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品牌变成了掠夺品,我们还要做品牌?

我们还剩下什么?在我看来,仅仅抵制是不够的。每年春节,中国都有数十万劳动力在经济发达地区排队购买回家过年的火车票。这是说明中国经济发达还是说明中国有大量的生力军?是说我们有很多廉价劳动力,还是说我们有给外国人打工的廉价奴隶?这不仅应该使我们深思,而且应该成为我们今天行动的使命。梁启超说: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而在我的青春。少年聪明,富有,强壮,独立,自由,进步,优于欧洲,优于地球。我想,祖先都有这样的野心,我们为什么不能?在今天的市场上,我们有快速建立自己品牌的基础。这种基础表现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各国知名品牌涌入中国建立或寻找制造商和加工商,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品生产国。当我们看着中国人用廉价的劳动力和低廉的成本生产出来的产品,贴上洋品牌的标签,瞬间成为市场上的高利润商品来赚取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工资,我们不禁感到悲哀。我们有成熟的经验和技术,有庞大的生产体系,但是我们没有自己的品牌。在用自己廉价的血汗为外国人创造高额利润的同时,也证明了一个道理: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注定要被剥削和压榨,一个不研究自己文化的民族往往是落后的,容易被别人看不起!所以,某个名义上的制造大国,实际上沦为国际劳动力市场,世界廉价劳动力市场。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极不协调。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没有创新意识,不打造自己的品牌,我们国家是不可能挤进世界第一军队的阵列的。以上种种阵痛告诉我们,中国企业要想振兴,推动经济更快发展,成为世界品牌,提高地位和威望,从制造型向创造型转变,就必须发展和拥有自己的品牌。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在国内市场没有饱和的情况下,创造品牌有助于扩大内需,也有助于增加GDP。中国是一个654.38+0.3亿人口的大国,国内市场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但是,我们把提高GDP和经济增长点的重点放在国外市场上,忽略了国内市场潜在的巨大需求。结果就是国外到处倾销廉价低档产品,违反了游戏规则,双方都不高兴。对方制裁限制我们,实施反倾销。遇到断然拒绝后,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我们的方向是否有问题。可悲的是,现在很多人都说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做什么都很难,找工作也很难。在我看来,市场饱和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包含了太多的无奈。本质上,国内市场的每一个行业都蕴含着巨大的潜在需求,我们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追求,更谈不上消费的欲望。消费者压抑并积累了很大的消费欲望,但由于我们的市场缺乏差异化的产品,无法满足这部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也抑制了他们的消费行为。以笔者2007年在杭州和浙江温州的工作为例,年底回到乌鲁木齐后,深深体会到国内产品同质化的严重性。本来浙江和乌鲁木齐跨度较大,又分别位于江南、西北和不同地区的城市,生活习惯和风俗文化都有些不同。但是笔者发现这三个城市的市场上卖的产品基本都是一样的。无论是百货公司卖的高档商品,还是批发市场卖的小商品,基本都是一样的东西,很难看到有特色的产品。我在温州买了一条皮带,我觉得我很自豪。回到乌鲁木齐的时候,在乌鲁木齐大大小小西门的市场也有分布。这恰恰说明了全国市场的普遍情况,也就是说全国的产品缺乏差异化,同质化严重,缺乏有特色的品牌产品。生产的同质化产品越多,销售越困难,这样的产品就变得司空见惯,失去了竞争力。消费者自然失去了消费的兴趣,造成了我们所说的市场饱和。有时候不是不想消费,而是想买的东西买不到。市场上充斥着同质化、缺乏个性的低俗产品,阻碍了我们的消费行为。我们有广阔的市场和大量的需求,但我们缺乏多层次多样化和定位良好的个性化商品,从而抑制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因此,要想扩大内需,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还必须有创新意识,打造有竞争力的品牌,生产差异化的产品。但是,国内教育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还不够。我想这就是我们国人喜欢模仿国外产品风格,模仿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的原因。只会模仿制造,没有创造能力,这是拖中国进入强国行列的重要顽疾。我们经常对外界说,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我认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遗产,不应该是我们辉煌的资本,然后躺在这个成果上睡大觉。而是要用5000年的智慧来打造我们的品牌。可惜很多人对自己的文化,对中国的儒家是什么知之甚少,不知道孔孟为什么会被推崇到如此高的地位,中庸和仁,这些才是儒家的精髓。我们每天热衷于我们文化的层出不穷,却没有研究过自己的文化。恰恰是我们的文化曾经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就提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那时候也没让我们成为世界第一。所以,谈中国文化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还要学习外国。学好中国文化,就足以让你建立自己的品牌。原因很简单。创造一个品牌,就像创造一个宗教,就是创造一种信仰。你需要一种精神,一个清晰的教学方案,让你的消费者成为你的追随者,让他们信任你,依赖你,为你传播,这离不开你。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或创业者,也应该是一个哲学家。他们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逻辑和思维方式。只要你有思考力,就一定会创造出文化品牌。和思维能力,你可以在中国的文化中学习。这个时候,你就不会对品牌建设和品牌管理,以及品牌真正的概念和定义感到困惑,你对品牌的理解也不会仅仅停留在扩大知名度上。甚至不再认为品牌化是宣传和广告的奇怪现象。中国需要做品牌,但不是很多企业成立品牌管理中心后做广告策划、媒体传播、设计、营销策划的品牌。因为品牌生命力太脆弱,我们很多企业在这方面损失太大。来源:中国企业管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