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特尔处理器只有i3、i5、i7、i9?
赛扬、奔腾、酷睿系列多用于普通电脑;至强和安腾系列多用于服务器;Atom系列多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夸克系列多用于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设备。英特尔为什么要分成多个品牌?英特尔的多系列品牌不仅能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还有一些早期的原因:AMD卖“80386”处理器的时候,英特尔排名第二。英特尔起诉AMD商标侵权。
但是丢失了,因为“80386”是实际的零件号。后来英特尔推出“486”:前面少了“80”,零件号也不是“486”。AMD开始销售“486”处理器,英特尔提起诉讼。法院裁定“486”不够唯一,客户会想当然地认为它是零件号的一部分,尤其是“80286”和“80386”早已被媒体和公众简称为“286”和“386”。《商标法》中不能出现的商标内容:
1.描述性的名称,比如一个双核处理器没有做出来,但是命名为“双核”,然后为这个名称注册了商标,预计商标会保留。2、零件号,竞争对手可以使用相同的零件号作为其零件名称。
这也是为什么英特尔“486”的下一个处理器叫“奔腾”的原因。这看起来不再像一个零件号,所以英特尔成功地阻止了AMD以奔腾的名义销售兼容的处理器。此后,英特尔一直坚持这一原则。
比如“i3”不叫“i3”,叫“Intel”
核心
i3 .连“i3”部分都不涉及处理器,所以有意的设计可以帮助商标保护。为什么酷睿系列没有i2、i4、i6、i8?为什么酷睿系列没有i2、i4、i6、i8?这是一个困扰我们很久的问题。
首先,有人从营销的角度做了一个分析:营销人员认为,大多数人更喜欢“奇数”而不是“偶数”。比如宝马X系列对各个级别的车辆进行分类营销,3系为入门级产品,5系为助力产品,7系为高端产品。因此,英特尔的营销部门可能会要求,与其只编号1,2,3,4,不如使用奇数,这样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快地了解英特尔处理器及其购买的性能水平。
随着2008年6月5438+065438+10月Nehalem微体系结构的发布,英特尔为其核心处理器引入了新的命名方案,有三种变体:核心。
i3、酷睿i5、酷睿
i7 .名字不再对应具体的技术功能,比如核心的数量。取而代之的是核心品牌从低端(i3)到中端(i5)再到高端性能(i7)的划分,对应的是英特尔处理器评级的三星、四星、五星。从入门级赛扬(一星)和奔腾(两星)处理器开始。
第二,有人从生产和销售的角度做了一个分析:英特尔发布第一代酷睿I系列产品时,很多从事芯片生产和销售的人并不知道ix这个名字中数字的确切含义,而是通过大致相当于单核处理器的处理器数量来区分。
推理是这样的:超线程并不完全构成真正的核心性能水平,但1个核心充当了两个核心。因此,i3+代的双线程
来自超线程的两个线程更等同于三个核心,而不是三个核心。大多数第一代i5都是四核,没有超线程,但通过使用上一代单核芯片没有的L3缓存,其性能与5核core2quad大致相当。?
第一代i7当然是4核以上
4个额外的线程通过超线程,所以他们的性能加起来,考虑到4个线程不是真正的核心,他们的性能可能会略低于8个核心。i9系列的命名也保持了趋势。
移动芯片是个例外。这些L3缓存通常可以帮助弥补这一差距,一些低功耗i7更接近移动i5。
第三,有人从技术角度做了一个分析:比如一个程序运行在一个4线程的CPU下,对应系统的四个线程:逻辑核0、逻辑核1、逻辑核2、逻辑核3。
i3代:2个内核和2个超线程,线程/逻辑内核的最大数量为2x2。
= 4。最后一个逻辑核心称为逻辑核心3。因此,其产品命名为i3。i7代:4个内核和4个超线程,线程/逻辑内核的最大数量将为:4x2 =
8。最后一个逻辑核心称为逻辑核心7。
因此命名为产品i7。第一代i5: i5处理器不支持超线程,但有四个核心,最大线程/逻辑核心数为4x1。
= 4。最后一个逻辑核心称为逻辑核心3。但性能介于i3和i7之间,所以取名i5。
我们没有参加过英特尔关于命名Core系列的发布会,所以不知道ix被命名的确切原因。但我更愿意相信,从营销的角度所做的分析,以及核心品牌从低端、终端、高端性能的命名方式,有助于消费者更快地了解英特尔处理器及其所购买的性能水平。
因为ix命名越往后,技术逻辑越少。以上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跟着我,谢谢!赞同我的人,请喜欢再走,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