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微软要把服务器沉在海底?而华为,则位于大山深处。有什么区别?
所以散热是数据中心的主要成本因素,所以如何解决散热问题是节约成本要考虑的最大问题。
脸书位于瑞典卢雷奥的数据中心,距离北极圈不到70公里,一年四季都可以吸入冷空气进行散热。阿里巴巴位于杭州千岛湖的数据中心,这里年平均气温17,可以利用深层湖水的循环流动帮助服务器降温。腾讯位于贵州贵安的数据中心,这里有五个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山洞,安全、隐蔽、温度低。微软更是开天辟地,直接将服务器沉入海底,想利用海洋的自然冷却能力,打造一个绿色节能的海底数据中心。
所以没有什么是尖端技术。只是微软想节省维护服务器的成本(包括散热)。就像华为在大山深处建立数据中心一样,都是一个目的。
把它放在深山里,沉在海底,目的是一样的:散热。目前,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能耗极其巨大,设备运行时的热量也是巨大的,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电力用于散热。而如果有一个温度低或者散热好的环境,会节省很多能耗。
但目的相同,方式不同,因为两家公司所处的政治和地理环境不同。
其实没什么不同,只是散热的方式不同。
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海底,通过海水的低温和流动性带走服务器的热量。
华为把服务器放在深山里,通过深山隧道的低温环境和气流带走服务器的散热。
大家应该都知道,服务器端的散热是非常大的。如果你家里的电脑没有风扇散热,电脑很快就会因为高温而死机。所以服务器必须保持在低温或常温下运行。
所以两者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散热的形式不同。同时可以节省大量的散热成本。
如果资金允许,条件允许,最好把服务器放在南极和北极。但同时,服务器散发的热量也会影响南北极的环境。
微软选择沉入大海降温,是因为选择了一个海洋寒流常年经过的地理环境,选址也是经过严格审查的,而不是随便选一个有水的地方就可以了。同时也是海洋生物活动较少的地方。
它在加州海岸和欧洲海岸附近的海域都设置了服务器,效果还不错。
其实没什么不同,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散热。
所以无论是微软还是苹果,无论是华为还是谷歌,他们在搭建服务器的时候都会考虑几个方面:成本和安全性。成本方面,主要是场地、电力、硬件的成本。电力方面,因为服务器散热,需要考虑散热的成本。事实上,许多服务器的功率都是因为冷却而浪费的。
所以微软基于以上考虑,将服务器沉入海底。首先不需要场地成本,通过集装箱沉入海底,避免了建设机房的成本;其次,通过海水散热减少空调的使用。这种自然降温方式比消耗大量空调降温要划算得多,而且微软向云厂商转型过程中大规模采用潜艇部署的成本节约非常可观。
现在很多云厂商都在通过各种方式部署服务器,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比如谷歌想出了用花露水冷却服务器的点子,当然是和污水净化厂合作。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公司将服务器部署在贵州的深山老林中。比如苹果把它在中国的数据服务器放在贵州。后来,继阿里、华为、中国移动等公司在贵州架设服务器后,腾讯也在贵州架设服务器。原因主要包括:当地气候比较凉爽稳定,电力便宜,地质稳定。所以在这些地方建服务器更安全更划算。
所以厂家一定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而选择了正确的方式,没有对错之分,目的是完全一样的。
这个我真的不知道!我想听更多关于它的情况。
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隔热降温,节能降耗。
大多数企业通过空调来冷却服务器,这是非常昂贵的。当服务器运行时,它会产生热量,就像使用手机一样。微软和华为都有很多服务器,这些服务器产生的热量非常高。一旦服务器的环境温度过高,它们就无法工作,所以微软和华为都在试图冷却服务器,但他们只是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微软把服务器放入海底,海水可以很好的隔绝阳光,海水还可以通过热传导给服务器降温。
华为还可以把服务器放在深山里隔绝阳光,而且大家都知道山洞里的温度比外面低很多,所以可以直接免费给服务器降温,然后通过空调调节温度。所以微软和华为的目的是一样的,只是方式不同。
众所周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全球涌现出了许多科技巨头,如微软、华为、苹果等知名科技公司。对于这些大型科技公司来说,建立一个合适的服务器数据中心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的数据传输都需要依靠服务器的支持,所以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有自己的服务器数据中心!
目前,几乎所有大型网络运营商都在寻找和开发最适合的服务器散热技术;因为服务器的运行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这就对服务器搭建的地方有着严格的要求;像马云的阿里云、亚马逊、360等公司都在宁夏建设了自己的数据中心,而华为、腾讯、苹果iCloud则选择在贵州山区建设数据中心,目的是利用独特的气候,达到低温自然风冷的效果,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据悉,在贵州大山深处,华为选择挖空山体放置服务器。据悉,华为贵州服务器中心一期建筑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可容纳60万台存储服务器。它的规模无疑是非常大的。那么华为为什么选择在贵州“挖空”一座山来建数据中心呢?有几个关键原因。
贵州之所以受到华为等众多科技公司的青睐,并在这里建设自己的服务器中心,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山区众多,气候宜人。即使在夏天,平均温度也只有25度左右,非常适合服务器散热。而且贵州很多山区都有天然洞穴,服务器中心的建设也有利于恒温恒压环境的形成。在贵州,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很少发生,这些有利条件完全可以保证大数据中心的稳定性。
除了华为这样的公司在山里建数据中心,还有美国的微软把服务器沉入海底,想在海底建自己的数据中心;据悉,早在2014年,微软就启动了“水下数据中心建设计划”。为了完成这个计划,微软也启动了相关的潜艇实验。为了解决海底服务器的防水问题,微软甚至雇佣了船舶制造商“法国海军集团”来建造自己的水下数据中心,拥有潜艇级别的防水散热技术。微软用一个重达17吨的钢制密封舱,装载了近300台计算机服务器和100多种传感器,然后沉入加州海岸底部。这些海底服务器通过安装在舱内外的冷热交换器,使舱内的高温水与舱外的水交替循环,达到散热的目的。
这些科技公司之所以煞费苦心,试图把服务器放在大山深处、海底,主要是因为服务器特别怕热,尤其是在由几千台服务器组成的数据中心。散热一直是个问题,仅这些服务区的散热和用电操作,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综合来看,相比微软的海底数据中心,华为的大山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无疑更加成熟,因为数据中心可以建在深山里,不受海岸线等地理位置的限制,R&D和建设成本也更低。目前微软团队还在实验中,距离成熟商用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华为挖空深山放置服务器的方案无疑更先进。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