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饭菜是什么样的,她是如何防止被下毒的?
慈禧形成的第一个奢侈怪癖是喝神仙酒(人奶)。
据说慈禧从26岁开始,一直到75岁才停止。这期间,她49年来从未间断。如果有一天她喝晚了,她就会发脾气。为此宫里专门为她养了一批“奶妈”,每个季度120。在此期间,不允许这些“奶妈”为其他人提供任何奶水,包括她的孩子,导致很多孩子因为母乳不足而死亡。从这里可以知道慈禧有多残忍。
不仅如此,慈禧对餐饮也很有讲究。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她每餐吃100道菜,就算不吃也得撑一场戏。
迎合慈禧饮食的机构叫寿山饭店。慈禧日常生活中吃饭的情况,在金易和沈依灵的《宫女谈去录》中都有详细的描述。
书中的主角是蓉儿,一个贴身侍候慈禧抽烟的宫女。据蓉儿回忆,慈禧在10: 30左右吃午饭,5: 00左右吃晚饭,下午2: 00和7: 00两餐。大年初一,逢年过节晚餐一般有120多种菜,带出去都是新鲜的。
“不管食物放在哪里,宁寿宫,体和殿,三桌一样的食物要同时放。天一桌放在最东端,地桌放在最西端,人桌放在中间。”慈禧在中桌用餐。
“有三类菜肴。首先是应该庆祝的吉祥菜,比如长寿胜南山,吉祥如意,山水合一。第二类是贡菜,如熊掌、大蝎子、飞龙、鹿胸等。第三类是寿山酒家根据节日饮食制作的样板菜。”
“最后一个是来年一盘水煮冻饺子”“东北叫水煮糕,是入关前先民过年的传统食品”以示不忘先人。
慈禧吃饭的时候,皇帝在东边,皇后在西边。送饭的时候,从宫门到长寿饭厅,总有500多人。
书上说,慈禧一顿饭的时候,有四个伺候过历代皇帝的老太监,有功劳,有威望。慈禧看到什么样的食物,太监就马上分发什么样的食物。
但无论什么菜都只能上两次,不会有第三次;如果有第三次,四老太监有权喊“撤”,意思是不要让人知道慈禧喜欢什么口味,而且平时宫里的人也不允许谈论慈禧的好恶,以防万一。
慈禧的日常用餐地点在宫内,无非是长春宫、储秀宫或乐寿堂;在颐和园,我们只在乐寿堂吃饭。
屋子中间放一把椅子,椅子前面放一张类似炕桌的宴席桌,满语叫“土斯根”。在这个图片根上放一个图片根。两张图片根的高度相当于一张普通方桌的高度。上图是慈禧喜欢吃的菜。
换食物时,去掉顶图根换上新的,换上新的食物。有很多不像平时吃的食物,摆在很多高桌上。这些食物是给人们享用的。
慈禧只吃了白菜的中间部分,把两端都扔掉了。餐桌上应该放很多水果。
在进膳之前,慈禧还任命了一名食鉴官,说白了就是试毒官。
慈禧太后吃饭之前,先试食,也就是说,一旦食物有毒,他就是先死的那个倒霉蛋。有了这个保险,慈禧太后还是觉得不放心。她还有一个更厉害的杀毒措施,就是毒测银牌。
有的读者会说,慈禧太后的餐具很多都是银制的,吃饭的筷子也是,舀汤的勺子也是。这些银餐具都可以验毒,那她为什么能拿到验毒银牌呢?
银毒测试和银餐具真的不一样。虽然都是银做的,银毒试验的银是“活的”,但做餐具的银是“死的”。
死银、活银之说,出自清末赵保的《宫画集》一书:“活”银和“死”银有什么区别?让边肖根据那本书的记载简单列举一下:
1:银毒试验用的银必须是浙江仙居的银矿(全国三大银都是湖南郴州(永兴的银多是从废液废渣中提取的,所以银不纯),浙江仙居,河南北部)。这里的银矿运到京城交给银局,银局会提炼出最纯净的银。
2.使银半尺长,指宽,薄如蝉翼,以三百银元验毒。
3.验毒银牌必须供奉在曾经尝过百草的药仙孙思邈的偶像前三天,才能被药王的光环所感动。这样的验毒银牌,可以送到慈禧的餐桌上验毒。
慈禧爱卫生,饭后往往是早,所以饭后散步是慈禧的习惯。等待慈禧的步行队往往几十人一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