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治二卷谁教急复习大纲~ ~ ~ ~ ~
初二政治(下册)基本知识点和基本问题精选汇总。
第九课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2)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任何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人民的公民。(2)
2.“公民”和“人民”有什么区别?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而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人民的范围不包括敌人。公民(在法律上)和“国民”一样。公民的范围包括(人民和敌人)。公民中,人民占绝大多数,专政对象(包括罪犯)只占极少数。(2)
3、公民的权利,是指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能够(作为)和(不作为)获得的利益。(2)
4.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实现的?(2)
公民的权利是通过(宪法和法律)范围内的作为和不作为获得的。一方面,公民有权(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去(实行)某种行为;另一方面,公民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有权要求其他公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组织(做)或者(不做)某种行为。(2)
5.为什么人身权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前提?(3)
在公民的人身权利中,生命自由是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前提。因为公民有(人身自由),才有可能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参与国家管理,享有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3)
6.公民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承担的责任。(2)
7.公民的人身权利有哪些?
人身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可侵犯、(住所)不可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法律保护。(3)
8.公民享有生命和健康的权利。生命权和健康权由两部分组成:生命权和健康权。(3)
9.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的(最基本的)人身权利,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是国家法律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宪法》、《刑法》、《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总则都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4)
10.哪些行为是损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如果你伤害了别人的生命,你应该承担法律责任。伤害他人(健康),包括伤害公民的皮肤、器官、功能,也是法律所禁止的,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杀害、殴打他人是对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侵犯,是违法犯罪行为。毒害和残害他人(排放污染物)、使他人精神紧张和精神分裂(恐吓他人)、砸死他人(建筑物上放置的物体)、喂食他人(动物咬伤)也是对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侵犯。(4)
11.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被非法侵犯时,该怎么办?
生命权和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的个人权利。当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非法)时,受害人有权依法进行(正当防卫),其他公民有权(制止)侵害。公民身体受轻伤时,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医疗费用);非法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情节严重、危害极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
12.我国宪法是如何规定逮捕和拘留的?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经(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其他非法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公民违法需要拘留的,公安机关有权(行政拘留)或者(刑事拘留)。公安机关拘留人,应当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不得超越职权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5—6)
什么是人的尊严?个人尊严包括什么?
人格尊严是指公民的(名誉)和公民最起码的(被尊重的)做人的权利。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7)
14,我国法律是如何保护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人身)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我国《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侵犯公民这些权利的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7)
肖像权是什么?我国法律对此是如何规定的?
右侧肖像。人像是指描绘特定人物的绘画和照片,是公民身体的独特缩影或真实写照。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7)
16.哪些行为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7)
任何人未经肖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如在杂志封面、日历上、广告画面上印刷某人肖像,均构成侵权;此外,丑化公民肖像、故意损毁公民肖像、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于侵权行为。
17.什么是名誉权?我国法律对此是如何规定的?
名誉权。名誉是一个人的名誉,是社会成员对一个公民的品德、名誉、信誉的评价。一个公民的名誉代表了一个公民的(个人尊严)。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其(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或者诽谤的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公然侮辱他人,捏造事实在背后诽谤他人,通过道听途说添油加醋诽谤他人,都是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8)
18,什么是荣誉权?我国法律对此是如何规定的?
荣誉权利。荣誉社团、国家或组织给予公民的好的名称或称号,一般是出于一种(精神鼓励)而由(表彰)授予的。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8)
19.什么是隐私?哪些行为属于侵犯公民隐私权?
隐私权。隐私是指个人(心理)、(身体)、(社会交往)过程中涉及的秘密。隐私权是公民(隐藏它并不危害社会)在未经其允许的情况下公开它的权利。(9—10)
随意暴露他人隐私,使他人(精神)受到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甚至为了达到打击他人的目的,采取(泄露隐私)手段随意破坏他人(名誉、人格)的行为是违法的,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9—10)
20.公民房屋不可侵犯的含义是什么?我国法律对此是如何规定的?
公民的住宅不可侵犯,是指公民(生活区)不被非法(侵入和搜查)以保证公民的稳定生活、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为了保障公民这一权利的实现,刑法规定,非法搜查、侵入他人住宅的,以非法搜查、非法侵入罪论处。(10—11)
21.司法机关为了执行任务,依法进入公民住宅或搜查公民住宅。这在我们的法律中是如何规定的?(11)
司法机关为了执行任务,依法进入或者搜查公民的住宅,是宪法和法律允许的,但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搜查必须出示(搜查证),并且只能针对(犯罪嫌疑人)的住所和其他相关场所以及可能藏匿(罪犯或犯罪证据)的人。
22、什么是受法律保护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通信自由是指公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通信,不受他人干涉。通信秘密保护是指公民(通信的内容)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私自开拆、销毁或阅读他人信件。(11—12)
23、我国如何保护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隐私?(12)
根据我国宪法,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隐私受国家法律保护。公安机关和检查机关因(国家安全或者刑事侦查)需要,可以检查或者扣留公民的通信,但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致无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1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信件,可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代开。(12)
24.中国有哪些专门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法律法规?
中国专门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指定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2)
25、党和政府从哪些方面保障妇女权益?
党和政府对妇女权益的保护表现在:①宪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同等(平等)的权利,并对妇女的人身权利给予(特殊保护)。法律对女工有(特殊保护)规定。(3)法律严厉打击绑架罪(拐卖妇女)。(13 )
26.中国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根据我国宪法,儿童受国家保护。国家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德、智、体)。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法律法规中,对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都有专门的规定。(14)
27.为什么老年人要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老年人(年轻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现在进入老年,条件(身体和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理应得到社会的特殊保护(尊重和法律)。(15)
28.我国法律对老年人的保护有哪些规定?
(1)根据我国宪法,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二)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人事业,弘扬中华民族(尊老)和(养老)的美德,国家制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
(3)在城市,国家对无依无靠、无法维持生活的老年人给予必要的救济和安置;在广大农村,实行“五保供养”制度。(15)
29.中国法律对残疾人有哪些特殊保护措施?
(1)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疾公民(工作、生活和教育)。
(2)我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歧视、侮辱和残害残疾人。(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