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卓雍措《遗产》:八亿斤鲜鱼财富,你为什么不敢白吃?

杨茁雍错,藏语意为“碧玉湖”、“天鹅湖”,也被当地人称为阳湖,但这不是藏北的阳湖,没去过的人很容易混淆。被称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杨茁雍错,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浪卡子县,距拉萨西南约70公里。

杨茁雍错是一个大型淡水湖,海拔4441米,平均深度20-40米,最深处约60米。杨茁永措东西长约130 km,总面积638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146亿立方米。它也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

杨茁雍错湖在藏语中也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因为它的分支众多,纵横交错,在地图上看起来像珊瑚枝。杨茁雍错湖不仅风景迷人,而且蕴藏着大量的“财富”。据统计,整个杨茁雍错湖的渔业资源有8亿多公斤。那么,这么多的鱼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在本地没人敢吃呢?

杨茁雍错在西藏享有“藏鱼银行”的美誉。有了这个名字,可想而知鱼有多少。其实这些鱼一开始并不存在,而是经过长时间的不断繁殖。在杨茁雍错的8亿多公斤鱼中,最多的是高原裸鲤。

高原裸鲤又称核桃裸鲤,属于鲤科,其鱼肉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主要分布在西藏的羊卓雍湖、多钦湖、哲古湖、克罗安胡成湖、莫特利湖、定日鲁曲河等湖泊和河流中。高原裸鲤是一种底栖鱼类,主要由蓝藻、浮游动物和枝角类幼虫组成。

这种鱼的繁殖能力很强。每年6月是它们的繁殖期,每条雌鱼的产卵量约为1086~11400粒。同时,在杨茁雍错的整个水域几乎没有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没有天敌的威胁,栖息在湖里的鱼可以大量繁殖。

事实上,杨茁雍错之所以能让鱼茁壮成长,其实是因为当地人的环境资源保护意识。杨茁永措的水质很纯净,没有污染源,但湖中浮游生物丰富,鱼类的食物来源丰富,成为了鱼类的天堂。

其实很多人和我一样,一直纠结藏民吃不吃鱼。所以很多人认为藏族人不吃鱼。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我的一些同学就是阿坝州人。我觉得他们吃饭的时候经常吃鱼。不仅如此,他们有时间也会像我们一样去钓鱼。

据他们说,当地人大多不吃鱼,只有少数人吃鱼。既然藏族人吃鱼,为什么没人吃杨茁雍错的鱼?其实并不是说杨茁雍错的鱼不能吃,而是和西藏当地的民俗有关。杨茁·雍措在藏民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甚至很多人认为她是藏区法律的女性保护者,因此她对“圣湖”中的一切都心存敬畏。

从藏族的饮食习惯来看,他们主要吃牛羊肉,所以也宰杀自己的牛羊。虽然这也属于杀生,但是当地人认为杀一头牛可以维持全家近一个月,杀一只羊可以维持一周左右。因为大部分藏民信奉藏传佛教,如果选择吃鱼,应该经常捕杀动物,因为鱼虾的重量都很小,这也是为了减少和避免伤害小动物。

另外,其实在西藏,没有人敢吃杨茁雍错的鱼,藏区的鱼几乎都是不捕的,因为水葬的习俗曾经在西藏盛行过。在藏民眼中,“圣湖”中的鱼可以引领死者去天堂,所以当地人认为鱼也是附在祖先灵魂上的。因此,在杨茁雍错湖边钓鱼和捕鱼会被当地人阻止。

杨茁雍错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湖里的鱼多到可以用手抓,尤其是在6月的繁殖季节,大量的裸鲤会游到岸边繁殖。但是当这些鱼繁殖的时候,它们有时会被游客抓住。如果被当地藏民看到,会劝他们不要伤害他们。这些鱼是有灵性的。

栖息在杨茁雍错湖中的鱼是如此幸运,它们不仅受到天敌的威胁,而且不会被人类捕杀。所以栖息在这里的鱼大多老死不相往来,因为藏民从来不吃“圣湖”里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