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语境下赣州古城文化复制研究论文
《旅游语境下的赣州古城文化再现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将赣州古城置于旅游开发的背景下,把握古城文化景观的空间布局特征,了解古城文化景观的内在历史背景和当代价值,分析制约古城文化景观再现的各种动力因素,把握古城文化景观再现的内在本质和文化表征意义。
关键词:赣州古城;生殖;文化旅游
第一,文化资源的存在
赣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距今约1752年。从古代军事要塞到商业发展的交通要塞,赣州古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曾是南长城军事防线上的重要指挥中心,甘家苗族起义的主战场,清朝衰亡之战,还有川军熊克武部队1925不能炸毁甘州石城的传奇故事。开通了司马、镇西(洞河)、巫溪(溪或万榕江)三大水系,商务往来洞庭、汉口,官道分别通往陆、冯、永南、思南、印江、茶桐、秀山。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战略转移,修建了湘川公路和赣州至索力(吉首)的公路支线,与陆路齐头并进,创造了赣州古城的辉煌。
赣州古城的文化景观资源也很丰富。从军事防御建筑到祠堂、亭台、古塔,古城小巷、河道码头、明清特色建筑随处可见。古城内有北门、胡家塘古民居建筑群、罗荣光故居、文庙、抗日文化纪念馆、杨故居、观音阁、牌楼、万榕江画船观光、三望阁风雨桥等。都很有民族特色。从建筑景观价值来看,古城的选址、城防的设置、街道的规划布局,既有鲜明的军事特色,又有不同层面的浓郁民俗特色,还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土家族、苗族和汉族人民创造了古城辉煌的文明史。阳戏、陈河高腔、傩戏、汉剧和苗剧是古城的主要剧种。4月8日赛龙舟,6月6日打龙灯,打武术,赶秋歌,游泳?春天?见面会、赶集庙会、跳鬼、巫术绝技、赶集会等民俗节日,充分体现了古城人民淳朴的民风。
赣州古城丰富的文化资源符合湘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009年2月,州委书记何泽忠提出?打造一个龙头,一个集散地,两个景区,三个核心景区,实现六大增值?什么事?11236?旅游发展的理念为湘西旅游产业的格局勾画了蓝图。其中?三个景点?赣州古城景区圈就是其中之一。因此,赣州古城的建设是必然的结果,赣州古城的发展成为实现湘西旅游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文化景观的再现
古镇旅游开发以文化资源为主,文化资源构成古镇旅游文化资源的要素,包括有形的实物,如古街区、古宅、寺庙、祠堂等,可以清晰感知;还有无形的意境,比如古镇的民风民俗,古韵氛围等。,可以通过人的经历来感知。可以说,古镇的创建是对古镇文化空间的一种重构。因此,既要在硬件能清晰感知的物质形态上下功夫,保持其全面真实的风格,也要在软件能体验感知的非物质形态上下功夫,注重文化氛围和场景的营造,让有形和无形的元素得到很好的展示,体现古镇旅游的特色。
(一)物质空间的重构——古镇街巷的重构
2005年,赣州古城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为赣州古城的保护和重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当时赣州古城损毁严重,核心景区面目全非。吉首市政府引进了达汗集团来恢复古城的主要街区。修复了北门、文庙、胡家塘、三门城楼、桥、观音阁、牌楼、天碑林坝、和田碑林茶楼等古城标志性景点,修缮了杨、罗荣光、、翦伯赞等名人故居,清理了万荣河河道,修建了河道。其建设工作主要围绕古城核心保护区内的人民南路、迎宾路、建新路、干政街、东门巷、观音阁街、万榕江等主要旅游线路展开。
自2005年以来,赣州古城景区修复基本完成。对76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典型古民居建筑进行挂牌保护,对6处文保单位、22处重点民居进行修缮,修缮21单元、420处民居,涉及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拆除临时建筑、违章建筑、不协调建筑5000平方米。景区重点项目停车场和游客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赣州古城还规划了文庙文化展示区、胡家塘传统民居、城隍庙民俗观光区、万榕江观光休闲区、解放路传统商业街、抗战标语展示区等六大旅游主题浏览区。这些?历史遗迹?是地方文化的代表,全部借助现代方法?恢复?在修复的基础上,针对旅游市场的需求进行了相应的建设和改造。
(2)心理空间的重建?湘西广场?创业园的建立
作为旅游景点外部形象和内部文化的综合反映,旅游纪念品开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经济效益。旅游纪念品的制作要因地制宜,无论是工艺品还是土特产都要有明显的地方符号,既能增强游客的购买兴趣,又能起到宣传作用。
为做好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加快旅游产品集散地建设,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湘西文化为主线和纽带,依托赣州古城,大力建设集创业孵化、创业培训、项目交流、产品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创业基地。湘西广场?创业园,大力发展特色商品产业、民族经典文化产业、地方餐饮业和旅游休闲产业。2010湘西州政府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湘西广场?商标。同年2月5日,湘西广场名特旅游商品一条街在赣州古城正式开业,湘西广场淘宝旗舰店、百工坊、百味街、能工巧匠创业园等项目也相继启动。湘西广场?旅游商品品牌正式建立。
意识空间的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的进驻
从传统到现代,在中国社会转型与变革的背景下,赣州这座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传统在传承过程中的不断冲击——意识的空间被现代生活方式迅速肢解成碎片,但同时这些碎片又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被重新创造。旅游开发改变了赣州古城的整体产业结构,不再有鲜明的村落体系。意识空间的重建主要是通过?旅游生存③?通过实践。?旅游生存?也可以分为生活化生存和舞台化生存两种具体形式。生活化生存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跃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利用、保护和传承融入古城的日常生活。2011 5月10日,湖南省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在吉首市赣州古城揭牌开园。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百工坊、百味坊、百戏坊等组团组成,集研发、演出、销售、休闲于一体。在重建的文化空间里,游客可以看到工匠大师的挂毯,画苗族画,雕刻傩面具,砚台,菊花石,手工贴纸等。,亲身体验湘西民族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古老的民间手工艺复活。
阶段性生存是指通过艺术加工提炼的方式来移动传统文化?舞台?转化为舞台表演艺术展现给游客,随着规模的扩大,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旅游表演产业。2011五月,与?格兰杜?《名》中,在湘西吉首市干城的五诺堂,一场由湘西格朗度艺术团演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景演出正式拉开帷幕。演出通过湘西12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现场展示,集中展示了湘西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目前,该节目已经成为让游客了解湘西的主要节目。
第三,很多势力的* * *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克利福德?Geerds在《文化的解读》一文中说,文化作为一个系统,不是由一种力量塑造的,最终是由各种力量塑造的?妥协和交易?。赣州古城的新面貌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政府主导
在文化资本不断再生产的过程中,政府的力量不可忽视。旅游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政府利用城市规划审批权,对文化旅游发展进行宏观管理;政府主导的项目公司模式:政府成立相应的旅游开发项目公司,相关资产以政府财政拨款的形式注入项目公司;经营权转让模式:当地政府对辖区内的旅游景点进行开发后,通过转让旅游开发经营权的方式,吸引投资者介入古镇旅游开发。从旅游发展模式可以看出,政府是公私旅游资源的最大整合者和分配者,行业运营发展?游戏规则制定者?。一方面,为了使民族文化旅游更好地发展,政府必须继续传承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为了打造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的品牌,提高旅游文化的知名度,需要在民族地区开展各种活动吸引眼球。从赣州古城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来看,政府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主要活动是由政府牵头投入巨资进行开发和修复,同时制定一系列管理政策法规,规范赣州古城和赣州旅游的管理。
(2)市场推广
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是导致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重构的重要因素。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许多文化被重建,许多充满民族特色的景点,如民族风情园,被建立起来以发展旅游业。以文化为主题的景点,基本都有民间歌舞表演。这些表演者大多受雇于旅游公司,他们有选择地传承了原始文化。赣州古城的发掘和开发过程也迎合了市场经济的需要。2004年,作为吉首市人民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湘西州50周年重点项目?锦绣干城?该项目正式进入规划阶段。以政府为首的达汗集团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也是看好赣州古城在新兴文化遗产旅游下的潜力。旅游企业的投资给古城的旅游发展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锦绣赣城的打造,一方面多方向还原了赣州古城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让赣州古城的发展有别于历史轨迹,成为集特色土特产购物、民俗表演、品牌餐饮、旅游休闲、商务会所、酒店住宿为一体的4A级仿古旅游商务小镇。市场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文化的再生产使传统的民族文化重新被发现和发展,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3)专家学者探讨
文化学者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脑。民族地区的人们在学者的帮助下,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民族民俗,通过文物古迹确定当地的民族历史文化,并由此重构新的民族文化资源,为游客描绘或虚拟出一个具有深厚民族特色的新的文化空间。湘西文化学者对赣州古城的发展做了大量考证,从其历史人物、文化民俗、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资料整理,以历史文化的方式重构了赣州古城的发展方向。杨的《赣州的魅力》和盛天宁的《清亡之战――甘家苗族起义研究》都是以赣州为背景的。
此外,在专家学者的探索和旅游开发中,许多民族传统节日中的禁忌和规矩逐渐淡化,民族礼仪不再具有传统的祭祀性质,取而代之的是娱乐。这个节日不再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而是成为游客和当地人的庆祝活动。如赣州古城正月十五的烧龙仪式,最初是土家族先民依靠天气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带有浓厚的稻作文化和神灵崇拜的烙印。由于专家学者的探索和旅游开发的需要,成为一种娱乐性和观赏性的节目,烧龙的形式在变化过程中也变得更加戏剧化。
综上所述,赣州古城的创建向我们展示了旅游背景下文化景观的当代变迁过程。它不是简单的历史景观的还原,而是各种力量为了不同的利益而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变化是生殖性的。通过对古城重建模式的研究和动力机制的分析,对其他地区的古镇旅游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校级科研项目(编号:13JDY024)资助。
注意事项:
①张群。凤凰古城如何保护和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12)。
②吴刚。赣州古城:吹响湘西旅游第三次创业的号角[EB/OL]。/H/24/20111229/14706 _ 1 . html,20165438。
③旅游生存:指借助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为游客参观、体验、学习、购买而开发的旅游产品。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新模式。
④赵德利。主导?主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体角色定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