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宇宙+出版」会带来怎样的风景?
日前,中信出版社与史燚集团旗下的Eggor项目达成独家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将在Web3.0(运行在区块链技术上的去中心化互联网)、元宇宙、数字艺术品、区块链实体应用等领域展开合作。此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阅读研究与推广中心和中国出版网联合发起了超宇宙出版与阅读实验室。
元宇宙新书发布会,元宇宙书店,数字收藏和创意集成行业玩家增加了元宇宙的数量。“元宇宙+出版”给行业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大家都希望在这个行业重塑中占得先机。
重塑传统商业形态
什么是超宇宙?
在通讯员的采访中,中国出版网副总编辑、虚拟现实产业联盟新闻出版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扬表示,学术界和产业界对超宇宙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看法,超宇宙、互联网3.0、全实互联网等概念的含义基本一致。它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和虚拟现实的综合应用。
最直观的变化首先体现在相关书籍的流行上。据中国译文出版社总编辑乔今年8月的统计,市面上带有“元宇宙”字样的图书约有70种,其中《元宇宙》、《元宇宙传》、《元宇宙投资》、《元宇宙三部曲》的总销量已达50万册。据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统计,全国范围内以“元宇宙”为书名出版的图书不少于150种。
元宇宙已经开始重塑出版业的传统商业形态。今年很多出版单位在元宇宙“试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书《四贤》分享会在元宇宙平台Cryptovoxels上举行,同时围绕该书内容举办了“一本书照亮你的存在”主题展览。中国译文出版社新书《工业超宇宙》发布会也在超宇宙平台举行。
此外,元宇宙书店也已落地。武汉理工大学数字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推出了元宇宙品牌穆然星源宇宙书店。元宇宙书店是基于出版机构的自营书店,而不是把出版机构的书放到第三方平台上。元宇宙书店通过数字结对、三维重建、元宇宙通行证等技术,可以生动地还原书店内部的真实场景,让读者不仅可以沉浸在“购物”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社交和网络交易。
“超宇宙书籍是基于纸质出版物,但与目前市面上的融合出版物不同。”该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琪琪告诉记者,每本元书都包含供读者互动体验的元素,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整合不仅限于数字收藏。
2022年最火的超宇宙概念产品是什么?
答案是数字收藏。今年,出版业开始涉足数字馆藏领域。
百度一下。com近日总结了今年出版界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典藏:年初,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推出的数字典藏《二十年的故事》,定价19.9元,限量8888册,仅20秒售罄;人民文学出版社限量发售正子公也《三国》数字典藏,售价19.9元,60秒销售额破99.5万元;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数字典藏《世界上的妈祖》(盲盒)上线,5分钟内6000册售罄。
根据第三方机构月湖的报告,除了在数字馆藏一级市场销售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外,2026年数字馆藏带动的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26.3亿元,为市场带来近千亿元的增量。
出版业与元宇宙的融合,“数字馆藏是一个开始。”Chen _ qi说。
AIGC(AI生产内容)创作、AR和V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应用被认为是元宇宙给出版行业带来的重大变革。
今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启动了首个虚拟现实新闻出版融合发展案例征集,收到教育出版单位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VR教育、VR职业培训等相关应用案例超过100个。据熟悉科技的人士向《工人日报》记者描述,未来AIGC技术成熟时,可以在理想状态下将文字故事转化为视频和3D内容。
传统模式面临重启。
未来,元宇宙会给出版行业带来哪些更深层次的变化?
“个性化出版、泛在出版、智能出版,必将带来元宇宙时代出版的根本性变革。”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许说。从时间线上看,超宇宙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21到2030年的早期阶段,2030年到2040年的中期阶段,2040年到2050年的成熟期阶段。这意味着在未来10年,传统出版模式将再次面临重启。
“出版商应该尽快赶上,为数字出版和发行的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奠定基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标准综合重点实验室区块链版权中心主任刘天骄说。
产学研联动正成为探索元宇宙落地的重要途径。今年8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阅读研究与推广中心与中国出版网联合启动了超空间出版与阅读实验室。实验室围绕元宇宙与出版的融合发展,以元宇宙的出版与阅读为核心,构建线上体系、线下服务的一体化服务模式,提供智库支持、教育培训、版权保护等服务。实验室将搭建一个元宇宙信息中心的平台,一个出版和阅读的平台,进一步探索元宇宙相关课题的研究和技术人员的培养。
“数字化转型出版业已经走了十几年,现在站在了元宇宙的起点。应该尽早布局,抓住机遇。”王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