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的展馆概况
青海馆主题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展馆占地600平米。青海馆以西高东低的地理基座、如意造型的昆仑雪峰和接近自然的展示空间,展现三江源是中华水塔,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城市之源的主题。青海馆建成后,将呈现“三原心扉”“湿地净土”“时空瑶池”和“触手可及”等六大板块,突出青海“中华水塔”的优势,通过“三江源”的视觉形象,在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要求下,展现青海“中华水塔三江源”的城市发展之道。
主体造型犹如古篆书“源”字,长江、黄河、澜沧江在其中“流淌”……青海馆昨日启动施工布展。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讲述了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青海馆的主体造型由古篆书“源”字演化而来,其形如同现代汉语中的“原”字。“厂”字头被设计成山峰形象,象征万山之宗——昆仑山,山脊处还覆盖着皑皑“白雪”。“小”字则化身为发源于青海的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江河边遍布了郁郁葱葱的羊毛草。此外,在篆书中被写作“日”的源字中间部分,象征了我国神话中西王母的居住地瑶池。更为巧妙的是,源字的偏旁则演化成青海馆的吉祥物“三原”,即水原、雪原和露原,它们分别代表了水的三种由来——河流发源、雪山上的雪花和草原上晶莹的露珠,它们将在馆内为参观者讲述“中华水塔·三江源”的故事。 青海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为“中华水塔三江源”,按照这一主题思想,所有的设计方案里都突出了“水”字,也就是说,未来建成的青海馆内也将是水的世界,就如何巧妙地向世人展现青海三江之水,设计公司都下足了功夫。此外,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就对青海馆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青海是三江之源,长江、黄河、澜沧江哺育了中下游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也滋润了江河流域大批的城市,在展馆内仅仅反映出青海三江之水比较容易,如何体现出江河的“养育之恩”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设计方案既要新颖、引人,又要便于实施,这是设计公司应该首先考虑的事情。”
三江源曾经是一个超稳定的生态循环系统,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生物多样性集中地区。阳光、雪山、湿地、河流和生灵之间交换着能量,也交换着诚信,***同维系着最流畅的供求关系圈。这种旷古未变的平衡格局在离我们最近的这个世纪被打破。地球气候变暖,冰川开始退缩。森林在消失,湿地在缩小,河流干涸,湖泊减少,土地涵养水分的能力下降,草原以每年数十万亩的速度在沙化。源头之变,祸及整个流域。三大江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开始频繁。1998年,长江三角洲发生亘古未闻的特大洪灾,险些吞噬了华南华东,整个中国被震动,世界也被震动。
而人类依然在局部利益的博弈中竞赛着智慧。疯狂的需求,对三江源的生态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沉浸在现代物质文明成果幸福中的人们很少想到,物欲的无止境膨胀,已成为对三江源最危险的破坏性力量,没有注意到万里云天之外那一片高大陆上频频亮起的生态红灯。
中国已成为全球13个缺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八分之一。中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四百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一百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显而易见,为水困扰的生活,无论多么现代,都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美好。
城市引领着全社会的生活模式,示范着现代生活一切美好的内涵。但在今天,任何城市的发展,任何美好生活目标的实现,都不能也不敢离开生态安全因素孤立地考虑。水是生态安全中第一位的因素。而三江源,是中国大陆上对生态“最敏感的一块皮肤”。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这个观念终于作为历史的一大进步,被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所接受,并在决策层面上被肯定。
这是人类在危急时刻的觉醒。我们必须回归——回归到一个被先民们所恪守的基本价值观上去,那就是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勿忘回馈。在生态问题上历史走了很长的弯路。所幸今天的三江源还能为亡羊补牢提供足够的机会。回归自然,缓解文明造成的内心冲突,是现代人***同的精神诉求。 坐在“高原”的草地上,一边悠闲地看电影,一边感受雪山、蓝天、白云、草地的单纯生活。这就是上海世博会青海馆。
青海馆主体形如古篆书“源”字,选取长江、黄河、澜沧江为元素,以昆仑天之极为载体,以圣水瑶池为情感内涵,并以博大、包容为空间概念,勾勒出一个敞开式的展示空间,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
篆书“源”搭起展馆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江河的源头,青海馆的主体造型正由古篆书“源”字演化而来,形同现代汉语中的“原”字。“厂”字头设计成山峰形象,象征万山之宗——昆仑山;“小”字则变为发源于青海的长江、黄河、澜沧江;古篆书“源”字中间的“白”写作“日”,在青海馆中成为中国神话之源——西王母的瑶池。
独特的结构使得三分之二的青海馆是开放式的,游客可以在展馆中自由穿梭,看到清澈的河水穿越雪山,云雾飘动在雪山之巅,牧歌在清风中呼唤永久不变的庄严。
坐在草坡上看电影
青海馆的整体设计围绕“中华水塔三江源”这个主题展开,用特殊玻璃模拟出三大江河的逼真效果。
为了还原青藏高原的自然风貌,青海馆用高原特有的“中华羊毛草”种出一片高山草甸。四个“水精灵”分布在草地上,它们由江河中的几滴水“变化而来”,正面是屏幕,将播放一部主题为“同根同源”的电影。游客可以坐在草坡上,从影片中欣赏青藏高原的美景,还可以抬头看看展馆穹顶的蓝天、白云。
青海馆解读
EXPO|一起游青海馆
水纹玻璃铺出 长江黄河澜沧江
青海馆的展示部分包括“源出青海”、“绿满天涯”等10多个部分。
源出青海:青海馆约三分之二的面积由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构成,源头都指向青海的雪山。这三大江河是用水纹玻璃铺成,如同河水正从雪山上潺潺流淌而来。
绿满天涯:一片高山草甸依傍着三大江河,由高原特有的“中华羊毛草”铺成,细草如毯,野花斑驳。
同根同源:四个“水精灵”造型的设施,将播放视频介绍三江源的地理、生态、动植物、各民族生活等。
蹄类竞骄:透明屏幕上出现广袤的原野,藏羚羊、白唇鹿、藏野驴等动物种群在原野中觅食。
母亲河出生的地方:通过一部短片从三大江河的入海口溯流而上,追根探源,引导游客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并展示三大江河与生命、文明、城市的关系。
源上人家:用浮雕、彩绘展现青海牧民的生活,体现牧民在严酷生存环境中的坚韧、乐观和宁静。
格拉丹东:通过雕塑和绘画还原长江发源地格拉丹东雪峰,让游客在馆内就能看到美丽的雪峰奇景。
高山草甸:用中华羊毛草、岩石等还原出高山草甸,碧绿的草尖上残留着雪花,展示“盛夏飞雪”的高原奇观。
极地远眺:青海馆墙壁的绘画上,草甸等风光次第展开,草天一色。
第一滴水:一个冰柱倒挂在馆顶,尖端有一滴水滴,地面是一汪缓缓扩散的涟漪,寓意着三条江河下游的文明、繁荣和昌盛皆起源于此。
高天流云:在展馆的穹顶上,用灯光、彩绘还原青藏高原特有的蓝天、白云,带来疏朗、空灵的体验。
石刻心愿:展馆外的草坪上设有一个触摸屏,游客可以在屏幕上签字留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祝福。
羽族炫翎:以展馆外墙为背景,用彩绘描述一队黑颈鹤凌空翱翔的场景,象征三江源是鸟类的天堂。
高原之窗:这里是青海馆对外接待的窗口,用来自三江源头的昆仑山矿泉水招待客人。同时,游客可以在窗口领取介绍青海的资料和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