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家居建材消费三大典型纠纷

“十一五”期间,各建材卖场都在开展各种打折活动,迎来消费高峰。与此同时,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以及由此引发的投诉也呈上升趋势。昨天,记者盘点了家居建材领域的三起典型消费纠纷,希望消费者引以为戒。

案例一:夸大橱柜保修承诺

武汉桥口某消费者购买某知名橱柜品牌产品,商家承诺保修期10年。但当橱柜五金件出现问题,消费者要求保修时,店员以五金件不在保修范围内为由拒绝。

据武汉工商部门介绍,类似情况在卫浴陶瓷领域也很常见。很多商家在门店促销时会打出“配件终身免费维护,水龙头保修5年,淋浴房终身维护”等标语。其实大部分都是口头承诺,没有写进合同,也没有明确标注在消费者的购物凭证上。

记者点评:消费者一定要有证据保全意识,要仔细向店员询问保修范围。如果商品的关键部位和易损件不保修,那么保修承诺就名不副实。

案例二:实木地板被盗。

9月中旬,洪山的王先生打算装修新房,走进装饰城,在店主的热情推荐下,决定购买实木地板。

因为装修工作承包给了装修公司,所以地板送到他家的时候,王先生并没有亲自验收。前天他去看工程进度,地上的木地板让他大吃一惊。“这不是我当初买的地板。”

王先生与店主取得联系,对方坚称这是自己当初购买的地板,并强调地板只有“色差”,拒绝退换。

记者点评:偷柱子在家居建材领域很常见,比原来的马桶小,比原来的门材料差,比原来的家具尺寸小等等。消费者应尽量在正规商店购买品牌商品,或向商家索要小样,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尺寸、材质,或现场拍照为证。

案例三:团购后期花样多。

“那天参加团购的人很多,我最后订了一个喜欢的品牌地砖和马桶。五折以下的价格让我很开心。”住在光谷的消费者肖伟这样说。但让肖伟没想到的是,一周后,他被告知,由于团购数量较多,该产品缺货,如果想尽快提货,需要支付“加急费”。在支付加急费后,肖伟被要求支付远高于市场价的安装费。货物送到家的当天,肖伟支付了一大笔卸货费和上楼费。一切尘埃落定后,他才发现,地板本身的价格是便宜的,但杂七杂八的附加费却让他吃了大亏。

记者点评:商家为了弥补自己在团购中的损失,擅自收取或提高团购建材产品的配送费、安装费。假货充斥团购市场、额外费用过高、无法提供发票、售后维修困难等问题日益浮出水面,成为建材团购市场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