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全球零售巨头的名单,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我举两个他们故事的例子(本来有三个例子,你们应该知道沃尔玛,就不说了)。
故事背后-家乐福
法国家乐福44年的历史,连一个长寿老人都比不上。作为企业,是少年。家乐福在全球家族企业排名中尤其年轻,但却成为欧洲第一零售企业。家乐福生长在一个激进、民主和快速现代化的时代,尽管它在内心深处始终坚持某种传统,但它很快学会了如何与当代社会保持同步。
四十年的决心
7世纪50年代,世界上第一家百货商店出现在法国。战争的创伤逐渐消退,人们的消费欲望被激活,百货业成为赚钱的新行当。
1959年,Marcel Fournier和Louis Defforey代表两个家族创立了家乐福。创业之初,家乐福并不起眼。它在1960年夏天位于上萨瓦省安尼西的第一家店,只是一个650平米的地下室。家乐福开始重新思考人类古老的购买行为:他们需要什么?你喜欢怎样购物?你愿意在哪里买?店铺还能是什么样子?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人们需要廉价商品。
时隔三年,一座占地2500平方米的巨大购物中心在巴黎郊外的Sainte-Geneviève-des-bois大型商业中心脱颖而出,周围有12个收银出口和450个停车位,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那样。
这是家乐福的思路:大卖场——一种高端百货,俗称“大卖场”。首先,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策略:大卖场位于市区外,高速公路可以轻松到达:地价更便宜,商场结构更简单——每平方米包括地价和所有组装的总投资仅为传统超市或商铺的三分之一。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全新概念的仓储式百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购物体验:来到一个地方,你可以满足所有的购物需求,只要一个顾客一年至少要买一次的物品,比如衣服、运动器材、汽车配件,这些都是家乐福常年必备的;自助购物的形式非常适合1960后的精神特征;仓库和商店相结合的想法有工业社会的味道。
价格更有吸引力。与传统零售店相比,家乐福的价格平均低5到10个百分点。从1965到1971年,年销售增长率超过50%。
在接下来的30年里,大卖场的经营模式被广泛模仿,家乐福必须不断调整策略才能保持活力。在1976,家乐福引入了“自由商品”的概念,销售没有品牌名称但质量好、价格低的商品。这是对购物习惯的微妙挑战:以服装为例。法国人表面时尚,但也是收入中花在服装上的比例最小的欧洲国家。1960年代,法国女性平均每年买一件衣服。
这类产品质量堪比国有品牌;但是价格却低了15到35个百分点。家乐福因此胜出。
此后,折扣店的经营和会员制的采用,使家乐福的零售业务得到了集约化发展。2000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家乐福与西尔斯、甲骨文合作,创建了全球第一个零售电子市场“环球网Xchange”。后来,家乐福推出了网上超市“Ooshop”。
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家乐福涉足保险业务和旅游业,创办了旅游公司Vacances,并在1992建立了质量监督体系,确保商品的原产地。
重压之下的异乡之路
法国大卖场和超市的快速发展对小型零售店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这些小零售业主代表了法国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这与1960年代法国兴起的反资本主义运动不无关系,政府不得不限制在中国开设大型超市,并于1972年通过立法向零售商征收特别税,作为对无法继续经营的小业主的养老补贴。
这对于那些1962之后发展起来的零售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家乐福每年都交这个税,差不多占其年销售额的0.15%。1968的五月风暴让法国社会进一步陷入动荡。次年,比利时成为家乐福离开故土的首选。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向欧洲以外的国际市场扩张。巴西家乐福是南美乃至整个美洲的第一站。直到1988,家乐福才决定进入美国,它的店面设在费城外,那里是十八世纪中叶美国民主的发源地。然而,在美国的发展却极不令人满意。1993年,家乐福不得不关闭其在美国仅有的两家大卖场,彻底退出美国零售市场的竞争。随后家乐福将战略核心转向正在崛起的亚洲市场。1995中国首家家乐福开业。到今年,家乐福在国外的分店已经超过了它在法国的分店。
最初的国际扩张,家乐福和当地合作伙伴共同经营。这种合作关系可以很好地将家乐福的经营理念和模式与当地特定的商品供求、人际资源等优势结合起来。此外,家乐福还采取了分权管理的方式:每个分店经理在经营上几乎都有完全的决策自由。经营权的下放后来被认为是家乐福在国际零售市场成功的关键。
为了吸引当地顾客,家乐福在开设每一家新店之前都必须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当地的生活方式、消费水平、人口增长、生活条件、城市化、风俗传统等。都在接受调查。一个小组在做这项工作的同时,另一个小组与当地行政部门建立关系,开始选择商品供应商。一般来说,这项工作需要两年时间。适应当地条件的能力使家乐福能够在中国、阿根廷或土耳其等不同地区开展同样的业务,甚至在大萧条时期经济形势非常不稳定的巴西也是如此。
无论在哪里,物美价廉的朴素传统在家乐福的经营策略中从未改变。
反击沃尔玛
1999成为家乐福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以1660亿美元收购了另一家法国零售集团promadès。引人注目的是,家乐福和promadès是长期竞争对手。
promadès的成立时间比家乐福晚两年,当时两个批发商家族合并。1962年在Mantes-la-Ville开设第一家超市,先后使用“冠军”和“大陆”商标。1979年,它的“Dia”折扣店在西班牙问世。
自1990以来,世界零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已经开始将影响力延伸到欧洲大陆,这里原本是法国零售业的领地。面对美国高度密集的沃尔玛集团的巨大威胁,欧洲零售业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各自为政、分散势力的弊端。
1999年6月,沃尔玛以100亿美元收购英国ASDA,让欧洲零售业感受到巨大的生存压力。事实上,当时沃尔玛已经将包括家乐福和Promodès在内的公司列入其下一个可能的收购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家乐福代表法国零售业迅速采取行动,避免了无所作为的结局。
家乐福和promadès几乎同时发现,只有联合力量,才能抵御美国对欧洲零售业的入侵。不仅如此,这股力量还将渗透到家乐福在拉美和亚洲的零售市场。正如许多分析人士认为的那样,家乐福与promadès的合作标志着法国零售业对美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采取的防御措施。
这次合并最大的好处是家乐福和promadès刚刚形成优势互补。比如promadès,一直以其固定的库存和销售体系为人称道,而恰恰是在这些方面,家乐福长期落后于沃尔玛。家乐福一直给人新锐的印象,promadès在这方面就逊色不少。
合并后,promadès原有的“大陆”高端百货公司更名为家乐福,其在法国的超市也更名为“冠军”标准超市。目前家乐福三足鼎立:家乐福、冠军、迪亚。此外,还拥有便利店、仓储式超市、电子商务等不同模式。
新成立的家乐福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零售集团(超过了之前排名第一的德国公司麦德龙)。去年,家乐福的全球销售额达到780亿欧元。截至今年6月底,家乐福已在31个国家建立了9200多家连锁店。然而,在世界零售业排名中,沃尔玛仍然排在美国之后,位居第二。
首席执行官丹尼尔·伯纳德的声明显示了家乐福的雄心:“我们正在成为世界零售领导者。”不难预测,一场激战仍在继续。刚刚过去的7月11,沃尔玛在北京正式开设了第一家分店——这大概意味着中国是这场战役的主战场。
麦德龙
家乐福、卜蜂莲花在广州遍地开花,开了很多店之后,在中国蛰伏了十年,世界第三大零售巨头麦德龙的步伐越来越快。据消息人士透露,其位于天河区的广州首家门店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开业。我还打算与白光合作,在广州开设其他分店。
据该人士透露,位于天河区的麦德龙也将采用租赁形式经营,与其“在自有产权的土地上建店”的套路相反,成为其深圳罗湖店之后又一家以租赁形式经营的分店。该人士称,麦德龙与白光一直保持着联系,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具体的合作意向尚未达成。虽然与其他外资卖场相比,麦德龙在广州“姗姗来迟”,但这位人士表示,广州的市场还是很大的,只要在做生意就不会太晚,而且麦德龙“现购自运”的经营模式与其他卖场不同,会形成互补的业态,不用担心面临激烈的竞争。
1964年德国首家麦德龙现购自运商场开业,1971年首家海外商场开业。麦德龙集团的运营分为四个部分,六个独立的销售区域,不同的品牌。现购自运面向商业和专业客户,其他部分面向零售和终端客户。麦德龙集团目前是欧洲第三大、世界第五大贸易和零售集团。在26个国家约有235,000名员工。目前,集团仍在增长:2002年,麦德龙集团销售额超过51亿欧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46%来自海外。麦德龙1995来到中国,与国内著名的锦江集团合作成立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1996,麦德龙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