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哪里可以收树?

鲅鱼圈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营口开发区)位于辽东半岛中部渤海之滨,南距营口市50公里,北距沈阳210公里,南距大连170公里。营口开发区(鲅鱼圈区)总面积268平方公里。哈尔滨(哈尔滨)-大连(大连)铁路、哈尔滨(哈尔滨)-大连(大连)公路、沈大高速公路平行贯穿南北。东北第二大港口营口港就位于开发区内。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29个,泊位17个。目前已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2004年,港口吞吐量达到5800万吨,集装箱60万标箱,位居中国十大港口之列。营口开发区依山傍海,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候温和,降水适中,日照充足,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9.8℃。营口开发区及周边地区共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32种,其中金属矿产有金、银、铜、铁、铝、锌,非金属矿产有菱镁矿、硼、滑石、硅等。天然矿泉水日流入量500多吨,熊岳等地地热水储量丰富。沿海盐田年产海盐80万吨。辽河油田和大庆油田两条输油管道经过营口开发区,分别向大连和鲅鱼圈新港输送大庆油田和辽河油田的石油以及辽宁油田的天然气。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北纬40°,东经121附近。属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享有著名水果产区的美誉。沈大高速、哈大高速、中长铁路贯穿境内,交通极为便利。鲁屯镇的“平安”大李已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平安”商标。自1983年培育出“平安”大梅品种以来,先后引进了早熟品种大石、施泰因迈尔女神等。2000年,红旗镇通过了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对基地环境中空气、水、土壤的检测,产品得到检测。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被批准为万亩绿色食品、巨峰、晚红葡萄生产基地,并注册了“望儿山”商标。营口开发区的前身是盖县鲅鱼圈乡,198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营口市鲅鱼圈区。1988年3月,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在鲅鱼圈区建设出口加工区,被列为辽宁对外开放三大示范区之一。8月,1990,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营口调查组的建议,营口出口加工区更名为营口新经济区。1992 10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8 165438+10月,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营口市委、市政府调整开发区管理体制,对开发区(鲅鱼圈区)党政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明确营口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关,代表市政府对开发区(鲅鱼圈区)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事务实施统一领导和管理,鲅鱼圈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为开发区和港口建设提供社会保障和服务。2004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调整鲅鱼圈区行政区划,将盖州市熊岳、红旗、路屯三镇划入鲅鱼圈区。目前,开发区(鲅鱼圈区)行政区划面积268平方公里,辖熊岳、红旗、鲁屯3个镇,红海、海东、海兴、望海4个办事处,33个社区居委会,50个自然村,现有人口301000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调查组给中国市政府的报告评价说:“营口开发区在腹地工业基础、自然资源、技术人才、地理位置、港口条件等方面的优势,是目前中国任何一个经济开发区和经济特区所不能比拟的。”预测“营口有望在10至15内发展成为中国东北、苏中东部、蒙古、内蒙古的主要国际港口和集散地,似乎成为东北地区人才荟萃、经济繁荣的科技城。”目前,营口开发区(鲅鱼圈区)行政区划面积268平方公里,辖熊岳、红旗、路屯3个镇,海兴、海东、洪海、望海4个办事处,33个社区居委会,50个自然村。现有人口301万。建区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坚持“建设亿吨大港、百万人口新城区”的发展目标和“出路在改革、关键在环境、项目、关键在干部”的工作方针, 并实施了“开区兴区、靠港兴区、做强工业区、发展旅游生活区”的发展战略,全力抓好。 目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8.6亿元,冀中城市基础设施57.8亿元。区内工业、商业、居住区的主要道路及配套设施已形成规模。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和外轮代理、理货、供应等港口配套服务一应俱全,金融、保险、邮政、通讯等服务设施齐全。开发区与2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合资合作,累计利用外资6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