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质监局的地理标志产品做得比较好?

近年来,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大力支持下,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要求,并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有关规定,一批具有江苏地方特色的产品,

特色产品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截至目前,扬州漆器、洞庭山碧螺春、南京云锦、阳澄湖大闸蟹、东海水晶、镇江香醋等40个产品。,得到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证。

另有4项产品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组织的技术审查。自65438-0999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实施以来,江苏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经济和社会效益。地理标志产品已发展成为各地区重要的特色产业集群,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建立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作用。江苏省把标准化作为保护和弘扬地理标志产品传统特色的重要手段,因此江苏省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和管理从建立标准体系入手,有序进行,逐步推广。

一是制定地理标志产品标准。根据GB

17924《地理标志产品通用技术要求》和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批准公告中的质量技术要求在江苏省质监局的指导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牵头,组织保护区内相关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制定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充分体现江苏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发挥行业优势,严把产品质量关,提高行。

行业门槛。江苏地理标志产品运用标准化手段,通过制定标准牢牢掌控行业话语权,为江苏特色产业发展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空间。

其次,建立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全省各级质监部门,紧紧依托自身技术优势,指导企业从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的安全性、原材料和辅料的使用、工艺流程

要求、对产品质量要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检验方法、包装、标识和贮存都制定或采用了相应的标准,从而建立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有机组成。

标准系统。

第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标准。质监部门积极帮助保护区内企业按照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完善各项工序,实施标准化作业和标准。

规范管理,品牌销售。切实把地理标志产品和生产要求细化到产前、产中、产后,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传统产业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搭建保护平台,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监管。根据保护区范围,省内所有申报单位成立由市(县、区)分管市长任组长,政府办公室、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等部门组成的小组

局、财政局、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国土资源局、广电局、气象局、环保局、水利局等相关单位参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领导小组,制定和出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方案。

申报实施计划。领导小组组织成员单位对申报产品的地理相关性进行联合研究,形成报告,经省级质监局初审后以地方政府名义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建立系统

度。为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监督、管理和保护,质监部门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并以地方指定政府的名义签发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重点是

规范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使用和管理,成为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的有效补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按照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条例》和

地方政府制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各级质监局积极做好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申请使用专用标志的宣传和应用工作。分级管理。保护区质量监督部门

域,对地理标志产品实行分级管理。受保护产品原产地在县内的,由县(区)质监部门管理。受保护产品跨县生产的,由地级市质监局管理。省质监局负责

协调全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全省各级质监部门对本辖区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行监督检查,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的特色质量和声誉。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在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政府、质监部门、利益相关方三级地理标志长效保护机制。

充分发挥地理标志效应,努力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意义在于突出产品特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其中,突出地理标志的作用是一项重要措施。

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东海县水晶总储量30万吨,应时储量3亿吨,是世界著名的“水晶之都”。东海县正在收购东海水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保护后,依托硅资源优势,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硅材料产业集群,建立了国家级硅材料产业集聚标准化示范区,提高了东海水晶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自动执行的地理标志

自产品保护以来,东海水晶及相关产业产值连续多年超过300亿元,利税超过30亿元。我省首个地理标志产品镇江香醋获得保护后,通过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全面实施标准。

规范管理,该地区3000吨以上规模的专业生产厂由3家增加到26家,行业年产量由不足65438+万吨增加到30万吨,均价上涨654.38+06%,出口量增加。

20%,香醋酿造已升级为镇江重要的特色产业集群。

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根据兴化香葱的产业特点,兴化质监部门引导企业与农户结对,形成公司加农户的模式,让农户的葱田变成企业。

“绿色车间”根据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引导农民标准化生产,开展订单采购。全市韭菜种植面积近65438±0.5万公顷,年产鲜韭菜50万吨,加工韭菜65438±0.20余根。

企业,20万人从事香葱生产加工,每年为农民带来5亿多元收入,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水香葱生产基地。洞庭(山)碧螺春茶在区政府的基础上进行保护。

“延伸茶产业链,发展茶经济”的思路,积极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成立茶叶股份合作社,开设专卖店,实施品牌连锁经营。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业有限公司。

凭借地理标志保护,公司在全国10个城市拥有33家代理商,设立100多个网点销售碧螺春茶。年销量增长了30%左右。

售价和规模也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