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散文

1,写点小事。

2.对与错。

3.看社会性。

4.写一篇“语感”短文。

写小东西

宿舍有什么好写的吗?比如有的人睡懒觉,有的人吃好吃的,有的人注意打扮,有的人吵架……教室里有什么好写的吗?例如,一个老师穿着一件特殊的衣服或者正在做一个让人发笑的讲座。一个同学在课堂上睡着了或者犹豫回答问题...厕所里有书写材料吗?比如墙上有一句顺口溜说“屎不可少,尿别有风味”...总之,只要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有很多东西可以写。比如,针对寝室“有人经常用别人的东西”的不良风气,有同学注意观察,仔细思考,写道:“以用别人的脸盆为例,并不是别人的更香更好用,而是因为:第一,有的同学根本不带脸盆来学校,专门用别人的脸盆;第二,有脸盆,但没用。用别人的脸盆,就不会在意别人脸盆的损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不用了就一脚踢开。非常方便。染上这种生活习惯的人,踏入社会就不是‘小霸王’,还极其自私!”

论对与错

针对某女生在食堂门口买菜插队的现象,有男生认为“插队被抓不是一次两次了,但从未见过有女同胞被抓”,并感叹“日本的值班老师‘重男轻女’”。但另一位女同学对此有些异议:“第一,‘女生不被抓,男生被抓’的说法不成立,我见过很多插队的女生,比如...第二,说到插队,女生的对手在哪里?精致的女人哪里能比大男人强?你有没有发现,平日里,男生在窗前推我,形成无数个头组成的圈子?现状就是这样。不抓男生,抓谁?第三,作者分析,老师不抓男生,很重要的原因是女生‘爱面子’和‘爱哭’,这就差了!我觉得女生的脸不比男生的脸值钱。十几年的教育没有告诉他们如何作弊,如何含泪挽回败局吗?我在书上和电视上见过很多这样的形象,但在学校里并不多见。用个人而不是脸来代表所有女生,不是很不合适吗?“同学之间做这种‘剪笔’,既能培养思维能力,又能激发表达欲望,让他们‘用气写’,而不是‘为文造情’

看社会的社会性

把自己的生活和时代社会结合起来进行哲学思考,和身边的小事讨论社会事件,跳出井里看天。只有这样,散文才能上一个新台阶。同学们可以这样想:我写的这个故事,你们在家和路上看过吗?书中或电影中的哪个人物是我写的肖像?社会上类似的人或事多吗?它告诉我什么?比如,鉴于全班同学为一位失去父母的同学捐款的善举,有同学竟然认为,为了满足中国一位身患绝症的九岁小女孩“在迪士尼乐园看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愿望,一位美国商人捐款邀请小女孩访美,于是这位同学写道:“中国人,美国人,无论黄皮肤还是蓝眼睛,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同一片土地上。接受我的关心,期待你的微笑。“人”字结构是相互支撑的。世界虽小,却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多亿人的土地被一个圆的地球包围着,五十多亿人的心是同心圆。”如果学生经常进行这样的自由联想,自然发挥,自由写作,那么他们就不会为提高写作水平而发愁。

写一篇关于“语感”的文章

(1)品味广告词的优劣。

⑵试着从店名和品牌名中找出语言的优劣。

⑶从俗语、古语、警句中挖掘语言新义。

(4)从标语和通知中感受语言的恰当性。

5.从歌词中品味出精炼而意味深长的语言。

【6】从课外阅读中学习和积累语言。

品味广告词的优缺点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各种广告铺天盖地。大部分广告词短小精悍,含义丰富,朗朗上口,容易记忆,是我们学生学习语言的渠道之一。比如,“万家乐”热水器的广告上写着“万家乐,乐万家”。“长城”牌电风扇广告词“长城电风扇,长城电风扇”。另外,一些写得不好的广告词也是我们进行语感分析的素材。比如酒店的橱窗里有一句话“银月抱美人”。这个广告词太俗了,尤其是“拥抱”这个词,有点俗。为什么不把“拥抱”这个词改成“欢迎”或者“等待”呢?这就优雅多了。

试着从店名和品牌名中揣摩语言。

人们在创业的时候,都希望得到一个好名声,为了好运和生意兴隆。新颖独特的店名和品牌名称往往会受到顾客的青睐。比如“新最好”这个名字就包含了三层含义:新、独、好。凝聚了运营商的美好愿望,寄托了运营商对客户的衷心承诺。这样的店名必然会受到顾客的喜欢。娃哈哈的知名度与其形象和生动的名字是分不开的。从“娃哈哈”这个词中,我们可以窥见孩子们喝这种饮料时快乐、无忧无虑、欣喜若狂的表情。这个品牌名字真的很生动,很逼真。但是,有些店名在生活中并不优雅。例如,“阿尔唐靓”和“阿尔”在粤语中是“小三”和“小老婆”的意思。看来经营者为了迎合某些人的低级趣味,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取了这家店的名字,企图用“阿尔”刺激他人,刺激消费。我认为:女士们必然会对这种店名感到厌恶,也很难有兴趣光顾。

从标语和通知中感受语言

我们愿意接受什么样的标语和通知?这个要注意语言的适当限度,语言要恰当。通常,令人兴奋和鼓舞人心的标语挂在街道两旁的栏杆上和学校、工厂和矿山的门口。这些口号是否准确,是否充满动力,都是我们学生语感作文的范围。有时候我们去公园玩,也会看到“禁止”“禁止”之类的牌子。这种命令式、强制性的语言,会让玩家心情沉重,甚至产生反感。如果把前者换成充满人情味的通知,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勿入草丛!”以“踏过绿地毯可惜,何不多走几步!”这两个不同的通知给人不同的感受。前者冷酷坚韧;后一种语气委婉温和,带着商量的口吻,给人亲切温暖的感觉。可见语言的得体性有多重要。只要我们愿意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语言现象值得我们去分析。

从俗语、古语、警句中挖掘语言新义。

生活中的俗语、古语、警句往往起到劝诫、鞭策、鼓励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未必是金科玉律。从不同角度品味生活中的俗语、古语、警句,推陈出新,你就会明白语言的深意。所以要大胆进行逆向思维。有人对“人无欲则刚”这句名言提出了反命题——“人有所欲则刚”。“无欲者也高”,这里的“无”是指人对名利的淡泊;而“人到了要高品质”这句话里的“需求”,指的是人对生活和事业的执着追求。诸如此类:“沉默是金”——“沉默不一定是金”等等。

从歌词中品味语言的精炼和意义。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歌曲,流行歌曲走进了千家万户。我们的学生年轻,容易接受新事物。许多学生喜欢唱流行歌曲。一般来说,一首好歌的歌词含蓄、精炼、隽永、优美。要引导学生去欣赏和品味,去记忆优美的歌词,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比如《涛声依旧》的歌词:“带走一把渔火,让它温暖我的眼睛;留下一份真情,让它停在枫桥边。..... "既渗透着现代青年的思想感情,又蕴含着唐诗的优美意境。歌词含蓄隽永。相反,应该摒弃个别语言不规范的粤语歌词。

从课外阅读中学习和积累语言。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写有语感的作文吸收主题的主要渠道。要阅读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就要仔细阅读和咀嚼其中精彩的章节和片段。并写下你的阅读感受。此外,我们应该适当地阅读一些报纸和杂志来品味和欣赏美丽的语言材料。

视力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