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收过你多少次智商税,从背得好到记明星,从8848到一小壶茶?

“与其从乐,不如从直,不为,以砖捉王侯。”

说这句话的姜太公,是古代成功营销案例的代表。现在说到“营销”,我们往往会想到商品。其实人才也是需要营销的,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像姜太公这样成功的案例。不然世界那么大,谁知道你有才华?

和姜太公一样,他已经到了西樵,但是吉昌门下那么多奇人,他怎么会不一样呢?

于是姜太公开始为自己“立一个人”。他没有上门自荐,就做了一个竿短线长的鱼竿,不用钩饵。于是他天天在渭河边钓鱼。有个樵夫来问他,他就对樵夫说了上面这句话。

樵夫看着老人的仙风道骨,他讲得好极了,想尽办法给别人打广告。没过多久,姬昌就亲自带姜太公回去了。

我不得不承认姜太公真的很擅长这个。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如何快速成名,只能靠普通人的嘴。他们喜欢这种废话,准确地抓住了普通人的心理。这个消息自然就传开了。为了保证他们能钓到他们想要的鱼,仅仅依靠公众的知名度是不够的。他们必须投资于目标客户。吉昌手下那么多知识分子,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地请姜子牙?

为了在所有人才中脱颖而出,我们必须把自己放在更高的位置上。在平价和大牌面前,人们必须更加珍惜大牌,这一点诸葛亮比姜子牙做得更好。

商人杜·国盈

还有一个商人叫杜,他也很擅长营销。也许你没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但大多数80后、90后一定听说过他的产品,他的产品主要以“高端大气”为主。他们有用没用不重要,但他们和别人不一样,离成功不远。

这类似于和诸葛亮的营销手段:有了我,你离天下不远了,那么杜是谁呢?

他出生在河南的一家企业。创业前是光荣的人民教师,创业后是成功的“智商收割者”。

那么杜名下有哪些产品呢?你一定很熟悉:你记性好,记性好,8848,还有一小壶茶。也许你没有全部听过,但总有一两个耳熟能详的。毕竟那个年代很难在电视上看到铺天盖地的广告。

也许现在还有人觉得这些产品还可以,比现在很多假货好多了。只能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他的产品可能问题不大,但真的有他广告里说的那么神奇吗?产品本身的价值和实用性真的对得起产品的价格吗?

产品分析

关于他的产品有一个著名的笑话:年轻的时候,与其自卑,不如用背;上学的时候要好好记住星星,不落下成绩,不离开这个世界;工作后用8848,成功人士必备,高端有面子;现在喝一小壶茶,师傅打一针,就是精品了。

《贝贝家》让杜赚到了创业后的第一桶金。现在,他的营销方式相当直接,就是舍得花钱,铺天盖地的广告,请人代言。观众买不买无所谓。首先,他的产品的名字印在他们的脑海里。一旦他们有了购买的想法,他们脱口而出的唯一品牌就是“贝贝贾加”。

在淘宝之前的时代,这类商品货比三家并不容易,以至于有些门面在进货的时候只认这个牌子。所以,即使当时市面上有很多类似的矫姿产品,价格也比贝家低很多,但是贝家的销量却是一片尘埃,直接让年仅25岁的杜进入了亿万富翁的行列。

然后,2003年,好记性明星诞生了。那时候,大部分家长都在为孩子的英语教学发愁。父母希望孩子的英语成绩好,但又无能为力。好记性明星的广告词,在学习方法上下功夫,一时间占领学习机市场。

实话告诉你,那时,边肖还在上小学,她只是缠着她的父母买一个。当时价格是799,但是没多久就知道扔哪里了。

其实贝嘉和好记星都属于代工模式,没有科学依据证明贝嘉的产品效果。边肖也很感动,后来被父母盯了几次,效果不错,省了好几百。至于好记星之类的学习机,完全靠意识。

这两款产品虽然没有持续多久,但是因为杜已经赚了很多钱,所以他一点也不在乎,转到了手机市场,于是2015年市场上出现了被定义为“为富人服务”的8848。

钛合金,鳄鱼皮,施华洛世奇水钻,私人电话...这些噱头加起来,最后的结论就是一个字:贵,这款极其贵的手机是他的产品中最赚钱的。

价格一两万,根本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杜的客户都是不差钱的商业精英,所以人们也嘲讽杜不骗穷人。

打铁还需自身硬。

可以看出,杜的848是想挤进高端手机行列,因为当时国产手机基本都是在低端市场争夺地盘,比如小米,1999等,但杜显然忘了一件事,那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款手机在性能上和三星、苹果差距很大,目标客户也不是那么好。

仔细分析杜的产品,会发现他的产品都是“金玉其外”到极致,其余都是靠营销推广,包括小罐茶。精致的外表简直就是赠品,最贵的卖一万多斤。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抵挡不住张扬的诱惑,但归根结底,只有四个字:华而不实。

他的产品很大程度上利用了人性中的弱点:父母对孩子成长的焦虑,成年人的虚荣和攀比,品味和审美的差异,导致他的产品没有内涵,他卖的比产品更有面子。

尽管如此,杜仍活跃在商界。虽然他在创业过程中一次次跌倒又爬起来的精神令人钦佩,但这种忽悠大众的营销确实令人不快。我想知道杜国盈公司下一步打算瞄准哪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