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慧瑛的信息
1.陈慧瑛,女,德语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
1934 6月15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吴县。
-1953毕业于上海市智敏小学、智敏中学和真如中学。
1953-1957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1957-1959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1959-1963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研究生,前民主德国。
1963-1984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1985-1986就读于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
1986-1993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任教。
1994-1995任教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
1995-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任教。
近十年的出版物;
1.《国际社会学家词典》(第二卷),魏·伯恩斯多夫/霍·诺索普主编。)1990 1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参与部分翻译。
2.高校德语专业高年级德语教学大纲,1993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担任大纲编写组组长。
3.《西方名著导读》(文学二),商务印书馆6月出版,1995,翻译托马斯·曼的《马里奥与魔术师》。
4.《简明汉德词典》商务印书馆承担了1/5的编纂任务。
5.《重返德累斯顿看绿穹——易北河之旅》,1990,1,东欧杂志,所有。
6.全国高校德语专业高级大纲上,以及“对外德语”新专业上,1990,外语界第4名,全部。
2.陈慧瑛(1944-),女,归侨,福建厦门人,主编,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侨务委员会主任;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第四届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大学毕业以来,在教育领域辛勤工作10年,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新闻界10年,勇于开拓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业务精益求精。他除了做好编辑记者工作外,还撰写了大量的新闻和文学作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评为市、省、国家优秀新闻工作者,具有高级职称,1985被吸收进中国* *产党。从事侨务工作近12年。连续三年担任市人大华侨台湾事务委员会主任,分管侨务、港澳台、外事、宗教、民族、旅游等工作。,并兼任市作协主席、文联副主席。在法律保障、立法监督、捐赠引进等方面,我们真诚做了大量实事、好事,引进和协助引进了大量华侨、台湾的捐赠,* * *约8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教育、医疗、文学艺术等公益事业,获得社会各界好评。重视法制建设,积极搞好立法。几年来,我们领导这个委员会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成功地制定了《台湾省同胞在厦门投资保护条例》和《厦门市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条例》。我们还在业余时间参加当地的文化建设,撰写了大量反映华侨和台湾特区生活的文艺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多次获得市、省、全国华侨和文学界的重大奖项。1983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1989散文集《无名之星》获中国作协“全国(70年)优秀散文集”奖;1989被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授予“全国十大侨胞”、“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称号。1993年,国务院授予他“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突出贡献人物”称号。1995荣获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颁发的“对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特殊贡献”特别表彰证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成就被列入字典的有《世界名人录》(美国)、《女性世界名人录》(英国)、《杰出知识分子世界名人录》(英国)。1999荣获中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梅花魂
我家乡的梅花又开了。冷艳的梅花朵朵,总让我想起漂泊在外,死在异国的爷爷。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爷爷一起生活。祖父年轻时读了很多经典、历史、诗词,擅长书画,在星岛文坛小有名气。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曾经抱着我坐在梨花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我读到“身在异乡,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春草返青,朋友的王子啊,你呢?”而“自由飞翔轻如梦,无尽雨丝薄如愁”,总有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脸颊和手背。这时候我会拍手大笑:“爷爷哭了!爷爷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了口气,说:“迎儿,你还小,不懂事!”"
我爷爷家有很多古董。我偶尔摆弄一下,老人也不怎么在意。只有书房里的那张,迷因图,他特别珍惜,家里人碰都碰不到。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回书房玩,不小心在上面留下了一个脏兮兮的手印,姥爷立马拉下了脸。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这无辜的梅花被玷污了吗?”训练结束后,他用安全刀轻轻刮掉污渍,再用细丝绸慢慢擦掉。看到慈祥的爷爷发脾气,我又怕又惊:一朵梅花有什么稀罕的?
有一天,我妈突然对我说:“迎儿,我们要回汤山了!”"
“为什么要回去?”
“那是我们的祖国!”
哦!祖国是那个地图上像金鸡的地方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里充满了喜悦。
然而,我马上想到了我的祖父,我亲爱的祖父。我问妈妈:“爷爷要走了吗?”
“爷爷太老了……”
我跑进爷爷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编沙发上。我说:“爷爷,回你的祖国去吧!”"
没想到爷爷哭得像个孩子...
临行前的那天早上,爷爷起了个大早,把我叫到书房,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用白色杭州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墨梅。我说:“爷爷,这不是你最珍贵的画吗?”
“是的,迎儿,你应该好好保存它!这朵梅花是中国最著名的花。旁边的花春天开,她却不一样。天气越冷,风越压迫雪,它就越有活力,越娇嫩地绽放。她最有性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产生了很多正直的人。不管他们经历了多少磨难,受了多少欺负,他们一直昂首挺胸,不肯低头。他们就像这朵梅花。一个中国人,无论什么处境,总有梅花的本性!”
我回国的那天是元旦。虽然热带没有深冬这回事,但12月的天气毕竟是凉飕飕的。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弄乱了老人平日梳理整齐的银发,我觉得爷爷已经衰老了很多。
船就要开了,我妈只好发狠拉我上了大客轮。没想到,泪流满面的爷爷上了船,递给我一条手帕——一条绣着血梅花的白色细麻布。
多少年过去了,每次看到这张梅花图和爷爷收藏的手帕,我都觉得那不仅仅是一朵花,更是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
作者:陈慧瑛
3.陈慧瑛,归侨,福建厦门人,主编,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第四届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在10年的教育事业中,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后被评为市、省、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高级职称,1985考入中国* * *产党。从事侨务工作近12年。连续三年担任市人大华侨台湾事务委员会主任,分管侨务、港务、外事、宗教等工作,兼任市作协主席、文联副主席。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多次获得市、省、国家海外华人、文学界的重大奖项。1983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1989散文集《无名之星》获中国作协“全国(70年)优秀散文集”奖;1989被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授予“全国十大侨胞”、“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称号。1993年,国务院授予他“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突出贡献人物”称号。1995荣获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颁发的“对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特殊贡献”特别表彰证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成果收入《世界女性名人录》、《世界杰出知识分子名人录》(英文)等词典。1999荣获中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