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和厦门哪个地方经济实力强,前景好?
当中国进入小康社会,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休闲,厦门成为中国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因为这里有碧海蓝天、沙滩、阳光照射下的岩石、湖光山色,还有随风飘荡的空灵悠闲的琴声;因为这座城市是2002年“国际花园城市”的最高E级,国内城市从未获得过这一荣誉的“第一名”。可以说,厦门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温馨浪漫的开放口岸旅游之都。
港口旅游城市是厦门的核心竞争力。
先说海港。1842年,厦门被列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近年来,厦门港的海天、象屿、海沧国际集装箱、杜东码头等竞相开辟更多航线,吸引了一大批国际知名船公司加盟,码头现代化装卸设备日趋完善。如今,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170万标箱,提前进入亚太干线港行列,跻身世界干线港40强。其集装箱吞吐量占比增长近36%,远超周边其他港口的集装箱增速,吞吐量为福建省的70%。
第二名泉州:相比于作为国家首都的厦门,泉州更多的是福建的泉州。在福建,如果你是都市白领,你在日常生活中必然会聊到泉州人的富裕,聊到泉州很多乡镇的街道上或者突然停满了高档车,那个巷子是四星级酒店之类的话题。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外出打工的山区农民,年初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你买的第一张长途车票是去泉州的晋江或石狮等经济发达地区。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这里民营经济发达,是福建最有实力的地方。2002年,泉州在福建省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6543.8+0223.06亿元,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以上,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三。福建进入全国百强县的8个市县中,有5个在泉州,所辖县市全部进入福建省经济发展十强。
多年来,泉州人发扬“爱拼敢赢”的精神,民营经济高度发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如果往街上扔一块砖,可能砸到福州的四个董事,厦门的四个老总,也可能砸到泉州的四个老板,因为泉州是福建名副其实的民营经济之都,泉州老板特别多。
如今的泉州民营经济已经不是当年的“草根经济”了。民营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生了一大批规模大、竞争力强、效益好的企业,创造了“安尔乐”、“七匹狼”、“富贵鸟”、“陆瑾”、“安踏”等国家和省级知名品牌。2001年,“安踏”牌旅游鞋市场份额达到14.7%,“久王牧”牌裤装市场份额达到23.4%,“七匹狼”牌夹克市场份额达到15.1%。同样位居“第一”的还有:迅兴集团SBS拉链产量全国第一,恒安集团“安尔乐”卫生巾、纸尿裤生产规模全国第一,奔达布柜全国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在竞争激烈的运动鞋市场上,晋江的“安踏”牌、“艾乐”牌、“雅丽德”牌运动鞋均位列中国名牌产品名单,占中国名牌产品的半壁江山。泉州现辖晋江、石狮、南安。鲤城、丰泽、洛江、泉港区;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及孟卿科技工业区管委会,人口728万(不含金门县),为福建第一市。2002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80.88亿元,连续多年位居福建财政收入榜首。事实上,泉州能取得今天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它的县市在经济发展上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全国第一的: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鞋都”晋江市以“晋江模式”闻名全国四大名模,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从1993到1999,晋江财政收入每年增加1亿元;2000年和2001年,每年净增3亿,到2002年,增加到每年4亿,收入超过20亿。经济实力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六,福建第一。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有利条件,晋江确实在鞋业方面显示出更多的优势。据了解,晋江目前有3000多家鞋类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年产量超过5亿双,年产值200亿元,出口创汇654.38+0.2亿美元。旅游运动鞋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5.438+0.4,占世界产量的65.438+0.8,全球平均每65.438+02人一双。目前晋江仅一个县级市的财政收入就超过了宁德、龙岩、南平、三明任何一个地区地方财政收入的总和,可见晋江的经济。
有人说,在东京到厦门的每一个航班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客人是来自日本的石材商,而这些人的目的地大多是南安。没错,南安作为中国建材之乡,去年包括石材在内的建材行业总产值超过6543.8+000亿,连续多年位居“福建经济总量八强前三”。
石狮作为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服装及原辅材料集散地之一,有着“铺天盖地的衣服,到处做生意”的美誉。全市现有服装及配套产业企业5000多家,产值90亿元,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57%,从业人员20多万人;以服装为主的注册商标近2000个,其周边地区服装企业近2万家,形成了从面料到服装的“一站式”专业服装生产格局和产业集群,具有独特的“休闲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