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退市已成定局。乐融solo布局AIOT能产生裂变吗?

近日,乐视网股票宣布停牌。乐视网停牌后,深交所需要在15个交易日内决定是否暂停乐视网上市。相关行业分析师表示,目前乐视的财务状况堪忧,退市或退市已成定局。

为了更好地发展电视业务,乐融于5月7日在京召开品牌战略发布会。新产品与AI人工智能息息相关,包括智能系统、应用场景、功能应用等多个方面,意在借助AIOT的东风继续辉煌。

同时,乐视的中文品牌也正式从乐视变更为乐融。品牌今年已经定下了冲击互联网电视第一阵营的目标。乐融董事长刘书庆在会上表示,乐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和与用户的互动,希望今年能达到1万台以上的销量。

乐融索罗品牌变革希望用新产品重振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彩电零售额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零售额同比下降11.4个百分点。国内彩电市场销量明显下滑。在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乐融此时发布的超5电视将依靠什么来重振电视事业,再创佳绩?

据了解,乐融智信是原乐视TV运营的主体。2018年,融创通过拍卖方式取得乐融致新的控股权,合计持股比例为46.05%,乐融致新不再纳入乐视网合并财务报表。剥离后,乐融置信被纳入融创文化板块。乐融乐视超级电视此次推出超5系列和乐融Y系列新电视,将品牌定位为互联网智能科技的引领者,全面布局AIOT生态,试图以新品盘活市场。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面对新时代的消费者,包括互联网电视品牌在内的企业想要获得认可,提振产品销量,不仅要做好产品转型升级,还要打造差异化的功能或卖点来吸引更多用户。

随着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大尺寸、超高清、AI人工智能的电视产品成为市场主流。健康需求也成为用户普遍关心的问题。乐融乐视推出的超5电视采用“净蓝”技术,从物理光学上解决蓝光伤眼问题。背光LED芯片的蓝光主波长峰值由普通的447.5~450nm移至457.5~460nm,从根本上降低了短波长蓝光的伤害,防止长时间疲劳伤眼。

与此同时,乐融的“清洁蓝”技术也获得了突?五、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三家权威机构健康护眼认证。

目前,大多数高端电视都配备了HDR10和MEMC运动补偿技术,这在超5电视中也有所体现。音质方面,超5电视采用跑道设计,声压级更高,能耗更低,发声效率更高,音频分析更透彻,声级更分明。它还采用了新一代A73架构Mstar6A848专业电视芯片,支持2G+16G大存储,无论是观看超清4K视频还是玩大屏游戏,都能获得流畅的操控体验。

众所周知,智能家居运营的全链条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来支撑,稳定快速的网络环境是刚需,5G时代的到来让智能制造的实现成为可能。为了更好地发展智能家居市场,乐融计划建立一个智能物联网开放平台——EUI+AIOT = EUIOT。EUIoT赋予了电视连接智能设备和非智能设备的能力。如果用户家里已经有智能设备,可以直接连接电视的EUIoT平台。对于非智能设备,现有传统家电可以通过购买指定品牌的智能对接或智能红外遥控设备,自动连接电视的EUIoT平台,实现全屋互联。

后互联网电视时代品牌将何去何从?

受互联网思维影响,除了乐视、小米等少数互联网电视公司外,很多互联网电视公司只进行线上渠道布局。但除了价格优势,互联网品牌的影响力难以与传统电视企业抗衡,近年来屡败屡战。

硬件免费,内容付费的乐视模式,确实促成了互联网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这种发展模式被很多企业效仿。然而,不断降低的均价却成为压垮众多中小电视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乐视电视市场份额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中小互联网电视厂商不仅要面对小米和PPTV蚕食的市场份额,生存空间也被传统电视企业挤压,助长了互联网电视行业的洗牌。

互联网电视的“价格战”策略,与当时传统彩电在渠道和售后方面的优势和经验不足有关。在没有技术积累的情况下,乐视选择了硬件免费+内容付费的模式切入当时的彩电市场,乐视也凭借这种模式迅速切入市场,成为互联网电视阵营的第一品牌,这种模式很快被微鲸、暴风、看尚跟进。面对版权内容的争夺,电视企业的成本无疑大大增加。乐视以内容收入反哺电视硬件的模式很快破产,互联网电视品牌开始转变思维模式,思考其他突围之道。

随着华为、一加等手机公司宣布进军电视领域,从乐视系离职的乐融将发布新品,互联网电视行业或将迎来第二轮竞争。互联网电视需要采取什么策略来促进彩电业的健康发展,是每个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在国内彩电市场,消费者可以看到“价格战”已经趋于常态,企业的价格变动大多来自于自身策略的考虑。每个企业的价格战都有阶段性的战略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彩电品牌不会通过降价来吸引用户,更多的会通过加强产品质量来提升品牌溢价。

笔者认为,虽然价格仍能吸引消费者在产品前驻足片刻,但对于彩电品牌,包括互联网电视企业来说,通过结构升级和产能优化来提高利润更为稳妥。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当下,可以借鉴进口品牌,采用名人效应,利用技术差异和品牌标签,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吸引消费者购买,也可以刺激利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