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涛镇的经济发展

该镇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总量不断增强。2004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2.55亿元,同比增长21.49%。人均生产总值10625元,同比增长14.7%;工业总产值9.07亿元,同比增长23.13%;销售收入8.28亿元,同比增长25.67%;税收留存利润7586万元,同比增长20.08%;财政总收入2883万元,同比增长49.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08万元,同比增长49%;技术改造投资6543.8+0.87亿元,同比增长20.4654.38+0%;实际使用外资654.38美元+0.05万美元,同比增长37.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28万元,同比增长14.2%。

2008年,全镇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全镇实现生产总值6.29亿元,增长5.6%;财政总收入6565438+6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97万元,分别增长26.2%和3%。工业产值达到6543.8+0.784亿元,增长24%;工业销售额达到6543.8+0.705亿元,增长22.2%;常规销售额6543.8+0.254亿元,增长48.8%;自营出口3439.48万美元,增长32%;合同外资340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654.38+0.53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8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311元,实际增长7.9%。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各类企业269家,其中年销售额超亿元企业3家,年销售额超500万元企业33家。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镇现有工业企业152家,基本形成了以建材、纺织服装、五金机械、酿造化工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格局。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15家,其中有出口实绩的企业10家,出口产品30余种,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镇一期产业集聚区占地395亩,总投资1.5亿元的19个项目已全部投产运营。产业集聚区二期提供土地100亩,3个签约项目正在建设中。总投资7600万元、建筑面积65438+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广宇集团总投资5亿元的两个重点项目正在实质性开工。品牌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发省级新产品2个,申报市级著名商标3个,1商标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

2008年有效投资2.8亿元。二期工业园区五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6亿元,占总投资的10%以上。2008年“闫涛玻璃”产值超过5亿元。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签约的8个项目中,新兴产业项目7个,占全镇工业总投资的47%。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省级新产品2项,省级著名商标1项,市级著名商标2项,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开发10项,市级科技型企业10家。“闫涛玻璃”投资4000万元的余热发电和变频发电项目。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两个农业基地得到巩固和扩大;该镇土地流转11185.02亩,新增流转2868.95亩,土地规模经营率达到66.27%。毛杨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成功引进宏达蔬菜公司,签订土地承包合同1255.9亩。全村土地流转率达到92.3%,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新增商业和第三产业93个,增加值6543.8+89亿元,增长654.38+05.8%。东方汽车城一期建成开业,引进20多个汽车品牌,3家专业维修中心。半年营业额突破5000万。东方商贸城开发业主签约和土地拍卖正在积极推进中。集镇上以汽车配件、建材批发、餐饮服务为主的商业街日渐红火。“三农”工作稳步向好。农业总产值达7592万元,农业增加值382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824万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2152亩,增长25.6%;粮食产量达到11057吨,增长23.4%。全镇建成了投资73.45万元、面积615亩的标准化无公害对虾基地和总面积1560亩的标准化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两个特色基地,分别通过了县级和省级验收。农业龙头企业老渔翁水产有限公司二期建设11冷库,总库存7000吨。在安徽省扩建1.6万亩水产品基地,投资500万元建设水产品加工线。老渔翁牌桂鱼、白塔洋牌虾分别被评为农业部省级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闫涛水产交易市场被评为省级二星级文明标准化市场,年交易额8000万元。农村两大保障建立实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涉及4个村,保障475人,一次性从农业转为非农业的62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实施,参合率为78.02%。新建1个市级绿色生态村、2个县级绿色生态村、2个县级水利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