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的六大误区
误区二:案件审理制度被认为是集体讨论(制度)。审制和集体讨论其实是不一样的。虽然庭审也是集体参与,但两组的内容不同。前者是审判的一员,基于案件的存在而存在,后者是领导班子的一员,基于处理本单位行政事务(当然包括重大案件的处理)的需要而存在。对于大案要案的处理,前者应该相当于?一审?后者是最终的?决策权,也就是前者是?在审判阶段?,后者是?决策层?是的,案件审理应该是作为工作人员存在,提供决策(集体讨论)。
误区三:?一阵风?执法误区?一阵风?执法部门,对吧?逆风?谁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对吗?日常犯罪?该人士不置可否。作为近几年无数?扫黄审判?来的时候有一阵风,之后问题又累积起来,但是到了一定程度就集中爆发了,引起了关注,那么新一轮呢?专注于攻击?再次展开。这样,法律的权威和司法的效率就大大降低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文明执法、依法执法已经成为常识。一个现代的人文城市应该更多的依靠市民遵纪守法的意识,执法和处罚也是为了逐步提高市民的法律素质,从而使城市和谐有序。执法的权威性和执法的有效性在于日常的形成,体现在执法的每一个细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误区四:以为执法抽检就是监督抽查。在执法实践中,经常会对产品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就会对相对人进行处罚。其中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抽样时要填写一张抽样单,抽样单里有一栏?采样性质?;另外,一般是拿到不合格报告后立案,立案审批表里有一栏?案件来源?。以上两栏执法人员一般填写?监督抽查?但这其实是个问题。采样列表中建议?采样性质?还有备案审批表?案件来源?不写专栏?监督抽查?, ?采样性质?可以写专栏?收集证据?还是?取证?是的,在备案审批表里?案件来源?写?日常监督检查?有(如果不举报的话)。
误区五:?人性化执法?误解,人性化执法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思考,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很多执法者在一定程度上对执法对象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比如崔英杰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行政机关缺乏对行政相对人生命权、人格尊严等权益的保护,导致重视执法的管理职能,忽视执法为民的服务责任。这和我们反复强调的有本质区别?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概念是不相容的。
误区六:一定要认吗?人治?然后呢。法治?,?人治?这是认识到人权大于法律的一种形式。?法治?是法律法规至上,法律高于一切个人权利。比如,有的执法人员执法居高临下,现场不按法律法规办事,主要是凭主观意识执法。就这样?人治?
因此,为了认清执法误区,减少和避免执法误区,必须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思维和法律知识,培养其依法办事的能力。执法机关和单位必须定期组织开展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