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喜盈门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在计划经济时代,乡镇企业的原料供应是无计划的,产品在市场上与国有企业的计划低价棉纱竞争。1982年,在没有国家设备计划的情况下,采购安装了12毛巾织机,产能翻倍。同年,经青岛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更名为青岛第四毛巾厂,并注册了喜盈门商标。
针对企业人员管理技术水平低的情况,聘请国企退休管理技术人员进厂工作,让有经验的专家对毛巾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帮助和指导”。同时建立了职工学校,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素质。产品曾荣获青岛市优质产品、山东省优质产品和中国纺织工业优质产品称号。(1993-2000)
从65438到0986,市场经济让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喜盈门牌毛巾畅销全国,连续五次获得国内知名品牌金桥奖。
从65438到0988,我们从战略发展出发,在北京和广州设立了办事处。引进了日本、香港、德国的先进设备,使企业在生产能力、技术、产品等方面赶上了国有企业的水平。由此,企业以1986获得轻纺部优质产品,1987获得农牧渔业部质量管理奖,1989获得国家二级企业,1992获得青岛纺织金华。从1989到65438+ (1993-2000)
以乡镇企业青岛第四毛巾厂为集团核心,先后兼并租赁了4家国有企业、3家乡镇企业和多家民营企业,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盘活了“喜盈门”品牌无形资产。
喜盈门集团以市场为导向,资本运作做得很好。其业务范围已从单一的毛巾产品扩展到纺织、针织、印染、服装、包装、化工、水松纸、轮胎、机械、运输、房地产、酒店服务等工业、商业和贸易领域。
喜盈门集团在统一设计、统一技术、严格质量控制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卖地产”战略,跨区域建立了40多家分公司和合作单位。外企及合作单位已占集团年营业额的40%,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及国外。(2000年至今)
公司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科学发展战略,建立了技术研发网络、生产制造网络和营销服务网络,与海尔、海信一起成为自然科学基金企业。有六个博士后研究机构;工业园区7个,国内工厂12,海外工厂1;国内营销办事处30余家,服务网店18。3个驻外办事处。在海外市场,喜盈门产品已进入日本、欧美、俄罗斯、澳洲、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标志着我们从一个国内知名企业向世界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