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识别号
车辆识别代码缩写为VIN码。是英文(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的缩写,翻译成车辆识别代码,也称为车辆识别代码或车辆识别代码,VIN码是表示车辆身份的代码。VIN码由17个字符(包括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俗称17位码。它是由制造商分配给汽车的一组字符,用于识别。这个号码的产生有特定的规律,与每辆车一一对应,可以保证50年内不会在世界上再次出现。因此,有人称之为“汽车身份证”。
各国政府和汽车公司对本国或本公司生产的汽车的17位识别码有具体规定。一般各国技术法规只规定了车辆识别码的基本要求。比如应该由17位代码组成,字母和数字的大小、书写形式、排列位置、安装位置都有相应的规定。除个别符号的含义外,其他规定都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厂家自己规定其代表的含义。车辆识别码通常包含关于制造商、生产年份、型号、车身类型、发动机和车辆的其他设备的信息。各国关于车辆识别码的技术法律不尽相同,也有相通之处。例如,美国法律规定车辆识别代码的第三位必须是出厂检验编号,而欧洲* * *相同指令将17位代码分为三组(WMI、VDS。VIS),并且只规定各组的含义范围;标识码的位置在美国应该安装在仪表板左侧,透过车外的挡风玻璃可以清楚地看到,便于检查,而EEC规定标识码应该安装在汽车右侧的底盘车架上或者标注在制造商的铭牌上。
1)位1 ~ 3 (WMI:世界制造商识别码):表示制造商、品牌和型号。用于识别车辆制造商的唯一性。通常占VIN代码的前三位数字;
2)编号4-9 (VDS:车辆描述):描述车辆的一般特征,其编码顺序由制造商确定。比如:品牌系列、车身类型、发动机类型和配置、发动机排量、安全保护和约束系统类型;第9名:校验位,可以通过一定的算法防止输入错误,起到一定的防伪作用;
3)10 ~ 17位(VIS:车辆指示部分):厂家指定的区分不同车辆的一级字符,其后四位应为数字。第10号:厂家规定的车型年份不一定是实际生产年份,但它与实际生产年份之差一般不超过1年;编号11:装配厂;12 ~ 17位:生产线的生产顺序号(12位可能是生产线代码)。一般来说,汽车召回都是针对某个序列号以内的车辆,也就是某个批次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