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欺负了怎么办?“老干妈”陶华碧的商业手段和设计对手都堪称经典。
陶华碧经营的酒店在开业之初就关闭了。虽然这次经历没有让她赚到多少钱,但却为她积累了声誉,每个人都形成了这样的印象:陶华碧做生意很实惠。一个人的经历就是一壶陈年老酒。一旦被贴上标签,越沉淀越有味道,价值越高。如果你的标签是一个爱占便宜的商家,那么生活沉淀后会越来越单薄,路会越走越窄。生活的宽度是你现在走出去的。
“老干妈”是从一家风味食品店起家的,周围的餐馆都来这里买调味品。放学后,附近学校的同学偶尔会买一瓶辣椒油给父母尝尝,家人尝过之后赞不绝口。来往的司机经常跑长途,甚至会买几瓶,是居家旅行必不可少的食材。记得小时候,在家里和老干妈一起滚芝麻或者煎饼是一种享受。
陶华碧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因为辣椒油的味道,这是实惠的。善良的陶华碧不懂营销,却无形中触碰到了商业的第一营销方式——口碑营销。
产品好不好,商家说好,顾客说真的好。顾客吃辣椒油,舌尖上的美味刺激着味蕾,让他们舒服一会儿。客户的嘴就是一个移动广告牌,谁的产品性价比高,谁就有知名度。
产品不是一两个活动就能起死回生的。客流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你的产品比别人的性价比高,客户自然会选择你。通过赞美,每个人都同意陶华碧的辣椒酱和辣椒油。
陶华碧无形中触及了第二种营销方法,饥饿营销。辣椒油味道不错,而且价格实惠。餐厅做食材味道会更好,在家里蘸着吃味道也不错,但是小风味食品店靠陶华碧和招的几个人根本支撑不了订单量。顾客经常排队购买,中国人喜欢凑热闹。买的人越来越多,日常的辣椒油很快就卖光了,颇有互联网时代米粉抢购小米手机的热潮。
调料店开了两年了。此时,陶华碧已经快50岁了。他的儿子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他现在已经赚了一些钱。看来他可以安度晚年了。她想为儿子创造更多的价值,贡献自己的余热。她觉得既然大家都喜欢她的调味品,那她就可以扩大生产,开厂了。
陶华碧起家,不识字,办理了营业执照、健康证、生产许可证等证件。她不厌其烦地跑了一趟又一趟,堵了就找人做点事。陶华碧乐善好施,很受欢迎,每个人都愿意帮助她。几经周折,她终于能做事了。她在村委会下面租了两间房子,雇了40多个工人。开了第一家“老干妈辣椒酱”。
开厂后,她对“老干妈”的定位很明确,不走高路线,让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用得上。味道有三个主要特点:香、辣、脆。她尽最大努力将每一个功能做到极致。把简单做到极致就是能力,把平凡的味道做好就是不平凡。
品牌的建立需要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一个好的商标。当时很多企业都是明星代言或者请人设计。陶华碧认为辣椒酱是她亲手做的,她最了解这种产品。用她的肖像作为商标最有说服力。她对大儿子李桂山说:“你帮我妈设计商标,就用我的肖像。如果一瓶辣椒酱有问题,顾客可以指着我的陶华碧画像骂我欺骗他们。”
李桂山是否认为:“如果有一瓶质量问题或者其他问题,一瓶不合格。这不是给自己带来耻辱吗?”
陶华碧固执地说,“严格控制质量,一瓶都不能错。只要产品有保障,我就有勇气把人像印在辣椒酱上,由大家监督,面对每一个消费者的眼睛。”
老干妈产量上去后,订单爆满,有餐厅的订单,也有学生家长的订单,还有司机的订单。陶华碧觉得,老干妈辣椒酱虽然卖起来了,但是受众有限,买辣椒酱的人很多,但是发展起来扩张速度慢。现在,由于家族企业规模庞大,许多员工的开支和成本也很高。她决定自己做销售,经营市场。
陶华碧无形中接触到了第三种营销方式,营销,即边走边遇见合适的人进行销售。陶华碧开始背着辣椒酱,在街上走来走去,挨家挨户地推销。一些商店拒绝了她,因为她不信任辣椒酱的质量。很多商人看到50多岁的她,用轻蔑的眼神和讽刺的话语请她离开。
许多商店从未听说过“老干妈”,所以陶华碧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我们的辣椒酱产品非常好。在你的店里试试,一定会给你赚更多的钱。产品卖出去后,你可以付给我钱。”店家听说有厂房,不给钱货卖不出去,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答应帮她卖。
冷人们感谢你的轻视,让我不低头也能活得更精彩。老板是个开着车的大业务员。很多人鄙视销售,认为销售低人一等。纵观所有行业,只有销售晋升最快,薪资最高,最容易找到工作。陶华碧年近50,已经到一线市场跑业务,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今天很多年轻人贪图安逸,所以很可悲。
陶华碧坚持挨家挨户推销,一段时间后,效果显著。她做的辣酱很好吃。有人吃过她的辣酱,看到附近的店铺里居然有“老干妈”,非常惊讶。不久,一些店主主动联系陶华碧,请她继续送货。陶华碧打开了市场,从此订单源源不断,她的工厂将遍布更多地区,成为辣椒调料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
如果你踏入商业领域,陶华碧会对你说,“真诚待人,关心他人。和你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少,身边能合作的人也越来越少。也就是你算计了别人。时间长了,人家明白了,就不会找你了。事业成功直接关系到做人,所以笨人有笨人的福报,聪明人往往一事无成。都是小聪明,不是大智慧。”
陶华碧的“老干妈”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商业品牌”。随着团队的壮大,遇到她将是更严峻的考验。经历过一些风雨,无数创业者把她当做人生和事业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