是大绿,比江西的大绿略绿,有的黄亮;五、麻色,类似于黄麻肤色,略浓而明亮,是画西方题材的常用色。这种颜色在广材很常用,在江西景德镇的五彩和粉彩绘画中很少使用。比如“广材外国风景盘”就用了这种颜色;第六,广材喜欢用金灿灿、闪闪发光的颜色,而较少使用五彩和粉彩。如图《同治广材图双鹤耳瓶》就是这样的作品;第七,茄色,由西洋红和水蓝制成,呈紫色,但没有江西茄紫丰富。在装饰设计上,除了吸收五彩、粉彩等艺术精华外,为了满足外销的需要,兼顾外商的要求,模仿西方的艺术形式,如强烈的装饰花纹、多金的色彩、强烈的色彩对比、鲜红、大绿等。,并且还给出一些外商定制的国外商标和纪念装饰样品,比如图中的“广材等离子扁瓶”,完全是按照外商的要求定制的,工匠和手艺人根据器皿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布局和装饰,更多的人喜欢用地开光(广材厂称为“斗方”)。图案一般有棱有光有地,然后把主题内容放在中央,主次分明,相互衬托,这是广材瓷在设计上的又一特点。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五彩的画法逐渐采用了工笔的画法。五彩和粉彩是不同的,除了颜色和装饰图案。五彩、粉彩多为传统装饰,是为了迎合当时统治阶级或国内文人的口味而设计的。外销瓷品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