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国有资产流失的机制或途径是什么?

国有资产流失通常是指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的投资者、管理者和经营者由于主观故意或者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以多种形式和渠道同时发生。主要形式有:

股份制改革和拍卖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虚假破产和真实逃废债务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虚假合资套取资金;决策失误,造成巨额损失和国有资产流失的;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借关、停、并、转、承包、出租、兼并、出售企业之机,利用职权实施腐败犯罪。

扩展数据:

原因

由于决策失误,国有资产流失是常有的事。原因如下:一是“地域利益”作祟,盲目引进,重复建设。据相关数据显示,决策失误造成的投资损失高达数千亿。

中国几乎每个省份都有彩电生产线,然而,彩电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5%;各地区为了振兴地方经济,盲目引进冰箱、洗衣机生产线,不注重实效。但由于市场、产品本身质量等因素,不得不陆续停产。目前他们的生产线利用率只有40%。

由于市场的暂时过热和“区域利益”的驱动,促使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和企业经营者逐利,最终导致决策失误。第二,决策不民主,集权。为了使企业能够在更加宽松的环境中发展,上世纪80年代末,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后,企业摆脱了很多婆婆的干预,发展很快。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法人代表说了算,就是一个头,一个思想,一支笔,一张嘴。

某电视机厂是中国最早的电视机生产厂家之一。在1988至1990期间,厂长作出了投资6000万元与日本某公司合资建设空调厂的决定,与外方的利润分成是反向的。

然后又投资3000万引进国外平旁路输出变压器生产线,因选型不当无法使用,成了一堆贵铁;后来又投资65438+亿从美国引进纸箱生产线。因为产品没有市场,设备至今没有启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国有资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