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申办城市
绍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也是前越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建于公元前490年,是越国的首都。公元前221年,改会稽郡;公元605年,会稽县改名越州;在南宋,它两次成为首都。1131年,越州改为绍兴府。解放后,设立绍兴专区,1983年改为省辖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绍兴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0建市就2500年了。古有三圣(尧、舜、禹),越圣越多。绍兴有大禹墓、禹庙、禹庙、禹洞等文物古迹。《史记》中记载了禹崩葬于会稽,并有大量与舜有关的历史传说。
地理位置
绍兴位于北纬29度14分至北纬30度16分,东经119度53分至121度14分。地处宁绍平原西部,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毗邻东部港口宁波,西靠该市地势平坦,河流纵横,田园浮于水中,多座石桥横跨河岸,浙东运河横贯城北,形成了江南水乡的独特画卷,是著名的桥都水城。
交通状况
浙东运河和杭甬铁路穿境而过,距萧山国际机场和宁波机场分别仅40分钟和60分钟车程。浙赣铁路和杭甬铁路穿境而过。高速公路有三条:杭甬高速贯穿绍兴县、越城区、上虞市,连接宁波、杭州;上三高速公路贯穿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与台州、温州相连。金庸高速公路穿过诸暨市、嵊州市和新昌县,并与宁波、义乌、金华和衢州相连。此外,朱勇高速公路和嘉绍过江通道正在建设中,届时朱勇高速公路将连接诸暨、东阳和温州永嘉。嘉绍河过江通道将使行车时间从一个半小时变为50分钟左右。萧甬铁路横贯全市,西至绍兴至杭州50分钟,东到宁波1小时40分钟。宁波始发的列车(Z开头的列车除外)均停靠绍兴火车站。绍兴有客运中心,东西南北5个长途汽车站,20多条公交线路,直达全省各地。
气候条件
绍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4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3-6月和9月两个雨季,7-8月和10至次年2月两个雨季,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56.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95.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2.5%。绍兴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市区、县(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类别以二级天气为主,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改善定量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
经济实力
2006年,建设部授予绍兴“中国人居环境奖”;世界银行发布中国120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报告,绍兴排名第三。中国品牌研究院宣布,中国六大“品牌之都”绍兴获此殊荣,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总数在全省排名1。福布斯在“2006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中排名13。2008年,绍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22.95亿元,比上年增长9.0%,经济总量位居长三角地区第八位,继续保持全省第四位。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909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所辖6个县(市、区)中,有5个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其中绍兴县继续位列全国百强县。绍兴在中国50强城市中排名第29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在中国排名第20位,被视为最幸福的城市。
旅游资源
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全市共有文保单位272处,其中全国文保单位9处——鲁迅故居、秋瑾故居、蔡元培故居、纤夫路、大禹墓、八字桥、鲁夫、阴山王越陵、诸暨四宅古建筑群。绍兴老城区8.3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各级文保单位54处,文物保护点120处,古建筑270处。绍兴以其名人、酒、水和桥而闻名。全市共有旅游景区200余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6处,3A级旅游景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处,国家水利风景区2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
社会保障
绍兴历来淳朴,人民安居乐业。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建设“平安绍兴”和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从严惩处、从严管理。全市社会治安总体形势相对稳定,治安发案率明显下降,刑事破案率逐年上升,有力打击和震慑了各类犯罪,严密防控确保了一方平安。交通事故和火灾基本实现“零增长”,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绍兴警力充足,警卫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有能力对任何突发事件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
医疗保健
绍兴市共有三所三级甲等医院,其中绍兴市人民医院是绍兴市唯一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医院设有39个临床和医疗科室,42个病房,1530张床位。绍兴二院创建于1910,已有98年历史。是绍兴最老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有800张床位。绍兴市中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核定床位400张。
◎通信接收(等待电信公司邮件的通信状态)
绍兴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通信业发展速度很快,信息化程度很高。电信、移动、联通、网通四网合一,推动了绍兴的信息化建设,通信覆盖广,网络优越,服务优良。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一批设施齐全、服务周到的酒店。全市有81家涉外旅游饭店,可提供专业、优质的后勤接待服务。绍兴市有26家星级酒店,共有3000间客房。其中五星级酒店3家,准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6家,可接待3000人。三星级酒店10家,* * *可容纳1500人;二星级酒店7家,可容纳800人。群众体育
绍兴群众体育发展迅速,全民健身氛围浓厚,不断掀起高潮。活动不仅丰富多彩,而且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引人入胜。市民参与健身的意识也很高,体育人口逐年增加。跨年徒步、万人登山活动、体育节已连续举办多年,成为我市全民健身的传统活动。此外,各单项体育协会在体育部门的指导下,按照“体育生活”的理念,科学地将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融为一体,营造了日健身、周活动、月比赛、季展览、年高潮的全民健身氛围。
◎竞技体育
绍兴有很多竞技体育的亮点。在适度扩大业余训练规模、大力打造竞技体育品牌、积极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思路指导下,这个周期,我市积极构建职业训练网络,完善布局,调整赛制,改革管理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以2个市级培训单位和76个市级培训点(含学校)为基础的职业培训网络,培训学员3300多人,培训项目65400个。历史悠久的鉴湖水系孕育了两届奥运会冠军孟、世界冠军徐冬香等一批水上运动健儿。绍兴的水上运动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十五”以来,绍兴运动员获得了5次世界冠军和80多次全国及以上冠军。2009年,25名绍兴籍运动员参加了11全运会的决赛,取得了6金2银2铜的辉煌战绩,占浙江代表团总数的三分之一。他们被省体育局授予“第十一届全运会浙江省体育代表团突出贡献奖单位”,他们的同事也受到了绍兴市政府的表彰。
体育产业
绍兴体育产业稳步发展。在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下,涌现出一大批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绍兴县海纳公司、上虞市大康公司体育健身器材新产品开发不断扩大,众多企业和私营业主积极参与体育健身市场开发。体育彩票销售额稳步增长,2009年体育彩票销售额达到29113万元。此外,积极探索体育场馆运营机制,市体育中心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餐饮服务、商务会展于一体,集聚人气,促进东部商圈崛起;体育休闲产业逐渐兴起,绍兴县的室内滑雪、上虞、嵊州的漂流渐成气候,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场馆设施
绍兴有丰富的体育设施和资源。城市体育中心功能齐全。市游泳健身中心、绍兴文理学院体育馆、诸暨体育中心、嵊州体育中心、新昌县体育中心相继建成。绍兴县体育中心和上虞体育馆正在规划建设中,即将竣工。绍兴新奥体中心建设已经启动,将于2014前建成投入使用。此外,市区高校和中小学的20多个体育馆也可为省运会提供服务。
◎办赛经验。
绍兴市、县体育部门引进了一系列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如世界女篮联赛、CBA联赛、全国排球甲级联赛、全国象棋联赛、国际男子篮球锦标赛、全国女子花样游泳表演赛、全国“县杯”乒乓球比赛等。,尤其是连续两年的全国游泳冠军。我市因准备充分、组织精良、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多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最佳赛区”。重大体育赛事的连续举办,有效提升了体育赛事的组织能力,为举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政府重视。
绍兴市委、市政府对此次申办高度重视。经过充分调研论证,2008年初,市政府正式提出申办2014年第十五届省运会,并将积极申办省运会列入2008年市政府工作要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立了由市人民政府市长钱建民任组长的申办工作委员会及相关工作机构,指导申办工作的筹备工作。为了举办省运会,市政府决定新建奥体中心和赛艇训练基地。各县(市、区)、市发改委、财政局、规划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积极支持申办。市体育局也已组织相关部门对其他地方的体育设施进行了考察,并根据承办省运会的需要提出了体育设施的建设方案。
社会支持
绍兴人民热爱体育,全力支持申办省运会。绍兴各界期待和资助政府办大赛的热情也很高。市级新闻媒体对申办省运会进行了报道和宣传。各单项(行业)体育协会在各自领域内,通过签约、演出等方式,积极开展申办省运会宣传活动,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参与省运会,营造了申办省运会的浓厚氛围。许多企业都表示积极支持绍兴申办省运会。
申办第十五届省运会,有利于凝聚人心,振奋人心,调动绍兴社会各界积极性,整合城市体育资源,提升绍兴城市品位,促进绍兴经济社会发展,为浙江体育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如果申办成功,我们将按照承办省运会的要求,认真做好修复、改建或新建场馆设施的规划,合理安排竞赛项目,打造一流的通信、交通、接待等社会服务设施,进一步协调相关部门,制定细化详细的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全力做好各项筹备工作。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尽最大努力办好一届省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