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电子烟管理办法》将带来一系列产业结构的变化。

2022年3月1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电子烟管理办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办法》一出台,立刻掀起了一千层浪。

中国证券交易所吴昕科技(其约克品牌是中国第一电子烟品牌)当晚暴跌36.54%。最近a股和港股的一批电子烟概念股跌停不休。3月3日-11,全球领先的雾化设备制造商崔乙幕国际(15.84,0.12,0.76%)大跌26.2%,市值蒸发442亿港元。

连续四天,众多电子烟品牌,如YOOZ、维他、柚子、白兰、姬旦、魔笛、易科、科米、米睿、Atom、火器等,宣布中国市场将在近期现有风味产品库存和物料库存耗尽后,正式停止生产水果和非烟草风味产品。

新规即将实施,实体店基本都面临倒闭的问题。一些代理商和实体店只能在五一节前多卖货多挣钱,囤积提价卖非烟香型烟弹,囤积抢购货猛增销量也是末日前的狂欢,如履薄冰。

强监管提出了全新的游戏规则,厂商、品牌、代理商、实体店都将面临一轮洗牌,离开、转型、出海,或者在变革中寻找机会。监管短期内会有些负面,但长期来看,监管也为行业的持续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时候就需要客观解读管理方式,理顺发展思路。

就生产企业而言,许可证发放、经营活动(包括设立、分立、合并、注销和首次公开发行)、基础设施技术改造、产品标准、产品商标、原材料采购等,都需要报国务院审批、核准、备案或制定后才能实施。产品将溯源,所有交易必须在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上进行。

就品牌而言,电子烟产品除了许可证发放、经营行为、交易平台等必须符合电子烟产品包装标签和警示的相关规定外,烟草广告限制也适用于电子烟。自动销售或变相销售将被视为非法。销售烟用香精以外的加味型电子烟,可以自行雾化的电子烟,也就是灌装了油的开放式电子烟,都是违法的。海外品牌在申请烟草专卖生产许可证时,国内市场销售和国内监管重叠很少,相对宽松。

就批发商而言,批发主体是省级烟草公司批准的市级烟草公司,以后不会有品牌的全国代或省市区域代理。交易必须在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上向依法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的零售商进行。

对于零售商,在许可范围、网络布局、选址限制、交易平台、加盟限制、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或限制。

从上述规定来看,生产端的大量小作坊将消失,这将有利于大型正规生产商,出口型电子烟企业仍将优先鼓励和支持。品牌端专卖店体系将会消失,需要融入中烟渠道获得竞争力。零售电子烟将整合到原有的传统卷烟渠道中,少部分原有的实体店将成为传统卷烟和电子烟品牌的集合。加香卷烟消费口被禁,对市场的中短期影响肯定是存在的,消费者需要时间来调整口味接受度。

《办法》中未明确上市企业或拟上市企业的管理,未明确原材料购销定额计划的分配和制定,未明确烟碱含量比例及相关要求等。预计2022年5月1年前及年内相关细则将密集出台,持续关注政策要求,理性应对变化。从长远来看,监管将有助于电子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