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的标志是怎么来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如何更好地利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来加强环境管理,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消费者都以自己对商品的选择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并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起着调节作用。每个企业的决策者也根据人们对环境的要求,研究如何迎合人们的环境消费心理,如何克服新的非贸易关税壁垒。为了促进企业从强制治理向自主治理的转变和国际贸易交流的需要,中国在1992年环发大会后开始。1993年8月,中国正式确定环境标志图形,由青山、绿水、太阳和十个圆环组成。它的中心结构代表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十个外环紧密相连,表示公众参与,保护环境;同时,十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字相同,意为“全民联合起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标志图形的确定为环境商标保护提供了可能。1994 5月17日,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成立。是国家技术监督局授权的13产品认证机构,是唯一代表国家认证环境标志产品的法定机构,从而保证了我国环境标志产品的认证。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体系初步形成,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进入下一个轨道。环境标志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产品通过了认证,这表明中国的环境标志工作已经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标志又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是指政府部门、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向相关厂商颁发的证书,证明其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均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环境无害或极少有害,并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