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友克洋《蒸汽男孩》的风格和流派及创作背景

《蒸汽男孩》的导演大友克洋曾经以科幻片《大都会》(2001年)而闻名,而这部电影中的一些造型与构想,直接被融入到《天空上校与明日世界》中。当导演再次以自己的习惯性风格,打造出号称日本历史上历时最久、制作最昂贵的动画电影《蒸汽男孩》的时候,影片的科幻创意,仍然使我们由衷地惊叹不已。

一、背景:蒸汽时代的神奇想像

这部电影,可以说它是一部典型的“蒸汽朋克式的科幻电影”。

“蒸汽朋克”(Steampunk)一词,来源于威廉·吉布森和布鲁斯·斯德林写于1991年的科幻小说《差分机》,小说主人公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他设计了一台用于数表计算的差分机,可以自动完成整个运算过程,1834年,他又致立于比差分机更加完美的解析机的发明,这种解析机具有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输出器,具备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雏形。但他的这种计算机依托的是机械性装置,最终未能成功。《差分机》小说却一反历史事实,描写巴贝奇成功制造出由蒸汽驱动的计算机,使蒸汽时代直接跨越了电气时代,改变了历史进程,迈入了信息时代。“蒸汽朋克”一词因而具有了特定的内涵,意指科技发展未按照真实的历史流程而走向了另一种状态。像去年拍摄的科幻影片《天空上校与明日世界》就是这一种类型,《科幻世界》去年第九期的《异天行》也是对这一种风格的尝试。

《蒸汽男孩》更是一部即使在字面意义上也可以看出与“蒸汽朋克”息息相关的电影。故事发生在1866年的伦敦与曼彻斯特,这是一个蒸汽作为原动力统治世界的时代,工业革命由此揭开了序幕。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蒸汽无所不在的身影,那由蒸汽作为动力的纺织机,那无所不在的吐着浓烟的厂房,那奔驰在大地上的火车,都显示出蒸汽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涉及到那个社会的各个层面。

然而,正当蒸汽时代方兴未艾之际,电气时代已如春星一般迫不及待地跳出地平线。影片中,我们看到,蒸汽男孩雷在家里运用了电能照明,蒸汽与电气之间的落差是明显的,蒸汽是一种物质,而电能是一种感应,蒸汽之力依靠物质接触,而电能可以洞穿空间,感应出力量。这决定了蒸汽时代是短暂的,可以说尚未充分发展,便被电气时代扔到了身后。

可是《蒸汽男孩》却沿着“蒸汽朋克”的模式,设想着蒸汽时代继续按着自身的命运不断完善与发展,于是,在我们的面前,出现了匪夷所思的“蒸汽”新发明。在影片中,我们看到,雷发明了形如大圆圈的独轮蒸汽车,与火车展开了赛跑,奥哈拉公司发明了一套由蒸汽为动力的海陆空三军,影片中的重要发明蒸汽球,则相当于蓄电池。更为叹为观止的是,由雷的爷爷与爸爸设计制造的高耸云天的机器城。这是由蒸汽作为动力,以曲杆作为传输工具,以人工协调操作的一个巨大的城堡,其前进方式竟然采用了状如机器人的机械撑脚,艰难地向前挪动着。当它俯瞰宛若模型的伦敦城区、并以摧枯拉朽的方式践踏着城市的时候,蒸汽时代迈上了无以复加的颠峰。

像所有“蒸汽朋克”类作品一样,它的内容是荒唐的,是一段不存在的历史,但是,它却从另一个层面揭示出技术发展所可能走上的歧路。影片中蒸汽时代的种种发明,实际上都可以在电气时代看到相似的产品,蒸汽飞行兵可以在空中扔炸弹,进行侦察活动,相当于现代的飞机;蒸汽兵车,则对应着现代的坦克;而蒸汽时代的机器城在今天更是司空见惯,航空母舰、宇宙飞船、空间站都可以视着一种密集型、多功能的机器城。《蒸汽男孩》中对蒸汽时代的科学幻想,完全是立足于电气时代与电子时代所达到的文明高度,以此赋予蒸汽以超凡的力度与完美的想像。因此,当影片把蒸汽时代的古里古怪的发明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是惊诧的,但同时我们觉得它又是合理的,因为,这种由蒸汽支撑的发明,正在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发生着亲密接触,影片的幻想正是基于这一现实。

二、主题:科学发明的两难选择

《蒸汽男孩》中对蒸汽时代的发明作出了令人惊叹的想像,但正像所有的科幻影片一样,它展览的永远不是技术,但是人类面对技术的态度。于是,如何对待科学发明,构成了影片的主要矛盾线索。

影片以英国小男孩雷的视角,去洞察蒸汽文明存在的价值与偏颇。而走在两个极端的,就是雷的父亲与爷爷。这两个在雷的心目中居有同等地位的长辈,却在对待技术的用途上发生了极大的分歧,雷的父亲信奉技术就是一切,勿需过问正义与否,而爷爷却认识到技术如果用于损害人类,那么,就失去了技术的应有意义。爸爸与爷爷的争执,是所有科学的争执,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使我们感到了技术的强大,同时,也使我们深刻地体味到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戕害。

在父辈之间的争执中,雷被迫作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当技术走向了反面,就像机器城异化成一个摧毁现代文明的杀手的时候,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扼杀这种毁灭人类文化的技术发明。于是在影片的最后段落中,我们看到,由蒸汽球这一个蒸汽时代的发明而卷入矛盾纠葛中的雷,用同样的这个可以服务于邪恶、也可以服务于正义的蒸汽球,瓦解了机器城,重新让城市复归安宁。

作为一部日本科幻动画片,影片中强调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副作用,我们可以从这个国度历史上遭受到原子弹伤害的史实中读到类似的隐痛,而借助于人的自我良知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控制人类发明给自身带来的伤害,正是这部电影隐含着的内在蕴意,从表面看,这是一部完全以西方题材、西方角色为主体的电影,但是,影片中的内在主题上却烙印着日本的特色与思考,很多时候,我在这部电影中,总是走神地把西方人看成是日本人,可见,创作者的立场与动机,才是决定电影属性的关键。

三、 音画:历史幻想的精致呈现

作为一部科幻片,影片在场景设计上,确实给人一种视觉的震撼感。一方面,影片以细致的画面,逼真地勾勒出十九世纪伦敦的城市风貌,影片多处通过鸟瞰城市的客观镜头、电梯中观望城市的主观镜头,以及机器城脚踏伦敦城的多视角表现,复活了一个只能在博物馆中存在的伦敦古城面貌,另一方面,影片以绘声绘色而又细部明晰的造型,设计出了一系列蒸汽时代恢弘壮阔、登峰造极的技术发明。这两个方面,一个是历史,一个是幻想,历史方面做得真实,幻想方面,则设想得神奇。相形之下,影片人物造型与动作倒显得呆板造作,不够流畅自然,加之电影思想冲突与人物矛盾处理上也显得避重就轻,不够完整与富有创意,这多少削弱了影片的深度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