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平的科研成就
2.知识产权客体理论范畴(单行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3.《法治:继承与创新——当代中国法治之路再探》(合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4.《现代知识产权法》(副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近年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有:
1,知识产权制度的未来(solo),CSSCI,第3期,2011;
2.《论消费者在商标法中的地位》(单行本),知识产权(CSSCI),第7期,2011;
3.TRIPS后国际知识产权立法的发展(第一作者),CSSCI,第5期,2009;
4.《论知识产权的公共政策属性》(单行本),《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第1期,2009;
5.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领域(第一作者),《法学研究》(CSSCI),第1期,2008;
6.TRIPS协议立法动态(第一作者),知识产权(CSSCI),第1期,2008;
7.评聂默新作《原创元素——意向》(第一作者),中国版权第1号,2008;
8.中国传统知识保护立法的行动策略(单行本),电子知识产权(CSSCI),第11期,2007;
9.版权保护的双重限制(第一作者),《知识产权》(CSSCI),2007年第3期;
10,《知识产权政治学》(第二作者),《电子知识产权》(CSSCI),2007年第4期;
11,《商标概念的符号学分析》(单篇),《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12,学术法、法典法与知识产权法典化(单行本),电子知识产权(CSSCI),2006年第8期;
13,《安娜法权威解读:英国米勒案和丹尼森案》(第一作者),《电子知识产权》(CSSCI),2006年第4期;
14,《美国对创造力的法律保护》(solo),《知识产权》(CSSCI),2006年第2期;(《NPC报刊·民商法》2006年第8期,全文转载);
15,美国Dastar案:区分商标与版权法捍卫公有领域(单行本),电子知识产权(CSSCI),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于《民商法》2006年第6期);
16,狭义信息论与商标保护论(单行本),电子知识产权(CSSCI),第1期,2005;
17,《商标法符号学分析》(单行本),国家知识产权局学术委员会、中国知识产权学会、中国知识产权学会专利委员会出版:《知识产权研究与实践——2006年全国知识产权论文获奖论文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
18,《著作权法中的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原理》(单行本),载于吴主编的《知识产权年鉴》(创刊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9,《商标本质的结构与功能分析》(单行本),刘春天主编的《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第三卷),商务印书馆,2008年;
20.《论专利奖励制度》(单行本),《知识产权年刊》(第2009期)吴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版。