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街道经济建设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良渚街道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经济总量突破70亿,其中工业总产值63.4亿元。工业经济围绕良渚、安溪、勾庄工业园区建设,扶持重点企业,其中500万元以上企业138家,亿元以上企业9家。以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保障粮食生产和增加人民收入为重点,以科技兴农为目标,农业形成了“农产品加工、特色水产养殖、花卉种植”等优势产业,完成了国家土地整理改造项目,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坚持“适度开发,实现真正保护”的基本思路,妥善处理良渚文化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大力发展以仓储、物流、商贸、房地产、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包括中国良渚文化村、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金恒德汽车广场、浙产集团、杭州港松木集装箱码头作业区、浙江亿丰建材装饰广场、商务街区等省市区。

作为良渚组团核心之一的杭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主三辅六组团”城市总体规划,赋予了“北秀”的内涵。近年来,良渚街道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目标,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品牌建设不断加强。2009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3.5亿元,农产品加工值7654.38+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4%和65.438+0.7%。村级集体可分配收入3639万元,增长18%。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2009年,我镇完成浙江恒乐粮食有限公司等4个区级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总投资64654.38+万元。杭州良家米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命名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在农业品牌建设方面,杭州玉竹园艺有限公司“玉竹”蜜梨通过有机认证,春意联合蔬菜专业合作社等4家单位通过无公害原产地产品认证。以生产新鲜蔬菜为主的“春意”、“香农”等两个商标已通过注册认证。农业基础设施方面,投资1.9万元,完成岗南村西、石桥村陈虎圩、春意专业合作社基地三个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完成石桥村白马塘、大陆村范立新两个市级粮食功能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2009年新流转面积12783亩,累计达到23025亩。近年来,良渚街道不断探索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发展都市工业,工业经济成功转型升级。到2009年,共有工业企业100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5家。全年工业总产值96.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74.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8.12%和11.63%。出口创汇19100万元,技改投资5.4亿元,为区下达计划的117.43%;工业利润6.57亿元,占上年同期的153.73%,工业增加值430100万元,占上年同期的126.95%,占计划的165.44%。全年完成区外内资21584万元,占区下达计划的196.22%。市外内资2491.5万元,为区下达计划的28.9938+0%。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全年专利申请量120余件,专利授权量80余件。该镇的专利数量已超过500项。省级名牌产品3个,市级名牌产品8个,区级名牌产品8个。为改善工业园区的基础环境,2009年,我镇解决了管线升级的瓶颈,完成了沟云路拓宽工程。完成良渚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块道路管网埋设和基础层浇筑。

强化企业属地管理,通过主动走访、加强协调,2009年将亿博高科、人民复合包装等7家企业纳入我镇管理。

在持续推动优质企业成长方面,通过政策扶持和真诚服务,2009年我镇优质企业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提升。同时,积极推进银企合作,有效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华光焊料、兴源过滤器、胜利锅炉等一批骨干企业成为行业龙头。“看着就知道”品牌荣获杭州市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也是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五千年的良渚文化为良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天然优势。在打造“杭州模式”,把杭州建设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大背景下,近年来,良渚镇特别注重挖掘自身潜力,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各项成绩逐渐凸显。

大力传承良渚文化,建设“创意良渚”基地。基地依托良渚文化遗址和良渚文化的深厚内涵及自然环境优势,致力于发展文化休闲旅游、文化会展产业和时尚消费产业。基地总面积约17.59平方公里,是杭州十大创意产业基地之一。“2009良渚大遗址保护论坛”在这里成功举办。

强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导向,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青鸟边缘创意街区一期正式对外开放。大禹影视、杨军艺术沙龙等。入驻创意良渚基地。玉文化市场建设启动。开源图形已经成为国家行业的领导者。千年船家文化创意港项目正在积极筹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