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将整合天猫淘宝,成立三个新中心。
阿里将合并天猫淘宝,成立三个新中心。戴珊正式就任负责阿里“中国数字商务”板块的总裁后的第六天,“大淘宝”的架构调整迅速出炉,阿里将合并天猫淘宝,成立新的三个中心。
阿里将合并天猫和淘宝,成立三个新中心,1 1.6。10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分管中国数字业务板块的总裁戴珊发布内部信,宣布原淘宝天猫业务的新组织架构,这是戴珊2022年正式执掌阿里中国数字业务板块后,对组织架构的首轮调整。
具体调整上,在坚持淘宝、天猫双品牌运营的基础上,新设三个中心——产业运营发展中心、平台战略中心、用户运营发展中心,分别负责吹雪、思维信、宣德,向戴珊汇报。
创新业务方面,道方负责直播,千城负责购物等内容生态。两人直接向岱山汇报,也体现了阿里对这两项业务的重视。
此外,阿里集团CTO鲁肃将兼任大淘宝CTO,集团CCO/CRO老师将兼任大淘宝CCO/CRO。阿里的母亲将继续掌管罗嘉。
以前淘宝和天猫虽然都是把淘宝当App,但是有两种不同的平台机制。比如淘宝专注于中小商家和多样化的长尾货源,天猫专注于服务大品牌商家。新成立的三大中心意味着阿里电商的两大核心业务淘宝和天猫在后台全面整合。
经过此轮调整,淘宝将形成统一的平台机制,无论是品牌还是中小商家都将在新的统一平台机制下运营。阿里方面表示,过去通过天猫业务和淘宝业务积累的商家服务能力,将完全服务于所有商家,给他们更好的体验。淘宝和天猫的行业运营将全面开放,中小商家的成长路径将更加清晰。
阿里表示,新架构将“充分关注用户体验和客户价值,消除惯性思维,鼓励机制创新”,同时也确保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更简单、更流畅,中小商家的发展和成长更有确定性。
在去年65438 6月6日的组织架构调整中,戴珊接替范姜负责“大淘系”,这标志着阿里的权力中心和电商业务再次集中,淘系和B系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建制,包括大淘宝(包括淘宝、天猫、阿里妈妈)、B2C零售事业群、淘菜菜、淘特和1688。她是阿里“十八罗汉”之一,也是阿里唯一一位带兵战斗在业务一线的创始人。
在这次新的结构调整中,陶涛系进一步聚集在一起。以前天猫和淘宝分别成立事业群,业务行业分开运营。这一次,两个事业群合并成三个中心。
阿里还对新成立的三个中心的具体功能进行了说明。产业运营发展中心将从产业运营走向产业运营,为商家提供深度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中小商家全生命周期运营和商品运营能力。每个垂直行业还会建立客户体验评估团队,以客户满意度作为行业管理水平的标尺。
新成立的平台战略中心将升级平台机制,推动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商家建立全方位的数字化产品体系,提高对中长期消费趋势的洞察和对消费反馈的快速响应能力。
新成立的用户运营发展中心,就是从用户产品层面不断优化消费者体验环节,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此前,阿里在投资者日介绍了新统一的“中国数字商业”板块的具体策略。阿里表示,“多终端战略”推动了平台消费规模的持续扩大,也是中国零售市场业务未来增长的关键。阿里的商业策略,正逐步从依托淘宝这一超级app,转向由淘宝APP、闲鱼、淘宝等特色产品组成的应用矩阵。
“虽然消费者业务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但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广泛的矩阵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阿里巴巴每年的消费者规模已经达到9.53亿,仅仅通过单一产品和单一服务不可能满足所有需求,这是阿里巴巴打造消费者业务矩阵的重要前提。
但中国电商环境的用户红利已经逐渐见顶。在过去的一年里,阿里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比如天猫双11记录来晚了;在谈及竞争时,阿里的态度也变成了:相对于追求增长速度,2021双11更注重增长质量和客户体验,即不再强调市场结果和竞争的表现,而是注重修炼内功,关注消费者体验的变化。
目前,如何长期保持用户的消费能力和关注度,已经成为包括淘宝在内的所有电商平台都希望攻克的难题。
阿里将合并天猫和淘宝,成立三个新中心。2022年6月6日,65438+10月6日,阿里集团负责中国区数字业务的总裁戴珊发布内部信,宣布淘宝天猫业务全新的组织架构。一个月前,2021+65438的2月6日,阿里宣布公司升级“多元化治理”体系,任命戴珊和范姜分别负责新成立的“中国数字商务”和“海外数字商务”。
戴珊正式担任总裁掌管阿里“中国数字商业”板块后的第六天,“大淘宝”的架构调整迅速出炉。这一调整的细节如下:
淘宝事业群和天猫事业群整合为三个中心,分别是用户运营发展中心,由宣德负责;在业务维度建立产业运营发展中心,负责吹雪;建立平台战略和运营中心,由四新负责。
淘宝直播和购物继续独立运营,道方和千城分别负责;其他创新业务将按照“多元化治理”的组织策略,由业务总裁单独掌控。
阿里的母亲继续掌管罗嘉。
阿里集团的CTO和CCO/CRO也是大淘宝的CTO和CCO/CRO。
阿里去年成立的“中国数字业务板块”包括淘宝(淘宝、天猫、阿里妈妈)、B2C零售、淘宝菜菜、淘宝和内贸。组织架构的调整主要集中在大淘宝上,尤其是淘宝和天猫的“全面整合”。
淘宝的全面整合在意料之中,但调整的速度会有多快却出乎意料。岱山确实还是一如既往的朝气蓬勃。
岱山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设计?阿里改变淘宝的逻辑是什么?
第一,回归传统
戴珊是阿里第11号员工。员工习惯叫她“M M”。她是十八罗汉中唯一还在负责一线业务的。从1999开始,她在阿里工作了22年。戴珊从事过销售、市场、客服、人力资源等工作。,历任阿里首席人才官、首席客服官。
2017,戴珊重回B2B任总裁。2019起,她还负责开拓盒马、村淘、智慧农业等业务。在此期间,戴珊带领B2B团队先后孵化了淘特和淘彩彩。淘特在短短两年内收获了2.4亿用户,而淘菜菜在阿里内部整合了多个社区团购。
从这一系列经历可以看出,岱山的特点一直是做工业电商和消费电商,跨一线跑,中后台干,能调动军队,善于打攻坚战。
“锻造硬阵营,打平淡战”是阿里的“传统”。淘特和淘彩彩虽然起步晚,但能在激战中脱颖而出,靠的是阿里的一些传统。岱山作为一个典型的、“传统的”阿里,带领淘宝的整合,也是回归某种传统的体现。
戴珊喜欢在内部给员工讲阿里的历史。她说,“阿里1999成立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客服”。
有两条信息最容易被忽略,却解开了大淘宝的融合密码:1,戴珊是大淘宝第一位女总裁,她独特的女性视角正是阿里现在和未来需要的;2.戴珊在阿里集团担任首席客户服务官(CCO)两年半。在CCO期间,戴珊推出了极速退款、阿里小蜜、天猫无忧购等服务。注重用户体验,创造客户价值,是戴珊22年职业生涯中一直为人称道的一点。
据说戴珊每到一个城市,都会逛当地的菜市场。同时,岱山也是资深的淘宝消费者。她是淘宝的APASS会员。戴珊自我介绍,“我是一线的,喜欢下乡”。
在愈演愈烈甚至惨烈的电商博弈中,淘特和淘财的成功,对于阿里来说,不仅是士气的提升,更是对某种传统的回归——对“客户价值”的理解和坚守。
回顾历史,反思“客户价值”是岱山引领这次大淘宝整合的动力,所以淘宝和天猫之间有一个连接,设置了三个中心:面向消费者的用户运营发展中心,面向商家的产业运营发展中心,链接消费者和商家的平台战略和运营中心。
戴珊把这次调整总结为“全面关注用户体验和客户价值,消除惯性思维,鼓励机制创新”。
应该说,这次调整符合阿里的定位,为消费者和商家打造了一个“服务为一体”的组织体系。这也是为什么阿里集团的CTO和CCO/CRO同时也是大淘宝的CTO和CCO/CRO。
此前阿里的“多端战略”,如淘宝、淘特、闲鱼等app覆盖多个购物场景,主要是因为组织活力和服务场景的差异。这一次大淘宝的整合,是因为“客户价值”的回归。用户无论是在淘宝、天猫还是淘特上购物,都应该有一致的服务体验。对于商家来说,无论是什么样的平台,最终希望看到的都是最实际最真实的销售数据和增长。
二是心结硬,战斗平淡。
阿里有句话“拥抱变化”。去年6月6日的架构调整,65438+2月6日,把业务分成国内和国际两部分,为了回答一个问题,阿里是如何保持增长的?这次淘宝和天猫的整合,就是对上述答案的提炼。它在回答一个问题,阿里如何做好国内市场?
截止到2021年9月30日,阿里在中国市场拥有9.53亿用户,其中淘特和淘财拥有2.7亿年活跃消费者,同比增长200%。淘特达到2.4亿活跃消费者只用了18个月。9.53亿的用户规模与10.1100万的网民数量相差甚远。事实上,无论是淘宝还是淘特,都还有继续增长的空间,但另一方面,整个行业的用户规模增长已经开始见顶,阿里需要做的可能是更多的效率优化,这既包括消费者体验的优化,也包括商业服务的提升。
戴珊之所以执掌阿里中国的数字业务板块,是因为她“攻守兼备”的背景。阿里电商的用户增长任务是由淘特和淘财来完成的,这是一次“进攻”。大淘宝的整合在“守”的同时强调用户体验和客户价值,以保持用户和商家的忠诚度和活跃度。
在刚刚过去的2021,阿里推出了一系列降低运营门槛、降低平台运营成本的措施,包括简化淘宝开店、取消聚划算押金、新开淘宝店一对一培训、免费提供业务人员等。此次新成立的产业运营发展中心更进一步,意味着大淘宝将形成统一的平台机制,保证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同时为中小商家提供更加便捷统一的服务。
据介绍,新成立的产业运营发展中心将从原来的产业运营走向产业运营,为全球商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消费运营和商品运营。据说阿里将在2022年在全国20个城市设立商业运营中心。这个思路其实沿袭了阿里巴巴B2B时代的组织传统。
去年7月,张勇表示,阿里未来非常重要的定位和方向是成为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的公司。大淘宝的整合,其实就是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强化消费和产业两端。
两端的消费和产业升级,意味着服务更加精细,运营更加精细。一个极其不起眼的注脚是,淘宝搜索的改进和升级更加垂直,根据不同搜索词下的类目特点,呈现给消费者不同的内容结构和决策信息。比如在淘宝搜索“柚子”、“梨”等商品,搜索栏会提示红心柚、蜜柚、文旦柚、白心柚、柚子的结构分类。
值得注意的是,在淘宝和天猫合并的同时,淘宝直播和购物继续独立运营,分别由道方和前程负责,直接向岱山汇报。淘宝直播和购物原本是在淘宝平台的业务框架下。这种调整实际上意味着淘宝直播和购物在淘宝的地位在提升。淘宝的原创内容策略继续。
最后,我做个小总结:在整个互联网行业增长见顶的背景下,阿里需要加快国际化的步伐,同时也需要对国内的电商生态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大淘宝整合迫在眉睫,淘特和淘财网寻求用户规模的增长,淘宝天猫整合寻求消费者购物体验和商家服务体验的提升和升级。互联网告别了粗放式增长的时代,现在和未来是一场步步为营的持久战和渗透战。
正如戴珊曾经说过的,“只有用户才能决定阿里能走多远”。
按照网上流行的说法,拼了。
阿里将合并天猫和淘宝,成立三个新中心。3昨天,阿里巴巴集团负责中国区数字业务的总裁戴珊发布内部信,宣布了原淘宝天猫业务的新组织架构。新架构将充分关注用户体验和客户价值,消除惯性思维,鼓励机制创新。其中一项调整最受关注:在坚持淘宝和天猫双品牌运营的基础上,新成立了产业运营发展中心、平台战略中心和用户运营发展中心。
三个新中心的成立,意味着阿里电商的两大核心业务淘宝和天猫在后台全面整合。之前淘宝和天猫虽然用的是这个APP,但是有两种不同的平台机制。淘宝以中小商家和多元化长尾货源为主,天猫以服务品牌商家为主。阿里表示,在新机制下,品牌和中小企业都将在新的统一平台机制下运营。新成立的用户运营发展中心,就是从用户产品层面不断优化消费者体验环节,为消费者带来更简单、更流畅、更轻松的体验。
今年6月65438+10月1,阿里中国数字业务板块正式成立。戴珊代表阿里集团分管大淘宝(包括淘宝、天猫、阿里妈妈)、B2C零售、淘菜菜、淘特、1688等一级机构。
阿里巴巴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阿里巴巴生态系统中有9.53亿年度活跃消费者来自中国市场。中国零售市场月活跃用户(MAU)达9.46亿,较去年同期增长65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