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笋的地理分布

中国马蹄笋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台湾省、广东、广西等省,总面积30-40万亩。1,地理位置:

(1)经纬度:张虎溪口村位于南平市东南闽江中游北岸,上有顺昌,下有闽清。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8° 36 ' 54 "-118° 37 ' 50 ",北纬25438 "。

(2)土壤:土壤主要为黄粘土和黄红壤。马蹄竹种植区土壤深度大于10PPm,机械组成为中等土壤,结构稍密,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0.04-2.4%,氮含量0.002-0.063%,速效钾2-90ppm,速效磷小于10。

2.气候

(1)温度:溪口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雨等自然条件有利于麻竹的生长发育。年平均气温20.2℃,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9℃,极端最高气温42.5℃,冷月最高1,极端最低气温-2.5℃,全年无霜期30℃。

(2)湿度: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1417.3-1573.4mm,主要集中在3-6月和8-9月。这6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73.5%,最大日降雨量为223毫米,麻竹生长季节日平均湿度为80%。

(3)光照时间:根据本县历史资料,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905小时,日照率为43%,最长年份日照2326.3小时,最小年份日照1622.6小时。

3.水质: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65,438+0,465,438+0.7.3—65,438+0,573.4毫米,水质良好,基本能满足马蹄笋生长的需水量。

4.空气质量:马蹄竹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65-200米之间,产地附近没有大型化工厂、造纸厂等污染企业,空气质量良好。浙江省

温州马蹄笋基地总规模将达到20万亩,其中80%以上的生产基地集中在平阳的清街、苍南、瑞安三县市的18重点基地镇,初步形成区域布局、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基地。如平阳县南湖乡、水头镇连片面积达到9000多亩,苍南县灵溪、桥墩、赤溪乡现有连片面积集中。先后通过“浙江省绿色农产品”、“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多次荣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中国杭州国际农产品博览会金奖”、“湖南长沙中国竹文化节金奖”。马蹄笋在温州已有17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温州传统名优特产之一,也是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收入作物。

福建省

福建古田黄田镇“黄田马蹄笋”于2007年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授予马蹄笋商标注册证,同年古田县黄田马蹄笋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福建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专家组验收。2007年制定并通过了《黄田马蹄笋》地方标准(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724-2007)。

黄田镇的马蹄笋年产量已从2008年初的3万吨增加到近4万吨。产品满足优质保鲜竹笋从52%到60%的加工要求,亩产量从0.8吨提高到1.2吨。马蹄笋平均亩产增加500元以上,产品商品化率达到1.000%,产值达到1.2亿元。

双坑马蹄笋基地位于南平与古田交界处,316国道贯穿其中,外福铁路古田火车站,千吨级水运码头。交通十分便利,建成了岷江中游唯一的马蹄笋批发市场。经过几年的市场开拓,黄田双坑的鲜笋和笋干已进入浙江、江苏、上海、新疆等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的主要市场,并出口到港澳台、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