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必须被视为相信。
市场上正规的修理厂在保养车辆时,一般会根据车辆的状况和车主的用车情况来确定保养内容。一些不正规的维修店在保养汽车的时候会郑重的告诉车主按照汽车的说明去做。这看似很专业,其实不然。
因为车辆的说明书都是按照一般情况约定的:车主行驶5000到1000公里后更换零件。所以很多车主在5000公里后会选择做保养或者换零件。其实对于只在市区行驶的车主来说,只要在1000公里内进行保养,并不会给车辆带来任何损失。
如果一家维修店对每一辆需要维修的车辆都按照手册的下限,那么利润将是原来正常维修费用的两倍。
更换三滤是最容易被篡改的。
汽车保养时,三滤必须更换。但是有些修理厂在给车辆更换三滤的时候,往往会有所动作。但是车主一般无法知道更换三滤的真实情况,换几个也不会在意,看修理厂。所以一些不正规的维修店会偷工减料,最多只更换三滤中的两个。为了增加利润,要么省掉空气滤清器,要么省掉汽油滤清器。
一般来说,三滤在车辆行驶到15000到20000公里时更换一次,也就是说在保养次数上,隔一段时间换一次就够了。
换油也会“脑子”。
为了省钱,修理厂在换油的时候也会动点“脑筋”。每辆车的机油需求各不相同。一般捷达需要4升机油,富康至少需要3.2升,奥拓需要3升左右。标准是将油加到油尺弯曲区域的上限。
判断机油是否换过的方法是在维修工用油尺测量后,给车主看油尺的油印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更换了新的机油。原因是维修工人为了降低成本,在给车辆加机油之前,总是先用油尺测量车内剩余的机油量,然后再补足不足的部分。
车主来提车时,维修工会拿着一个用过的空油瓶,告诉车主需要更换的机油品牌和数量。一般情况下,车辆加完油后,如果不启动车辆,打开盖子时机油是略透明的,但一旦启动车辆,机油就会变浑浊。
所以在加完机油后,修理工会把车开出去兜一圈,让车主分不清是新瓶机油还是新旧机油混合。这种混合机油对车辆有害。
车主保养必须是“眼见为实”。
对于车辆维修中遇到的这些情况,首先车主要选择有综合维修资质的维修站,正规维修站必须有营业执照、营业执照、技术审查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对于需要二级维护和车辆保养的车辆,只有具备一、二级资质的维修公司才有资格。此外,在维修过程中,如需更换零配件,必须看清外包装上的“厂名、地址、电话、注册商标、执行标准”等项目,并在维修单上注明产品型号、产地、规格;不要忽视你的知情权,眼见为实。同时,车主也可以根据本省的维修管理制度说明价格。
业主可以在验收时观察一些细节来检验维修效果。例如,固定或连接到一个组件上的螺栓应该都是一个标签或型号,特别是关键部位的螺栓不允许用其他螺栓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